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建引領構建基層治理新格局——靖邊縣關于推進城市基層黨建融合發展的調查報告
部門攜手解決民生問題
入戶宣傳
圓孩子們微心愿
志愿服務進社區
社區義診
入戶宣傳
黨員先鋒在行動
志愿活動暖人心
修剪花草
2017年7月,在上海召開的全國城市基層黨建工作經驗交流座談會上,首次提出了”城市基層黨建”的概念。2019年4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強和改進城市基層黨的建設工作的意見》,為加強和改進城市基層黨的建設提供了根本依據。2019年5月,陜西省委組織部確定靖邊縣為全國城市基層黨建試點示范縣。靖邊縣以”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為契機,圍繞”堅持黨建引領,構建基層治理新格局”這一課題開展調研。
基本情況:社區黨組織基本覆蓋城鎮區域
靖邊縣轄16個鎮、1個街道和1個國營農場,184個行政村,18個社區,總人口36.13萬人,城鎮人口24.4萬人。目前,共有84個社區黨組織,其中,社區黨總支5個,黨支部51個、兼合式黨支部28個。共有社區黨員4445名,其中,社區黨組織委員307人,社區黨組織基本覆蓋城鎮區域,功能發揮較好。
存在問題:基礎較弱、認識不足、治理能力待提升、服務功能不充分
在全國”城市基層黨建”推進初期,靖邊緊緊圍繞縣域發展實際,不斷摸索謀劃城市基層黨建的”靖邊經驗”。2019年7月,靖邊出臺《關于推進城市基層黨建示范縣建設的實施方案》,確定了長期推進城市基層黨建的具體舉措和方法路徑,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立足當前縣域縣情實際,也存在一些問題與不足,主要表現在城市治理的綜合基礎相對較弱、對城市基層黨建的主觀認識不夠全面、干部隊伍的城市治理能力有待提升、社區服務功能未能充分體現四個方面。
新形勢下的城市治理受各類發展資源不均衡、人才資源短缺、社會矛盾激增等因素影響,難度更高、任務更艱巨。對靖邊而言,一是城鄉建設壓力大:受經濟下行壓力影響,靖邊經濟發展速度趨緩。同時,隨著文化旅游業興起,為鞏固提升”中國最美宜居宜業宜游名縣”成果,對城市規劃、建設、管理有了更高要求。二是城市治理壓力大。隨著產業結構優化調整,靖邊以現代農業為基礎,能化產業為主導、第三產業為支撐的”二、三、一”產業格局的進一步形成,農村勞動力逐步從第一產業向第二、三產業轉移,僅2019年度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達5.24萬人,人才人力資源重心向縣城中心集聚,城市治理壓力持續加大。三是改革創新壓力大。靖邊縣居民消費水平提升,生活品質提高,居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未能得到滿足。城市基層黨建要打破固化思維,引領推進”以人為核心”的城鎮化建設進程,不斷提升靖邊群眾參與感、獲得感和幸福感的使命艱巨。
在靖邊,各級領導干部對新時期城市治理理念缺乏深入的學習和了解,對城市基層黨建工作重視不夠、認識不到位。各領域黨組織書記對城市基層黨建的理念還沒有全面樹立起來,突出體現在習慣用街道社區黨建的視角來看待城市基層黨建,沒有站在黨建引領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角度和高度來謀劃城市基層黨建工作,沒有把駐區單位黨建、社區黨建工作放到城市基層黨建工作這個”大盤子”中統籌謀劃。
干部隊伍的城市治理能力有待提升。一是政治站位不高,基層干部沒有站穩群眾立場,宗旨意識不夠強;二是工作作風不實,基層干部習慣于呆在辦公室解決問題,網格化管理、區域化聯建等工作浮在面上、沉不下去,坐等群眾上門多、主動走訪入戶少;三是工作方法單一,缺乏創新能力,服務社區的方式方法陳舊固化,不符合社區居民需求實際。
社區服務功能未能充分體現。部分社區行政化、機關化傾向比較嚴重,與轄區單位聯建也僅僅停留在簽訂協議書、召開聯席會的層面,共議大事、共商急事、共解難事少。有的社區黨組織政治功能沒有充分發揮出來。一些社區服務中心缺乏黨建引領的元素,沒有明顯的標識,沒有展示出組織的作用。有的社區黨組織領導核心作用發揮不夠,思想政治工作薄弱,不愿做、不會做群眾工作,不善于教育引導群眾、發動群眾,服務手段跟不上。社區自治能力較弱,群眾參與度低,社區功能發揮不到位。
對策建議:緊盯重點難點問題構建基層治理新格局
全面推進城市基層黨建要緊盯重點難點問題,堅持高位統籌、堅持群眾路線和重視客觀規律,進一步做實做細各項具體工作,逐步構建基層治理新格局。
加大宣傳,提高城市基層黨建思想認識。通過采取開展相關領導干部輪訓、支部書記培訓以及組織對外考察學習等多種措施,加強城市基層黨建知識的教育培訓,引導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干部進一步深刻理解城市基層黨建的內涵、交辦要求和工作任務,提高政治站位,切實把城市基層黨建工作扛在肩上、抓在手上、落實在行動上。
健全體系,夯實城市基層黨建組織基礎。一是織密黨組織覆蓋網。按照地域相鄰、行業相近、規模適當、便于管理的原則,成立”兼合式”黨支部;按照小區樓棟黨員分布情況,合理設置樓宇黨小組,開展樓宇黨建工作;積極推進商圈、物業黨支部建設,實現黨建工作無盲點、全覆蓋。二是健全三級聯席會議。建立縣、街道、社區城市基層黨建三級聯席會議制度,吸納駐區單位、兩新組織為聯席會議成員單位,聯動發力,協同共治。三是創新網格化管理。將城區劃分為4大大片區主網格和若干個小網格,主網格由四套班子主要領導分片包抓,小網格由轄區報到單位包抓聯系。推行科級黨員領導干部擔任街巷長的”街巷長制”。
強化保障,明晰城市基層黨建工作路徑。通過加快陣地建設、強化基礎保障,下沉服務事項、強化服務保障,整合資源、強化治理保障,用實用活”五步法”工作路徑,明確城市基層黨建做什么事,具體怎么做和做到怎樣的成效等問題。具體來講,”五步法”即:第一步建立各級黨組織、第二步摸清社區需求資源、第三步轉化成任務分解到駐區單位、第四步探索搭建服務平臺、第五步總結成效分析經驗。
創新機制,構建共建共治共享全新格局。一是“雙報到”。落實黨組織和在職黨員到社區”雙報到”制度,使黨員干部能夠同時參與所在單位和社區組織生活,進一步提升組織生活參與度。二是”雙參與”。調動部門單位和黨員干部積極參與社區治理,共同提高城市基層黨建活動參與水平。三是”雙服務”。落實報到單位黨組織服務社區、服務群眾,按照簽約認領、完工驗收等工作措施,切實增強黨組織的服務功能,打造社區”暖心服務圈”模式,實現服務群眾”零距離”。四是”雙掛職”。通過選派縣直部門優秀年輕干部下掛和選派街道干部上掛縣直部門,進一步增進街道社區黨建與駐區單位黨建相互融合,健全雙方黨組織相互溝通協商機制。五是”雙考核”。建立街道黨工委、社區黨組織和報到黨組織雙向評價機制,年度考核成績排名前三位的街道和部門、社區,在下年度全縣考核工作上會通報表彰,并給予一定黨建經費補助;年度考核成績排名后兩位的部門,在全縣進行通報批評,部門負責人作表態發言。
優化載體,實現聯系服務群眾常態化。一是服務常態化。充分調動駐區單位和社區黨組織及黨員主動性,實行”1 5″服務機制,實現活動聯辦、服務聯動,社區報到黨員認領”微心愿”,開展座談、調研、志愿服務等活動,切實解決老百姓身邊煩心事、揪心事。二是工作清單化。建立”需求””資源””服務””責任”四個清單工作機制,動態管理,實行每月雙向供需認領,落實服務項目,進一步夯實”契約化”共建,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三是管理智慧化。依托”智慧城市”建設同步推進”智慧黨建”與大數據運用,健全縣、街道、社區黨建信息管理服務系統,在上級與下級、黨組織與群眾、可享資源與資源需求之間架起一座橋梁,形成區域互動、數據共享、信息互聯,實現黨建工作與社會管理服務深度融合。
打造平臺,大力提升黨建服務群眾水平。依托縣、街道、社區黨群服務中心搭建平臺,整合總工會、團委、婦聯、非公及社會組織黨群資源,開辟黨建服務、工青婦服務、志愿者服務等窗口,讓黨員群眾在家門口就能找到組織,享受便利服務。依托”和諧家園,智慧黨建”平臺,與駐區單位、小區、樓宇、商圈黨支部結成服務志愿”朋友圈”,實現無縫對接信息,充分利用新技術、新媒體豐富黨建工作內容和形式,進一步探索黨員志愿服務的有效途徑。
用活人才,加快建立職業社區工作隊伍。積極嘗試各類用活人才手段,全力抓好三支隊伍建設。一是要加強社區黨組織書記建設,通過”走出去”、”引進來”等多種形式,加強社區黨組織書記教育培訓,培養一支政治覺悟高、熱愛社區事業、熱心服務群眾、具有一定專業素養的社區黨組織書記。二是要探索從退伍大學生士兵中安置一批的辦法,不斷充實社區工作者隊伍。三是要選拔優秀年輕干部到社區掛職,建設一支數量充足、結構合理、管理規范、素質優良的社區工作者隊伍。
來源:榆林網
聲明:本文已注明轉載出處,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聯系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