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主題教育“活”起來,北京高校首家黨建館做了哪些功課?(北京高校黨建研究會)
北京日報客戶端 | 實習記者 何蕊
為深入開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北京工業大學創新打造北京高校首家黨建館,通過“學、聽、觀、研、測”五步法,豐富創新宣傳教育形式,推動主題教育“活”起來。黨建館開館4個月以來,累計已有6000余名黨員師生入館學習,接待校外單位進校入館調研近50場。
“一個月前的研討會上,我給各位老師留了一項‘作業’,經過一個月的調研,大家都有哪些發現?”近日,一場生動的主題教育黨日活動在北工大黨建館召開,該校城市建設學部防災所與結構實驗室教師黨支部書記許成順將10余名黨員教師召集在實訓教室里,號召大家圍繞“解決師生學習、工作、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展開集體研討。
“我最近在輔導學生的畢業論文,發現大家關注的焦點并未真正落到行業亟需解決的問題實處,于是我和同學們探討,找到了癥結所在。”城建學部研究員榮棉水第一個發言,他說,學生們大多表示,缺乏獲取行業最新資訊的有效渠道,通過實習實踐也難以深入行業核心。“課本所學與實際需求存在一定差距,如何建立中間的橋梁,是我們做老師的應該思考的問題。”“可以建立一個信息共享平臺。”“教師定期以短訊的形式發布行業重大項目課題,給學生的科研以‘燈塔式’的指引”……以榮棉水提出的問題做引子,教師們紛紛表達觀點,建言獻策。
他們所處的這間實訓教室,可以容納50余人,桌椅呈環形分布,為參會者營造了平等溝通、交流的環境。為推動主題教育走深走實,該校還組織干部、理論專家等組成授課組,在實訓教室中開設高質量做好發展黨員工作、開好組織生活會和民主評議黨員等6門示范課程,為主題教育提供授課培訓、資源共享的平臺,以互講互學促進提升,將主題教育融入日常。
實訓教室中的熱烈研討只是主題教育“活”起來的一個縮影。
科技力量的加入,還為師生沉浸式開展主題教育帶來了生動鮮活的元素。走進黨建館,依次是理論教學、案例教學、榜樣教學、儀式教學、實訓教學五個功能區,每個都亮點十足。師生可以佩戴虛擬現實眼鏡打卡各地紅色黨史館、打印“我的政治生日”留念卡、開展“黨的二十大精神”“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答題闖關……一個個互動點位,用師生喜聞樂見的方式,深化理論武裝,強化黨性教育,激發師生學習熱情。
“跟隨黨支部一次次走進黨建館參觀研討,我也反復學習了習近平總書記近年來在北京高校考察時的重要講話精神,每聽一遍、每學一遍,都讓自己對加快建設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的重大戰略意義有了更深層次的領悟。”城建學部土木工程系教授趙密在“我的政治生日”打印機上輸入工號,得到了一張專屬于他的留念卡,上面赫然寫著“黨齡十四年 趙密”。“這是一種鼓勵,也是一份力量,未來我將帶領學生更多地走進黨建館,領悟新時代黨的創新理論,從中汲取前進的智慧和力量。”
從舉辦主題教育讀書班“集中學”、召開交流研討會“互促學”,到深入基層一線“實地研”,再到推進黨的創新理論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持續學”……北工大黨委結合師生學習工作實際,通過形式多樣、生動鮮活、行之有效的學習方式,把理論學習、調查研究等落實落細。
“不久前,學校勝利召開了第十二次黨員代表大會,這讓北工大共產黨員更加奮發有為、昂揚向上。開展主題教育,就是要教育引導全校黨員干部以黨的創新理論滋養初心、錘煉本領,更加奮發有為地推動學校事業發展邁上新臺階。”北工大黨委書記姜澤廷表示,作為北京高校首家黨建館,該校黨建館已成為學校沉浸式開展主題教育的重要載體。未來,該校還將把黨建館的建設思路和模式推廣到20個二級黨組織的黨員之家中,在不斷豐富創新宣傳教育形式的同時,“沉下去”認真傾聽師生的聲音,讓主題教育走“新”更走“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