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建和業務工作如何深度融合?煙臺市蓬萊區行政審批服務局這樣“作答”
齊魯網·閃電新聞11月8日訊 煙臺市蓬萊區行政審批服務局,無論是一次辦好改革,優化營商環境還是其他業務,黨建始終貫穿其中,是引領的“牛鼻子”。該局推動黨建工作與中心工作深度融合,突出“人民至上、服務至優、審批至簡、業務至精”主線,按照“政治過硬、組織過硬、業務過硬、作風過硬、紀律過硬”目標要求,努力做到“黨建有力度、審批有速度、服務有溫度、改革有深度”,在全局營造爭先進位、創優創效的干事創業氛圍,為建設自然生態宜業宜居宜游新蓬萊助力。
黨建深入融合到工作之中,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要有政治擔當,黨建有力度。據了解,該局著力發揮“關鍵少數”的“頭雁效應”,扎實履行黨組主體責任,推進機關黨的建設高質量發展,通過加強支部建設、鞏固黨建品牌、強化政治教育,引導黨員干部堅守政治忠誠、保持政治定力、強化政治擔當、提升政治能力,打造政治過硬、組織過硬的模范機關。
以“一專多能、業務過硬”的綜合型人才為目標,不斷提升工作人員素質水平,抓好工作人員理想信念教育,培養人民公仆意識,強化專業職業素養,定期進行業務培訓,充分發揮“傳幫帶”作用,幫助新人提升崗位履職能力,全面推進隊伍建設。同時,安排干部參與“三重”工作、“雙招雙引”、鄉村振興等重要任務,在一線檢驗鍛煉、培養使用干部。深化“雙報到三促進”和聯企包村活動,落實“三張清單”,開展“組團式”“菜單式”服務,為社區和群眾解決實際問題;積極參與百名干部聯百企、部門包村、脫貧攻堅等工作,以實際行動為民服務。
記者了解到,煙臺市蓬萊區行政審批服務局深入推進“黨建領航、連心幫辦”機關品牌建設。突出基層黨組織的服務功能和協調功能,不斷鞏固“功能性黨小組、連心幫辦站、網絡學習宣傳平臺”三個平臺建設,圍繞蓬萊建設發展、企業和群眾所急所需,全面統籌政務服務基層黨建工作協調發展。以黨建促政務,調動起大廳工作人員積極性、創造性,增強做好政務服務工作的內生動力,助推“放管服”改革工作持續發力。
讓黨建真正落實到為人民服務上,煙臺市蓬萊區行政審批服務局是這樣做的:瞄準審批服務的難點、堵點,銳意創新,精準施策,推行“五減一增”措施,以強烈的宗旨意識推進審批服務工作持續提速增效。
具體措施有:
一、推行“基層一窗”,減跑腿。在市鎮兩級黨群服務中心(便民服務中心)標準化建設工作取得成效的基礎上,選取3個街道的10個社區和6個鎮街的12個鄉村振興融合發展區按照“紅壘十標”標準進行重點打造。梳理規范鎮級中心服務事項清單和村居服務事項清單,理順服務職能和范圍,依托山東政務服務網開通鎮、村兩級站點,提供網上辦理服務。利用“仙境黨員之家”系統平臺,建立市級黨群服務中心與村級黨群服務中心的音視頻實時連線,為群眾提供在線政務咨詢服務。
二、推行“容缺受理”,減材料。聯合各行政主管部門,梳理啟動告知承諾事項目錄清單,對基本條件具備、主要申請材料齊全且符合法定形式,經申辦群眾、企業作出相應承諾后,先予辦理,并一次性告知需補正的材料、時限,縮短審批周期。并落實證明事項告知承諾制,減少“奇葩”證明、循環證明、重復證明,推動打造“無證明辦事之城”。
三、推行“拿地即開工”,減環節。該局與自規局、住建局等相關單位充分研討,下發 《蓬萊區工程建設項目“拿地即開工”審批模式實施辦法(試行)》,明確實施范圍、實施原則、實施要求和審批服務流程,從項目伊始進行介入,開展模擬審批工作,合并辦理環節,壓縮辦理時限,實現從拿出不動產證到發放施工許可證審批時間控制在3至5個工作日內。
四、推行“免費服務”,減費用。即免費刻制企業公章,向蓬萊區新注冊開辦的的私營企業、內資企業、外商投資企業提供包括企業公章、財務專用章、法定代表人名章、合同專用章、發票專用章在內的5枚印章免費刻制服務。到政務中心辦理業務,各種證照材料復印一律免費。政務服務產生的證照、法律文書,當事人需要快遞服務的,一律免費送達。
五、推行“零見面”審批,減風險。疫情期間,為減少人員聚集,阻斷疫情傳播,助力各類市場主體復工復產,全面推行企業登記“全程網辦”。通過公眾號、報紙等方式為社會公眾提供山東省政務服務網的系統網址、辦理流程、咨詢電話及通信地址等信息,明確辦理渠道,對業設立、變更、注銷登記及備案等各類企業登記業務實行“零見面”審批,企業登記事項全部實現 “網上辦、免費寄、零見面、辦成事”。
六、推行“幫辦代辦”,增服務。開辟重點項目審批“綠色通道”,成立重點項目綠色通道管理辦公室,通過微信群、電話回訪、現場辦公等多種形式,為項目投資人提供一企一策的定制化服務,做到“有求必應、有問必答、有疑必釋”。開設企業幫辦服務區,為辦事業主提供電腦、打印機等輔助設備,安排專人提供網上登記指導、材料填寫、實名認證、幫辦代辦等便利化服務。引導業主快速、準確地進行網上申報和企業登記,實現當場拿營業執照,企業開辦1天辦結。
如何使工作讓群眾滿意?煙臺市蓬萊區行政審批服務局堅決杜絕“門難進、臉難看”的老毛病和“臉好看、辦事慢”的新問題,做到熱情主動、辦事高效,為前來辦事的企業群眾提供有溫度的政務服務。
服務中心設立找茬吐槽“零號”窗口,通過報紙、微信公眾號等新聞媒體先后開展“萬人評行風”“社情民意訪查、群眾走訪調研”活動,收集歸納拓展群眾反映問題、表達訴求的渠道,構建完善智能化評價反饋體系,著力發現群眾關注的“焦點”、辦事流程的“堵點”。同時做到第一時間處理群眾熱點關切問題。
此外,以建立健全工作制度為抓手,推動“窗口無否決權”、“首接負責”、“一次性告知”、“容缺受理”、“告知承諾”、“及時應需服務”“幫辦代辦”等制度嚴格落實,構建簡約高效便民的服務體制機制。能辦的事立即辦、急辦的事優先辦、麻煩的事耐心辦、難辦的事盡力辦、答應的事記著辦、分內的事承諾辦、分外的事幫著辦、多頭的事合力辦,踐行人民至上理念,提升群眾滿意度。
為向企業和人民群眾提供更加便捷、規范、高效的政務服務,煙臺市蓬萊區行政審批服務局著力創建標準化服務模式,推進全領域無差別“一窗受理”改革,制定出臺《蓬萊區政務服務中心“一窗受理、集成服務”實施方案》,按照服務領域、關聯程度設置社保、醫保、就業、稅務、不動產登記、社會農業事務、市場服務、投資建設等8大業務板塊綜合受理窗口,變一事跑多窗為一窗辦多事。
聚焦量大面廣、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重點領域和高頻辦理事項,對涉及多部門的事項審批鏈條進行優化組合,探索打破部門界限,減少材料數量,優化審批流程,實現整體聯動、集成服務。在線下一鏈辦理基礎上,實現“我要開辦口腔診所”、“我要開便利店”、“我要開職業中介機構”等3個事項在山東政務服務網上一鏈辦理,逐步拓展集成服務覆蓋面。
為了讓數據多跑腿、企業和老百姓少跑路,實現政務服務“一網通辦”,一證準營,至簡審批,探索推行實現便利店、健身房兩個主題事項的辦理流程整合,把“辦兩件事、領兩個證”簡化為“辦一件事、領一個證”,不斷拓展“一業一證”涵蓋范圍,動態調整“一業一證”改革行業目錄。據了解,煙臺市蓬萊區行政審批服務局對市場主體增長較快、與人民群眾生活關系密切、有利于促進高質量發展的行業,及時納入試點,使改革惠及更多行業的市場主體,打造至簡審批模式,為市場主體提供優質的營商環境。
閃電新聞記者 杜小康 通訊員 劉婷 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