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在秦淮兩岸邊——省秦淮河管理處黨建紅色引擎助力流域綠色發展
12月的秦淮河依舊畫舫穿梭,兩岸雕梁畫柱,“槳聲燈影夜秦淮”的美妙景致驅散了不少冬日的寒意。這條全長110公里的金陵城“母親河”,支撐了南京這座城市的深厚底蘊和持續繁榮。
秦淮河流經南京、鎮江兩市的9個行政區,流域面積2684平方公里,素有“小流域,大保障”稱號。“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蘇視察時強調,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必須把保護城市生態環境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管理著兩座水利樞紐的江蘇省秦淮河水利工程管理處主任張加雪說,過去幾年,管理處堅持黨建引領,驅動紅色引擎聚焦“碧水保衛戰、河湖保護戰”,實施常態化生態調水,強化河湖長效管護,有力保障了秦淮河和南京城區水質穩定向好,河湖生態全面復蘇,為流域綠色發展貢獻了秦淮力量。
黨建 初心,生態補水15年聚力“清清江水匯秦淮”
時針撥回到今年2月11日。接省防指調度指令,省秦淮河管理處秦淮新河泵站啟動生態補水運行,這是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江蘇水利系統率先調度運行的首批省管工程,對保障防疫期間流域水生態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疫情形勢嚴峻,在開機人員不足的情況下,管理處第一時間將黨旗亮在運行第一線,在寧黨員響應號召率先上崗。“平常總說黨員要發揮模范帶頭作用,在這個特殊的時期能參與抗疫補水運行,意義重大。”當日,記者趕到現場,正在值班的青年黨員李辰霄笑著說。
記者看到,在3臺大型臥式軸流泵的全力帶動下,長江水通過流道源源不斷補充進入秦淮新河,廠房的機組運行噪聲高達95分貝,普通人在這樣的環境下待20分鐘便會感到頭痛,運行值班人員不僅要克服高分貝噪聲影響,還要每個小時巡視記錄一次水井水位、機組溫度和壓力狀況,確保整個泵站供排水系統正常運行。
2005年至今,秦淮河生態補水工作已經實施了15個年頭,近5年抽引江水達25億立方米,超過了400個玄武湖的蓄水量,秦淮新河、七橋甕等水生態考核斷面pH值、溶解氧、氨氮、高錳酸鹽、總磷等指標穩定控制在正常范圍,推動秦淮河流域水生態環境進入良性發展軌道。
“近年來,管理處建立起秦淮河生態補水常態化機制,生態補水從偶發性、時令性調度工作,成為常態化、全年性質的常規工作。”張加雪表示,常態化生態補水使一線調度工作變得更加頻繁、也更加重要,為此,管理處組建以黨員為主的生態補水運行保障小組,同時開展保障生態水位調度研究和秦淮新河樞紐改擴建工程前期工作,探索提升水利工程生態保障能力。
黨建 創新,首設“生態服務站”全力打好水面漂浮物殲滅戰
在積極活水的同時,管理處主動護水。今年9月25日,“武定門水利樞紐生態服務站”正式揭牌,這是省水利系統首家生態服務站,采用機械與人工力量相結合的模式,對武定門閘上游河道3萬多平方米水域進行長效管護,徹底關上漂浮物進入南京主城區的東大門。
“今年來,受河道高水位行洪、氣溫及汛期工程調度等因素影響,武定門閘各類水面漂浮物大規模集聚、大范圍漂移的情況呈多發態勢。”負責水面漂浮物打撈工作的劉建華介紹,為盡快破解水草打撈處置難題,管理處一方面從全處抽調精干力量,通過大功率打撈船每日不間斷輪流打撈漂浮物,另一方面,購置150噸重水草打包機,通過大噸位壓縮減少漂浮物重量與體積,提高外運效率。今年的打撈數據顯示,生態服務站最高日打撈量達145噸,相當于兩節貨運列車車皮承載量。
“做好河道保潔、維護水環境是水利部門義不容辭的責任,成立生態服務站是一項保障水環境、保證水安全的長效機制,需要各方的長期配合與共同努力。”服務站揭牌當天,省水利廳總工程師周萍專程趕到現場。目前,在做好打撈作業的同時,服務站定期巡查上游河道,及時掌握漂浮物來量,并督促沿線管理單位加大監管力度,推進河道聯動生態保護。
家住附近節制閘小區的王秀蓮不禁感慨:“我家就住在河邊,天氣熱的時候,我老伴兒連窗戶都不敢開。現在好了,管理處的除草工作就沒停過,河道干凈整潔,時不時還有白鷺從河面掠過,我們也經常到河邊散步,很是舒服啊。”
黨建 用心,石臼湖固城湖重現煙波勝景
今年,“天空之鏡”“天鵝湖”石臼湖頻登央視和網絡熱搜,這個位于我省南京市溧水區、高淳區和安徽省馬鞍山市當涂縣、博望區三區一縣交界的省管湖泊,以其水清如鏡的獨特魅力吸引眾多網友打卡。作為省級河長湖長聯絡員單位,近年來,管理處緊盯“打造健康生態湖泊樣板”目標,協助省水利廳加強石臼湖固城湖管理,一步步參與并見證了兩湖的生態變遷之路。
“今年,我們在石臼湖固城湖探索建立了無人機智慧巡湖系統,利用無人機對兩湖定期航拍,并對原始圖像進行智能識別、處理分析,追溯岸線違建、水面漂浮物、藍藻等情況。”管理處河湖科科長閔克祥告訴記者,無人機航拍有效彌補了衛星遙感監測頻次不足的問題,針對每次巡檢發現的疑似問題,管理處都會通過智慧巡湖系統上報,全程跟進督查處理結果。
根據2019年石臼湖固城湖網格劃分情況,管理處分別給市、區有關湖泊管理及網格巡查人員配備了50臺湖泊巡查系統終端,組織舉辦了湖泊網格化管理培訓班,制定印發《石臼湖固城湖網格化管理實施意見》,每個網格員的管理范圍、實時位置、歷史路線以及上傳的案件信息等都有跡可循,逐步形成“網定格、格定人、人定責”的兩湖長效管護網格化體系。記者從管理處召開的2020年度石臼湖固城湖管理與保護工作考核會議上獲悉,固城湖全年基本處于Ⅲ類水標準,石臼湖水體全年基本處于Ⅲ—Ⅴ類水標準,兩湖水質已經得到了明顯的改善。
傳奇和典故,寫下石城南京的滄桑;江河和湖泊,鑄就古都金陵的魂魄。張加雪表示,作為秦淮河流域水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部門,管理處將繼續在黨建與中心工作深度融合上下功夫,打好“一河兩湖”行業管理“主動仗”,以秦淮特色生態治水之路開啟水利現代化新征程,為美麗江蘇添彩。
記者 吳 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