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員蹲點大調研⑦︱以“標準化+信息化”為切入點 不斷提升機關黨建質量
2018-03-23 10:52 | 浙江新聞客戶端
【編者按】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調查研究是謀事之基、成事之道”。2018年,金華市委發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當好新時代金華答卷人”全員蹲點大調研號令后,全市各地各單位第一時間動員部署、全員行動。4萬余名黨員干部深入全市147多個鄉鎮街道、3300多個村(社區)以及企業、機關、學校等開展大調研,實現了調研主體和調研對象的全覆蓋。
基層是我們的根,黨員干部們從根部汲取力量。他們把問詢會開到城市建設的項目上,他們走進企業問診把脈,他們在城市訪民情、問民生,他們在大山深處的偏遠村莊握著困難群眾的手,帶去組織的溫暖。
為此,我們推出《全員蹲點大調研系列手記》,記錄金華全市各級黨員干部從基層帶回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
朱志德
市委副秘書長 市直機關工委書記
新時代機關黨的建設要有新氣象,更要有新作為。這個星期,我連續走訪了市殘聯、市第一社會福利院等1個總支3個支部,一路思索,一路傾聽,探尋金華機關黨建提升的切入點。
一路思索——反思機關黨建工作的共性問題短板
走訪調研前我歸總了很多單位的信息,看成績都是各有特色,但看不足都是一些共性的問題。
思考一:為什么有的黨組織機關黨建基本制度落實不到位?在市委巡察和組織部督導中發現部分基層黨組織政治學習、主題黨日、“三會一課” 黨員等基本制度落實還存在不規范、不經常、不落實問題,癥結在哪里?
思考二:為什么有的部門單位機關黨建工作缺乏吸引力凝聚力?仍然存在機關基層黨組織就黨務抓黨務,開展工作僅僅停留在單純搞些文體活動,僅僅停留在發展黨員、收繳黨費等常規工作,學習教育停留在學學文件報紙、傳達會議精神,自成體系,自我運轉,原因在哪里?黨組織的凝聚力、向心力怎么增強?
思考三:為什么有的部門單位黨建工作與業務工作難融入?黨組織功能發揮和黨員干部隊伍建設與落實單位行政責任、促進業務工作沒有實現有機結合,怎么形成抓黨建促發展的動力機制?形成了事實上的“兩張皮”,根子在哪里?
一路傾聽——共議制約黨建質量提升的阿喀琉斯之踵
帶著思考的問題,我每到一個單位,都迫不及待地先聽聽他們關于這方面的想法。
聲音一:這幾年,機關黨建工作可以說是部門和基層最重視的一個時期,越來越多的部門單位把最優秀的干部充實到黨組織班子當中,黨建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但同時,也存在著不少困難和困惑,就是機關黨務干部基本上都是兼職的,而且是單位的業務骨干,有的專職副書記甚至是核心業務處的處長兼的,抓黨建工作的精力和時間受到很大限制。
聲音二:現在機關黨建要求比較高,我們支委委員多數都沒有經過黨建崗位的鍛煉,缺乏做思想工作和理論教育的能力素質,與新要求不匹配,黨建基礎知識,基本程序,也不太熟悉,建議加強黨務干部的培訓。
聲音三:黨的活動經費還沒有得到很好的保障,財政雖然有了一個指標,是按單位機關干部全年工資總額(住房公積金計提基數口徑)的0.5%控制,但公用經費沒有得到增加,只能用其他開支省下來的,相當于只是開了個口子,具體的經費還是沒有得到保障,簡單的說就是有指標、沒經費。另外,黨費返還的部分,理論上是到支部,但支部沒有賬戶,這部分錢就到不了支部。
一路探尋——以“標準化 信息化”突破基層黨建發展瓶頸
進入新時代,面對新要求,亟需解決制約機關黨建發展新的“瓶頸”,確保黨建工作從“保底線”轉為“拉高線”。
方向一:強化“一肩挑”意識。從兩個方面入手破解“專”不了的這個問題,一方面要提高認識,要認清黨務干部首先是黨的干部,再是具體業務上的工作,不能把黨建的責任認為是“兼”的,業務工作才是“主”的,必須把黨建優先“雙崗雙責”意識樹牢;另一方面,結合機構改革,根據部門實際需要,設置相應的機構、配備相應的人員,保障相應的經費,確保黨務干部有必要的時間精力和配套保障。
方向二:構建“標準化”體系。構建機關黨建標準化體系,以機關基層黨支部“1 1”堡壘建設行動為抓手,實施“211工程”,即:用2個本子(黨支部工作手冊、黨支部工作紀實本)、1套指標(黨支部標準化建設工作考核標準,構建金華機關黨建“堡壘指數”)、1個平臺(黨建工作信息化平臺)規范黨支部工作,做到任務清單化、操作流程化、落實痕跡化、管理信息化。
方向三:創新“信息化”應用。大數據引領未來,要用大數據和智慧化為黨建工作插上騰飛的翅膀。擴容擴效信義先鋒考評管理系統,開發建設金華機關黨建2.0版平臺,積極探索黨員組織關系接轉“零跑腿”、黨費交納手機端支付、在線網絡學習教育、網上聯合大宣誓、志愿服務網上申報認領等具有前瞻性的現代化黨建工作體系。
走訪調研僅僅是個開始,機關黨建任重道遠,作為黨的干部我們必須負重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