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建引領促創建?“五結合”共鑄民族團結之花
來源:曲靖日報-掌上曲靖
曲靖市搬遷安置辦公室在水庫移民工作中,堅持“黨建引領促創建,團結一致共發展”的工作思路,秉承以新發展理念推進高質量發展,著力創建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單位。結合移民搬遷安置和后期扶持著力推進民族團結進步,讓各族移民群眾同心共享發展成果。
一、與貫徹落實民族政策相結合。把黨的民族工作方針政策貫徹到基層,廣泛征求各民族意愿,如阿崗水庫搬遷安置點大澤德村,雜居著漢、彝、回三個民族,在安置工作中,充分發揮黨支部“戰斗堡壘”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多次召開各民族代表討論會,在尊重各民族的基礎上體現共同發展。高橋村居住著漢、彝兩族,在搬遷安置中,各民族平等對待、一視同仁,樹立了民族團結進步的典范。市、縣搬遷安置系統始終把創造各民族移民群眾和睦相處,互敬互愛,安居樂業的良好環境作為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二、與排查化解矛盾隱患相結合。嚴格按照信訪條例、移民安置條例、國務院的47個配套辦法,制訂了《曲靖市搬遷安置辦公室移民信訪工作制度》、《曲靖市搬遷安置辦公室進一步完善信訪工作程序的通知》。建立健全涉及矛盾糾紛排查化解的工作機制,羅平縣阿崗鎮率先在高橋村委會挪者村移民搬遷安置1號點,揭牌成立“中國共產黨羅平縣阿崗鎮高橋村挪者移民搬遷安置第一黨支部”,負責該區域管理、矛盾化解、政策傳達等工作,不僅讓挪者村民小組5名移民搬遷黨員有了“新家”,也讓搬遷群眾找到了“主心骨”。按照規定和程序要求規范處理矛盾糾紛和信訪事項,促進了庫區和搬遷安置區穩定,促進和庫區和搬遷安置區各民族群眾團結進步,安居樂業。
三、以發展各民族經濟相結合。“十三五”以來,曲靖市搬遷安置辦公室把移民新村建設作為后期扶持工作的重點,以“建一個新村,造一個景點,育一方產業”為要求,全面推進實施移民新村及配套項目79個,涉及水庫電站12座,覆蓋全市32個鄉鎮街道、41個行政村、65個村民小組,受益人口達11萬人,累計完成移民新村建設投資2.4億元,建成移民新村46個。各族移民群眾的住房條件及移民村的基礎設施條件得到極大改善,村莊風貌得到整體提升,有利促進了社會和諧穩定。在制定扶持政策和開展相關工作的時候,充分考慮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的特殊性和差異性,因地制宜,采取有效措施,推進民族地區和全市、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實現鄉村振興戰略打下了良好基礎。
四、與提升幸福指數相結合。曲靖全市現有大中型水庫移民111956人,庫區和移民安置區影響人口近150萬人。“十三五”期間,全市共兌現直補資金3.18億元,爭取大中型水庫移民后期扶持資金9.26億元,實施項目863個。通過建設“美麗家園.移民新村”、產業扶持、技能培訓,促進了經濟社會的發展;為各族群眾辦實事、做好事、解難事,提升了曲靖水庫庫區和移民安置區各族群眾的獲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
五、與和諧搬遷安置相結合。嚴格按照搬遷安置條例和設計規范的要求,充分尊重各民族的風俗習慣,充分聽取各民族群眾的意見建議,把民族習慣和意見建議充分體現在大中型水利水電工程前期工作、規劃設計、搬遷安置工作中,為實現和諧搬遷安置、共建民族團結進步的移民新村奠定了法理和制度基礎。“十三五”以來,曲靖市共搬遷安置各族群眾19455人,建成各民族團結進步的移民新村46個。
楊俊
本文來自【曲靖日報-掌上曲靖】,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臺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