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建工作列清單 基層發展增活力(基層黨建工作開展情況報告)
“在充分征詢村民意見的基礎上,村‘兩委’干部作出辦事承諾,并掛牌公示,接受群眾監督評議。此舉不但進一步激發了村‘兩委’干部干事創業的激情,也拉近了村‘兩委’干部和老百姓之間的距離。”說起前一段時間開展的公開承諾活動,萊蕪區方下鎮何官莊村黨支部書記石茂芹頗有感觸。
為進一步改進農村基層干部工作作風,提升村“兩委”成員履職盡責能力和為民服務水平,前不久,方下鎮組織轄區各村開展了2020年度村“兩委”班子公開承諾活動。活動中,各村通過走訪入戶、召開會議、黨建工作評議以及對接鎮級有關業務部門等方式,按照“實事求是、量力而行”原則,制定出符合本村實際、符合村民意愿的村級公開承諾事項。同時,村“兩委”班子成員也根據自己分管的業務領域,制定個人年度工作計劃,進行張榜公示,讓廣大群眾進行監督。
開展村“兩委”班子公開承諾活動,只是方下鎮加強基層黨建工作,全面提升基層黨建工作規范化、特色化、示范化建設水平的一個縮影。今年以來,方下鎮創新實施“1634”黨建工作體系,為黨建發展列出責任清單,以基層黨建工作大改進、大提升、大突破助推全鎮工作爭先進位、跨越發展。
責任清單 堅持一條主線
堅持以“黨建引領、鄉村振興”為主線,切實加強基層黨組織領導核心作用,推動黨建工作與鄉村振興深度融合,抓黨建促鄉村振興,以鄉村振興提升黨建工作水平。
結合鎮村總體規劃,堅持因地制宜,一村一策,大力發展蘑菇、蔬菜、加工、民宿等產業,回引鄉賢人才,深挖歷史文化資源,提升農村人居環境,夯實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圍繞“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謀發展做文章,在打造鄉村振興魯西-石橋子-大辛莊-盧家莊-冶河示范帶的基礎上,推進鄉村振興在方下落地生根、開花結果,實現村村有變化、有看頭、有特色。
責任清單 夯實六項基礎
基本陣地方面,規范基層黨組織活動場所建設,對村級場所進行改造提升。活動場所布局合理、干凈整潔、功能完善,進一步規范村“兩委”標牌懸掛、公開欄設置、國旗黨旗懸掛、黨建宣傳標語粉刷、獎勵牌匾擺放、黨建資料整理等,鞏固黨的執政根基。
基本組織方面,進一步健全完善基層黨組織、村民委員會、村民監督委員會等決策議事職能,切實發揮各自職責作用。進一步規范村黨組織設置,重點解決“超大”黨支部、黨總支不合理設置問題。規范小微權力運行,強化黨務、村務、財務和重大事項決策監督,提升村級權力運行的規范化、民生化、法制化水平。
基本制度方面,健全完善各項規章制度,實行村黨組織書記重大事項報告制度,健全落實村干部崗位目標、職責任務、坐班值班、民主評議等制度。對涉及群眾切身利益和村莊發展穩定的重大事項,都必須嚴格按照支部提議、“兩委”商議、黨員審議、村民決議和決議公開、實施結果公開“四議兩公開”的決策程序,確保公平正義、陽光公開。
基本隊伍方面,落實好“六級聯動”網格化包掛和“黨員聯系戶”工作,確保幫扶知曉率達到100%。加快培養后備力量,實施“村村都有好青年”選培計劃,建立“村干部后備人才庫”,繼續公開選聘“鄉村振興助理員”。加強村“兩委”干部經常性集中培訓,提高履職服務能力。
基本活動方面,鞏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成果,持續抓好整改整治任務落實。創新“三會一課”、主題黨日、黨員活動形式,激發黨員活力和內生動力。開展黨組織評星定級、民主評議黨員活動,形成比學趕超、競相出彩的濃厚氛圍。
基本保障方面,加大政策、資金、項目支持力度,為村莊可持續發展提供必要的保障。充分利用村莊資源,探索“黨支部 ”發展模式,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全面加強村級財務管理,規范基層黨組織經費支出,讓基層黨員干部明明白白干事,干干凈凈做人。
責任清單 推進三項行動
深化“三資”清理提升行動。繼續推進農村集體資金、資產、資源清理整頓工作,從根本上解決私自占用、低價承包、無償使用及承包合同不規范、承包費長期拖欠等突出問題。在解決歷史遺留問題的基礎上,對“三資”情況進行全面梳理,依法規范管理,確保村集體每年持續增收。
規范“三務”公開提升行動。對農村黨務、村務、財務,堅持“固定公開、定期公開、即時公開”原則,凡重大事項嚴格按照“四議兩公開”“主題黨日 陽光議事”等程序規范進行,全面公開,接受群眾監督。充分保障黨員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創新公開形式,力求公開實效。
加強“三化”建設提升行動。加強基層黨組織制度化、規范化、信息化建設。嚴格落實《中國共產黨農村基層組織工作條例》有關規定,規范基層黨組織各項制度,保證農村基層黨組織工作制度化、規范化開展。充分利用“學習強國”“燈塔-黨建在線”“泉城黨建”和遠程教育平臺,加強基層黨組織信息化建設,加強黨員信息化教育管理。
責任清單 實施四項工程
實施“固本增收”工程。大力推進基層黨組織領辦創辦企業或合作社,鼓勵成立土地、農機、技術、勞務輸出、農產品種銷、農資供應等方面的專業合作社,每個村年內至少創辦一個經濟實體。在“三資”清理的基礎上,規范資金合理使用,規范資產保值增值,規范資源承包合同,促進村莊可持續發展,53個村集體經濟收入全部達到5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上的村有較大幅度增加。
實施“頭雁領航”工程。充分發揮領頭雁效應,通過“頭雁指數”量化指標評價,選優配強一批政治過硬、本領過硬、業績過硬、作風過硬、口碑過硬的村黨組織書記。下深水挖掘本土人才,從退役軍人、在外創業人員、外出務工經商人員等優秀人才中,吸引一批懂經營、會管理、善協調、有一定創業規模的在外能人回村任職。通過選聘本村有影響、有威望的領導干部、創業能人、退休教師、致富大戶、在外人才、返鄉大學生等擔任村級發展顧問,回引凝聚人才,助推村莊發展。
實施“區域共建”工程。牢固樹立“大黨建”工作理念,設立5個黨建工作區,形成區域工作合力,凸顯區域黨建特色,打造區域黨建品牌。按照合村并居、項目拆遷、產業基礎等發展布局,通過跨村聯建、村企共建、產業聯建、并居新建等方式,推進黨建共同體或黨建聯合體建設。堅持以“區域共建”為抓手,充分利用區域內土地、設施、資金、信息、人才、技術等各類資源,實現組織共建、資源共享、活動共辦、事務共商、發展共促。
實施“智慧黨建”工程。積極整合社會資源,通過合作方式,打造沈家嶺村、魯西村“智慧黨建”項目,通過硬件設施的投入和軟件系統的開發,切實運用智能化、信息化手段提升基層治理能力,提高服務群眾水平,創新黨建工作模式。堅持以點帶面,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手段,逐步完善智慧管理平臺,實現全鎮農村黨建工作的智能化、信息化。結合農村年輕黨員流動性強的實際,充分利用微信群、視頻會等形式,加強聯絡溝通,提高工作效率,實現服務零距離,為黨員履行權利和義務創造條件、提供便利。
(本報記者 武希剛 通訊員 李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