平安工地看平安|安全“入場” 橋掛“云帆”(平安工地視頻)
12月4日,在235國道宿遷城區段云帆大道京杭運河特大橋10號墩基坑開挖現場,幾臺挖掘機正忙著開挖土方。透過護欄往下看,最深的地方,已經有三四米了。
“還早咧,要往下挖十米!”項目部安全總監歐陽孝桂介紹。
雖然基坑還未挖“到位”,但是安全必須提前“到位”——基坑四周有臨邊防護欄桿嚴密把守,7根黃色的鋼管也牢牢支護著基坑。
“這些支撐管上我們都設置了應力監測點,一旦超過變形允許范圍,監測系統平臺就會預警。”歐陽孝桂說。
而這樣的支撐管,在基坑挖到負5米位置的時候,會原樣再“鋪”一層!
“云帆”橋還未起,安全已經早早“入場”!
入“魂” 黨建“領”安全
3月31日,235國道宿遷城區段云帆大道京杭運河特大橋及接線工程項目主橋首樁開鉆。
4月1日,235國道宿遷城區段項目功能型黨支部正式揭牌。
“我們將不斷創新項目黨建載體,充分調動黨員積極性,以黨建抓安全、抓質量,推動黨建工作與工程建設同頻共振、互促共贏,切實把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轉化為交通項目建設的強大動力。”揭牌儀式上,235國道宿遷城區段項目功能型黨支部書記許下承諾。
有諾必踐!9月26日,項目部開展安全主題黨日活動;10月25日,項目部舉辦安全主題道德大講堂;11月29日,項目部組織開展黨風廉政主題學習會。截至目前,項目部已開展各類安全黨日活動10余場。
黨建“領”安全,安全生產的紅色堡壘越建越強。
入“手” 制度管安全
進場第1天,建立安全責任體系,建設單位、施工單位、監理單位、設計單位都是“安全責任人”,并公布上墻;
進場第3天,下發安全生產管理制度匯編和操作規程,項目部人手一冊。
抓安全,重在規章制度落實。
項目部強化組織領導,完善責任體系。依法建立健全內部安全管理體系,通過發布規范性文件、加強安全制度建設,編制符合項目施工實際的安全生產管理制度匯編和操作規程,明確“平安工地”建設核心和目標,推行標準化施工。
項目部創新安全管理思路,拓展安全管理模式。將班組專職、兼職安全管理員納入項目一體化管理,出臺強化“平安班組”建設制度,使“平安工地”建設有聲有色。
“我們特別推出了‘安全積分超市’,并出臺實施方案,對發現安全問題及時報告、積極參加安全培訓、施工規范操作的工人進行積分獎勵,通過量化安全積分兌換生活用品的模式,激發工友們的安全積極性,最高的已經‘積’了200多分,牙膏、牙刷、毛巾都是兌換的,基本上生活用品不用花錢買了。”歐陽孝桂一邊指著不遠處的安全積分超市,一邊笑著介紹。
截至目前,項目部已經出臺安全相關管理文件、制度18項,安全被全方位“管”了起來。
入“場” 全程“盯”安全
11月27日下午,235國道宿遷城區段京杭運河特大橋項目首片系梁澆筑完成。
此次澆筑共持續了4個小時,項目部管理人員現場進行了跟班作業和全過程盯控。
“現場除了盯控施工工序是否符合安全規定,我們還要時刻提醒各位工友做好個人防護用品佩戴等小細節,確保施工現場的全方位安全。”現場專職安全員李文舉說。
從3月31日主橋首樁開鉆,到11月18日首片預制箱梁澆筑,每一個關鍵節點的施工現場,都有安全員全程旁站盯控。這在235國道宿遷城區段京杭運河特大橋項目部,是制度,也是規矩。
而在施工現場,安全的“身影”無處不在——
進“門”,有智能語音播報系統,溫馨提醒工友戴好安全帽,穿好熒光背心,高處作業系好安全帶。
不遠處,有安全教育講臺,施工班組班前、班后都得在此處上安全課。
四周,有“九牌一圖”宣傳展板,“展示”施工現場的標準化要求、安全操作規程。
入目,是統一“上崗”的裝配式護欄、警示牌、防護網以及配電箱安全防護……
“入勝” 多樣活動“強”安全
12月3日,235國道宿遷城區段京杭運河特大橋項目部開展消防應急演練活動,幫助項目部施工人員掌握消防器材正確使用方法,提高應急處突能力,為項目安全生產筑牢堅實屏障。
這是今年以來,項目部組織開展的第三場應急演練活動。
抓安全,意識為先。而活動,是增強安全意識的最好“形式”。
項目部通過活動下好應急救援“先手棋”,在認真分析生產過程中可能發生的事故類型后,相繼開展了基坑坍塌及淹溺綜合應急、消防應急等安全演練活動,提升全體參建人員的應急能力,營造生命通道時刻暢通的施工環境。
項目部以安全專項活動為載體,依據項目施工進度計劃及實際情況,先后組織開展了“生命至上、隱患必出”消防安全專項行動、“交通藍·護衛2024”專項行動及“隱患排查治理行動”“安全生產月”“安全生產重大事故隱患專項排查整治行動”等近10項專項活動,讓安全常駐心間,全面增強項目人員安全意識。
項目部以安全知識競賽活動為抓手,積極參加、承辦市交通工程建設項目施工現場臨時用電安全技能競賽、市公路水運工程試驗檢測工程工地試驗室創新技能競賽等活動,“以賽促學”提升項目施工現場安全管理水平,推進施工安全的標準化、規范化。
安全“入場”,橋掛“云帆”,自然而然!(沈省 朱峰 王紅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