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萬源:“黨建+”聚勢賦能點燃基層治理“紅色引擎”
萬源市堅持黨建引領基層治理,聚焦“搭平臺、強隊伍、建機制”,持續推動社會治理和服務重心向基層延伸,不斷增強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萬源市白沙鎮集體經濟產業園
“黨建 平臺”
確保矛盾糾紛“管得早”
堅持線上線下并舉,積極發動黨員干部力量,采取建立平臺“征”、組織群眾“提”、入戶走訪“談”等方式,全覆蓋打撈群眾訴求,有效確保矛盾糾紛源頭化解。開通“民聲直達”平臺。通過發放干群“聯系卡”、建立民生訴求征集微信號等方式,及時收集、快速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并不定期督查承辦單位訴求辦理情況,回訪訴求人,適時發出提醒函、督查通報、“紅黑榜”,推動解決問題訴求8491件,群眾幸福感、滿意度不斷提升。建立全員化解平臺。深入開展“一條板凳話民情”活動,積極采取壩壩會、村民說事會等方式開展宣傳政策、文化活動1000余場,累計覆蓋人數達20余萬,開展志愿服務11.8萬人次,幫助群眾代辦事項3.5萬余件,化解矛盾糾紛2000余起。用好多元化解平臺。積極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扎實推進“一站式”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平臺建設工作,有效整合現有調解資源,努力培樹“萬事調和”工作品牌,全市刑事治安案件大幅度下降、平安滿意度全省排名大幅提升。
萬源市石塘鎮數字賦能“村村直播”
“黨建 隊伍”
確保矛盾糾紛“有人管”
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著力打造基層治理“三支隊伍”,實現調處隊伍“多元合唱”新格局。先鋒模范強堡壘。構建“村黨組織 村民小組黨小組 黨員中心戶”基層治理體系,探索1名村干部 1名黨員中心戶 若干農戶的包片聯絡機制,筑牢全覆蓋聯系群眾、化解糾紛“微堡壘”。“紅城銀輝”發余熱。充分發揮退休干部政治優勢、經驗優勢、威望優勢和專業特長,創新打造退休干部“紅城銀輝”黨建品牌,組建理論宣講、基層治理、法律宣傳等7支志愿服務隊,將50余名公檢法、農業等部門退休精英納入其中,采取群眾“點單”、支部“派單”、志愿者“接單”方式,引導退休干部主動參與糾紛調解等志愿服務300余次,提供法律咨詢、權益維護等服務100余人次。網格治理優服務。建立“縣、鄉鎮(街道)、村(社區)、網格、微網格”五級網格管理體系,設立網格化管理服務中心,緊盯網格隊伍專業化、精細化要求,健全矛盾調解、入戶走訪等8項網格職能,配備農村兼職網格員242人,社區專職網格員122人。積極探索“網格化 積分制”,依托村規民約,細化積分細則12方面152條,不斷激發群眾參與基層治理動力。
“黨建 機制”
確保矛盾糾紛“管得好”
堅持統籌調解資源,完善銜接聯動機制,不斷增強矛盾化解合力。建立分類調處機制。大力運用矛盾糾紛調處“三級預警”工作機制,按照“A、B、C”三個等級進行動態分級,在“民聲直達”網絡平臺上同步標注更新,按照風險等級下發隱患提示單、3天未處理下發督辦通知單等方式實現矛盾糾紛分類交辦和督促落實。健全邊界聯調機制。大力破解毗鄰地區規則不同、責任不明、信息不暢等壁壘,構建“邊界 黨建 治理”模式,依托邊界地域聯合黨組織,對村道公路過境、邊界林地爭執等矛盾糾紛易發點重點管控,簽訂《邊界矛盾聯防聯調協議書》46份,排查化解矛盾糾紛200余起。深化回訪評價機制。建立矛盾化解3日回訪評價機制,安排專人隨機抽查矛盾糾紛處置、群眾滿意度等情況,作為矛盾糾紛化解工作補短提質重要依據,通過不斷提升的服務質量引導群眾認可“矛盾在一線化解、糾紛在鎮村處理”。回訪評價機制實施以來,群眾滿意度環比上升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