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輝百年·江蘇組工那些事|揚州實施黨建引領基層治理行動(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工作方案)
3月25日,揚州市委組織部召開村級黨群服務中心功能提升現場推進會,對“綠揚先鋒”工程、村級債務化解、村書記待遇保障等重點任務再部署再細化,持續推動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向縱深發展。
揚州堅持把加強基層黨的建設、鞏固黨的執政基礎作為貫穿社會治理和基層建設的一條紅線,2018年選擇31個村(社區)開展創新基層社會治理與服務工作試點,2019年5月出臺《關于黨建引領農村基層治理的意見》,2020年全面實施“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年”行動。
為了適應網格化治理需求,去年以來,揚州開展網格黨組織“兩個覆蓋”推進行動,到年底全市5639個綜合網格實現了黨組織全覆蓋。全面推進街道“大工委”和社區“大黨委”實質化運作,因地制宜建立黨建紅盟、黨建聯盟120多個,有效整合駐地資源,形成基層治理合力。探索“需求型”黨組織設置,建立地緣、業緣、志緣、趣緣等“四緣型”黨組織1200多個,滿足黨員和群眾的個性化需求。在設立村級發展專項資金的基礎上,對市定經濟薄弱村設立20萬元、其他村設立5萬元的黨組織為民服務專項資金,保障基層黨組織的服務能力。
“近兩年,我們較大幅度提高村干部的待遇收入,吸引了一批本土大學生、退伍軍人返鄉工作。”江都區丁伙鎮黨委書記徐暉介紹道。這得益于揚州全面推進“專業化 星級化”管理,推進村書記專職化管理和社區工作者職業體系建設。去年,全市專職村黨組織書記人均年收入9萬元,增長近2萬元,社區書記待遇增長30%以上;鄉鎮領導班子中具有村(社區)書記或第一書記經歷的保持在30%左右,讓書記們干得好、有奔頭。開展“鄉村振興好青年”、“基層治理好青年”定向招錄,每個村(社區)至少配備2名35歲以下的后備人才。選派四批共847名“第一書記”奔赴農村,合力推進鄉村振興,解決農村社會治理難題。
“在省市縣鄉四級黨委政府的關心支持下,我們村新建了黨群服務中心,有了籃球場、健身步道和敞亮的活動室,成了村里最熱鬧的地方。”江都區鮑莊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張茂生自豪地說。去年,揚州將黨群服務中心建設作為加強基層組織建設的重要抓手,投入2.16億元新建和改擴建135個、提標188個村(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制定村級黨群服務中心外觀形象“六個統一”標準,設計啟用具有揚州特色的LOGO,成為基層一道靚麗的紅色風景線。
針對村書記主任“一肩挑”、基層“三整合”改革等新要求、新任務,揚州市委組織部制定農村基層組織“四議兩公開”程序、“六不議”反面清單等,規范議事程序,減輕基層負擔。明確鄉鎮(街道)對派駐機構和人員的考核權重均不低于50%,建成市縣鄉三級指揮調度平臺,提升了市域社會治理效能。“上級組織部門對基層基礎如此重視,解決了長期以來困擾基層的問題,為我們減了壓、賦了能。”寶應縣夏集鎮黨委書記陸寶華表示。
(孫明 陸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