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立”鑄魂 匠心筑夢——壽光一中黨建工作紀實(辛集中學黨建工作案例)
近年來,壽光一中不忘育人初心,以黨建統領學校工作,探索出“三立”黨建品牌,通過“立德”“立業”“立品”,將黨建工作融入立德樹人全過程,實現了與學生成長、教師進步、學校發展相融共進。
立德,精準發力培根鑄魂
新學期第一課,校長都會為新生送上“四自”法寶:用自立的翅膀,翱翔天空;用自信的種子,創造奇跡;養成自律的習慣,贏得勝利;鑄就自強的品格,成就人生。而這法寶的“鑰匙”,便是“愛國強國”。每月第一周的升旗儀式上,“國旗下成長成才”活動都會如期進行,在莊重儀式的演繹下,感染了一批又一批學生,厚植師生黨員愛國報國的情懷。
“青年人處在價值觀形成和確立的關鍵時期,抓好這一時期,對價值觀的塑造十分重要。”壽光一中校長、黨委書記魏華中介紹,學校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構建實施發展“3636”綠色養成教育品牌,即統籌把握高中階段“3”學年、“6”學期、“36”個月,每月確立具體主題,在36個層次主題主導下開展系列活動,將高中學生核心價值觀培養、良好生活學習習慣和品行培養等分階段聚焦到立德樹人上,層層推進。
“理論是鹽,很重要,但是我們不能讓學生直接吃鹽,而是要把鹽溶進水和食物里,精準發力,固本明德,才能筑牢信仰之基,把穩思想之舵。”魏華中介紹,從入學軍訓、開學典禮、感恩勵志報告會,到開展“18歲成人儀式”“金秋藝術節”“彌河遠足行”等活動,再到“成長心連心”活動、社區服務,學校都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落細落小落實,以增強學生對黨的認識,堅定跟黨走的信念。
立業,薪火傳承、不忘初心
“癥結:對學生發散性思維能力的培養不夠,學生的課堂活躍度有限。措施:增加課堂設計,注重聯系社會變革和學生的生活實際。”9月30日,在年級黨支部黨員活動室內,一場揭短亮丑、動真碰硬的評課正在進行。一個多小時,被聽課教師存在的問題被一一指出來。
如何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使青年教師迅速成長,成為學校急需解決的問題。濰坊市高層次人才、市特級教師李紅是語文學科帶頭人。她根據學校要求,成立“特級教師工作室”,建立“推門聽課”制度,每周選擇一名教師上公開課。多年來,她依托工作室,指導、帶動青年教師迅速成長。在她的傳幫帶下,元君玲、劉琳等優秀語文教師脫穎而出,逐漸成長為教學骨干。
“名師出高徒。”為此,學校以黨組織為領導核心,圍繞師德師風和“三立”黨建品牌,開展了“三立先鋒”“三個好”“身邊的好老師”評選并集中宣傳推介,激勵每位教師爭做師德楷模。圍繞師能提升,學校啟動“青藍工程”“領頭雁工程”和“蝶變工程”,幫助青年教師快速成長,發揮黨員優秀教師、骨干教師、學科帶頭人的專業引領和輻射作用。
一個個夯基固本的行動,化作教師們砥礪奮進的動力。在學科奧賽中,有500余人獲得省級以上獎勵, 150多人獲得全國一等獎,40多人入選省隊參加全國決賽,16人入選國家集訓隊。該校多次榮獲“奧賽金牌學校”稱號,成為全省聞名的奧賽名校。
立品,黨群聯動共建共強
以“黨建 群團建設”激活組織力量,以“黨建 品牌創建”開創教育新局面,黨組織的覆蓋為教育教學工作搭建了全新平臺。通過這一平臺,黨的先進性教育被帶到課堂,黨支部正成為師生成長的正能量輸出中心。
在科技創新比賽中,壽光一中有4件電腦作品獲全國科技創新大賽一、二等獎,10名學生獲全國性獎勵;在作文、英語競賽方面,有198名學生在全國性大賽中獲獎;在藝體競技方面,學校在籃球、羽毛球、乒乓球、健身操等賽事上均拔得頭籌,被教育部定為首批“全國青少年校園籃球特色學校”……
與公交公司聯合開通壽光一中“家校直通車”,讓學生從校門直達家門;構建學校、家庭、社會有機結合的“三位一體”的教育體系,成立學校、年級、級部、班級4級家長委員會;開展“萬名教師訪萬家?十萬家長進校園”活動,完善了家校育人制度,進一步強化了家校育人合力,多渠道征集家長意見,重點解決好社會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學校家校服務品牌建設亮點頻出。
學校堅定文化自信,文化品牌建設精彩不斷。重視文化氛圍對學生的熏陶作用,以紅色文化為底蘊的各類活動,更讓師生看到了黨建文化的力量、傳統文化的魅力、科技文化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