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進距離 打通基層黨建“最后一公里”(打通基層黨建最后一公里小結)
來源:中國日報網
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向工程項目派駐黨代表是中國鐵建大橋局積極探索新形勢下黨建融入中心工作的新方法、新路徑。“在我看來,發揮駐隊黨代表作用,首先得做好第一‘宣傳員’,這個身份是榮耀,更是責任”。這是中國鐵建大橋局電氣化公司國能澄城馮原8萬千瓦復合光伏發電項目,勞務隊駐隊黨代表張金剛對這項工作的認識。
打鐵還需自身硬,張金剛認識到要想帶頭做好黨的“宣傳員”,自身的知識儲備必須得扎實。他定期翻讀《中國共產黨章程》,對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原文進行深學細悟,有時間就找一些相關的解讀仔細琢磨,解決了如何把知識裝進腦子的難題,而如何講出去,如何宣傳到位的問題又接踵而至。在跟工人嘮嗑的過程中,張金剛敏銳的發現,勞務隊人員雖然擁有豐富的現場施工經驗,但接受新知識的能力較差。找到了問題關鍵所在,就為宣傳工作的難點找到了突破口。他留意網上關于宣講的授課視頻,利用業余時間學習打磨宣傳技巧,并根據現場實際情況加以改進,形成了一套符合他自身需求且務實管用的宣傳手段。遇到文字聽不懂的情況,張金剛就給他們播放視頻,會議室說不清,他就找機會到施工現場邊舉例邊講解邊演示。慢慢形成了默契,對于學習教育,勞務隊人員的興趣與日俱增。
他充分利用工人上班的路上、施工休息的間歇,跟勞務人員嘮嘮家常,談談經歷,說說他們感興趣的話題,“老家在哪兒啊,家里都有什么人啊?我老家白山的,咱算半個老鄉啊”。“家里人還種地吧?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要完善強農惠農富農支持制度……”就這樣,慢慢拉近了彼此間的距離。在交談中,他找準了之前“填鴨式”宣講的癥結所在,順利打通了和勞務人員間的溝通障礙,讓他們暫時卸下了心理包袱,對理論學習、教育宣貫不再那么抵觸了。
很快,新知識、新業務的學習,加速了勞務人員的心理轉變,他們連連稱贊,有兩名勞務人員向張金剛咨詢子女怎樣可以入黨的問題,還表示:以后讓孩子也要入黨!
【責任編輯:蔡東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