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高縣“1+35”黨建發展聯盟助力鄉村振興小記(村村黨建聯盟)
中新網山西新聞7月31日電 一棟棟溫室大棚集中連片;水肥一體化技術為蔬菜提供優質的生長環境;清脆鮮嫩的西紅柿掛滿枝蔓,菜農們正忙著采摘、裝箱……
陽高縣大白登鎮陳官屯村的產業發展,只是該縣“企業聯村、村企聯建”助推鄉村振興工作的一個縮影。
陽高縣牢牢把握中央省市扶持壯大農村集體經濟專項資金契機,選取華聯公司黨支部和35個村的黨支部耦合,全力推行“1 35”黨建發展聯盟示范工程,努力推動村企之間資源共享、優勢互補、雙向促進、共同發展,走出了一條黨建搭臺、村企抱團、聯動發展的鄉村振興發展新路子。
借力圖變,謀劃全域“一盤棋”。眼下,正是瓜果飄香、成熟上市的旺季,在陽高縣古城鎮下辛莊村設施農業示范園里,圓潤飽滿的哈密瓜倍受人們喜愛。
“‘村企聯營’新模式能夠把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轉化為鄉村產業發展優勢,一下子解決了下辛莊村發展設施農業科技含量不高、農業生產效率低的難題。”古城鎮負責人說。
陽高縣委把推進農村集體經濟壯大提質擺在重要位置,全域統籌、著力推動,構建起促進集體經濟發展的組織領導體系、政策支撐體系。為破解過去各村“單打獨斗”,兩級分化的集體經濟發展局面,陽高縣將華聯農業發展有限責任公司黨支部與包括古城村在內全縣35個村黨支部結盟,成立黨建聯盟理事會,由企業和35個村負責,按照“組織共管、活動共建、決策共謀、成果共享”的工作方針,發揮黨建聯盟組織優勢,打造民主決策、共建共享的協作體系。
聚力求變,抱團搭乘“致富車”。盛夏炎炎,晶瑩剔透的西紅柿在東小村鎮廣袤的大地上畫出了一幅色澤艷麗的圖畫。一架、一室、一棚、一片,滿眼的“陽高紅”把收獲的喜悅映在了農戶的臉上。
7月16日上午,大同華聯農業發展有限責任公司“陽高紅”西紅柿開園銷售儀式在該鎮新東村舉行,吸引了來自北京新發地張軍果業、北人集團、青島四海通達物流、石隆果蔬等多家外地客商前來選購。
大同華聯農業發展有限責任公司積極推行“企業 合作社 農戶”的模式,簽訂農產品種產銷協議,負責提供種苗和種植管理技術,35個村依據各村土地條件和傳統特色種植業,由農戶種植農產品,華聯公司打包收購推銷。
著力轉變,“組織力”激發“源動力”。為確保“企業聯村、村企聯建”規范高效運營,陽高縣在黨建聯盟理事會下搭建集體經濟發展、青年務工創業、農產品推廣銷售、關愛互助四大服務平臺,平臺負責人即各小組負責人,由工作能力突出、帶頭致富能力強的村黨組織書記擔任組長,同時選擇1名企業負責人和2-3名村黨支部書記任成員,負責平臺日常的運行和管理,輻射對接35個村。
“‘村企聯營’模式在組織經營、生產環節、管理手段等方面探索公司化運作,用活了農村資源,促進了集體增收,鼓起了農民口袋,‘組織力’激發了‘源動力’,走出了鄉村產業運營的新路徑。”陽高縣委組織部負責人說。(完)(孫展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