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黨建之美綻放鄉村(讓黨建之美綻放鄉村之美)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度、廣度、難度都不亞于脫貧攻堅,要完善政策體系、工作體系、制度體系,以更有力的舉措、匯聚更強大的力量來推進。鄉村振興戰略是一篇大文章,組織振興是鄉村振興的根本保障。湖南長沙縣充分發揮組織部門職能優勢,以“三大工程”為載體抓黨建促鄉村振興,著力夯實鄉村振興的組織基石、干部隊伍和人才支撐。
實施“黨建美學”工程,擦亮美麗鄉村名片。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黨建引領是關鍵。堅持黨建聚合力,探索推進“黨建美學”工程,提升基層黨建水平,實現與鄉村振興同頻共振。打造黨建陣地之美。以紅色美麗村莊建設試點村為重點,在現有村級組織活動場所基礎上,通過藝術形象設計,因地制宜將體現共產主義理想、為人民服務宗旨意識、黨史、本地文化及時代精神的象征符號和美學元素融入建筑、標識標牌、道路景觀等載體中,增強村級組織活動場所的形象美感和服務實效。塑造儀式儀規之美。細化規范“三會一課”、主題黨日等黨內組織生活基本流程和操作指南,增強儀式感和莊重感,提升黨員行為身份感和責任感。培育厚德好人之美。唱響“厚德星沙、好人之城”建設中的黨員聲音,發揮各基層黨組織作用,推動“好人文化”進村社、進學校、進企業活動。深入挖掘培樹本村本土“仁、義、禮、智、信”典型人物,講好優秀文化故事、打造文化長廊、樹立黨員好人榜,涵養生活新風、文明新風。深化共建和諧之美。持續推進“黨建 ‘五零’村(社區)”建設,推動紅色資源村“五零”示范村(社區)、示范組、示范戶全覆蓋。推行村級各類組織向村黨組織報告工作制度,規范村(居)務委員會、村(居)民議事會、村務監督委員會履職運行。推進產業興旺之美。積極推行“支部 合作社 基地 農戶”等模式,實現黨建和農業產業融合發展。鼓勵黨員帶頭領辦產業,組建專業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探索開展黨員示范團隊活動,組建黨員特色農產品示范團隊等,形成示范帶動效應。
實施“基層育雁”工程,建強鄉村振興帶頭人隊伍。基層黨組織書記是鄉村振興最直接的組織者和執行者,必須聚焦隊伍整體優化提升,建強鄉村振興的“火車頭”。大力培養村級后備干部,對表現優秀、條件成熟的適時大膽啟用,對考核不稱職的及時進行調整并補充相應人選。采取書記與書記結對互幫、新老書記以老帶新幫、鎮街班子成員聯點幫、機關干部和專家學者重點幫等方式,形成導師幫帶常態化聯系機制。同時,明確一批縣直單位和兩新黨組織與村(社區)黨組織結對共建。舉辦“強雁”系列活動,每季度舉行一期村(社區)黨組織書記“頭雁講壇”,讓村(社區)黨組織書記干有舞臺、說有講臺。定期開展“政治體檢”,建立不合格村(社區)干部淘汰機制。組織開展“十佳村級領頭雁”評選活動,并強化評選結果運用,深入挖掘優秀村(社區)黨組織書記典型事跡和感人故事,及時提煉總結優秀村(社區)黨組織書記工作中的經驗做法,廣泛宣傳推介。
實施“工匠精進”工程,激活鄉村振興人才引擎。推進鄉村振興,必須發揮各類人才的引擎和支撐作用,充分激勵其在農村廣闊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華、大顯身手,讓人才成為鄉村振興的源頭活水。依托國家級現代農業示范區,大力發展“一茶一花一民宿”等農業特色產業,通過全職引入、柔性引進、交流合作等形式,面向海內外引進聚集一批現代農業產業領軍人才。按照“領軍人才 創新團隊 優質項目”模式,探索建立院士專家農業產業合作區。加強對農業龍頭企業、家庭農場、種養大戶等新型職業農民的培訓,定期認定一批新型職業農民,對通過認證的在涉農財政項目申報、金融信貸服務等方面給予政策傾斜,切實提升農民職業素養和致富能力。通過舉辦鄉村工匠競賽和認定,培養一批有一技之長、帶動能力強的“土專家”“田秀才”。選樹鄉村工匠典型,鼓勵能工巧匠“帶徒弟”傳授技藝。建立鄉村工匠人才資源信息庫,進一步提高工匠型人才待遇和社會地位。創新科技特派員“個體駐點、組團服務、產業幫扶”模式,常年選派科技特派員重點支持茶葉、花卉、水稻、水果等特色農業產業發展。
(來源:中國組織人事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