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紅星丨打造“四紅”模式 創新黨建引領基層社會治理新路徑(四紅黨建品牌)
近年來,濟寧高新區將加強城市基層黨建、創新社會治理作為“一號課題”,聚焦黨建引領社會治理的整體成效,不斷推進社區黨建工作機制創新,深化“紅色堡壘、紅色物業、紅帆驛站、紅色商圈”的“四紅”模式,建立高效科學的基層黨建工作體系和運行機制,促進基層黨組織充分發揮推動發展、服務群眾、凝聚人心、促進和諧的戰斗堡壘作用,進一步筑牢夯實社區黨建統領地位,推動全區黨建引領社區治理水平不斷提升。
加強支部建設,筑牢“紅色堡壘”
工作中,堅持“以黨建為引領·加強社會治理”的工作思路,將社區治理納入黨建工作范疇進行重點謀劃、重點建設,先后探索出了“360全方位社區服務體系”“街道大工委、社區大黨委”“八位一體議事平臺”等治理模式。一是完善服務體系。做實“網格化黨建”,整合物業、下派、政法、宣傳、衛生等社區網格內力量和資源,推動公共服務、公共管理、公共安全等事項拓展到社區、延伸到網格,形成“區域性黨組織接網格、在職黨員包網格、社工沉網格、義工進網格”的工作格局,實現黨組織建設全覆蓋,服務群眾全方位、零距離。二是強化頭雁引領。選優配強小區黨支部書記,建立“說事議事”會議制度,設立拉呱說事室,與街道包保干部深入社區收集民情民意、召開居民議事會,引導居民民主協商社區事務,實現民事民提、民事民議、民事民決、民事民評,充分發揮黨員在協調解決社區問題中的先鋒示范和“穿針引線”作用。三是加強示范帶動。組建社區黨員志愿服務團隊,開展先鋒創建、黨員奉獻日、結對聯戶等活動,做好聯系服務群眾、關愛困難群體工作,每個社區至少組建1支志愿者服務隊,每月至少開展1次集中志愿服務活動,增進社區和諧,營造文明向上的社會氛圍。
突出黨建引領,建強“紅帆驛站”
牢牢把握新時代城市基層黨建工作總要求,發揮城市社區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整合各類資源打造“黨員在身邊、服務零距離”黨建品牌,打通聯系服務群眾“最后一百米”,讓居民群眾有事第一時間找到黨組織、找到黨員。一是突出實用導向。建立了由“街道黨工委—社區黨委—網格(小區)黨支部—樓院(巷)黨小組”組成的四級組織架構,以組織下沉、場所下沉、服務下沉,打造了76個“紅帆驛站”,實現“一刻鐘紅色服務圈”全域覆蓋。二是突出需求導向。創新提出“完善一個組織架構、建立五項管理服務制度、明確五項工作職責”的“1 5 5”管理模式,把基層黨組織的各項服務觸角延伸到群眾家門口。三是突出融合導向。充分運用“紅帆驛站”平臺,有力整合公安、城管、環保、應急、消防、法制等多部門力量,在社區黨群服務中心配套建設服務大廳,把服務時間、方式和內容向群眾公開,各社區均建有民事代辦臺賬,基層治理能力進一步增強。
聚焦服務提升,做實“紅色物業”
積極探索黨的基層組織與小區物業有機融合,著力把物業服務企業打造成黨組織聯系服務群眾的重要平臺、服務群眾的重要力量,蹚出了一條黨建引領物業服務融入基層社會治理的新路徑。一是聚焦聯管聯建。構建街道、社區居民委員會、業主委員會、物業服務企業聯動協作、共商事務的“四位一體”物業服務管理機制。提出“紅色物業”標準化的“1234”準則,把“紅色物業”打造成為推動基層社會治理的重要載體。二是聚焦運行機制。積極探索“1 N”模式,著力打造柳行街道方圓忻居、歐隆盛源、菱花富貴園,洸和街道祥和花園、陽光盛景園等紅色物業示范帶,探索成立紅色物業黨建聯盟,推動實現社區“共治共建、共管共享”格局。三是聚焦民生服務。強化黨建引領,做實網格化黨建,深化“多網融合”,劃好做實微網格,建設高素質網格員隊伍,對社區內的群眾訴求實行“一站式”受理,滿足居民在問題反饋、矛盾調解、心理健康、法律咨詢等方面的需求,不斷提升群眾滿意度。
完善供需對接,育優“紅色商圈”
充分發揮社區黨組織的兜底管理作用,有效激發商圈和小微企業活力,通過組織聯動、隊伍聯建、資源聯享,建立黨建服務基層社會治理的有效載體。一是完善工作架構。依托金宇裝飾城、貴和商城、科苑路、三角綠地等街區200多家商企,成立步行街商圈黨群工作站,打造黨群職工之家。二是完善三張清單。整合“資源、需求、服務”三張清單,厚植服務理念,以職工之家為載體,建立圖書室、心理咨詢室、法律中心、音樂角等多功能室,為駐區商圈的黨員、業主提供活動場地,定期開展商家沙龍、創客培訓等活動,幫助入駐企業解決實際困難,助力效益提升,實現商圈共治共建共榮。三是完善分類施策。通過熱線電話、上門走訪等方式將群眾需求匯總到黨群工作站,進行分類處理,常規性事務召集志愿者響應,緊急性事務通過就近調配相關人員第一時間到崗,專業性事務通過相關共建單位對口接單,有效解決為居民、商戶辦實事“最后一百米”問題。
統籌:吳永功
記者:李揚
(大眾日報 山東黨建云平臺 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