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義這里,群眾坐專車去采茶(遵義哪里可以喝茶)
3月,春光宛如溫柔的紗幔,輕輕鋪灑在大地之上。茶園里,茶樹肆意舒展身姿,嫩綠的新芽星星點點,在枝頭熱鬧地攢動著,滿是蓬勃的生機。在這個萬物競發的美好時節,湄潭縣湄江街道求是社區精心組織搬遷群眾上山采茶,為茶區與群眾搭建起一座希望之橋,讓搬遷群眾在馥郁茶香中開啟增收的春日旅程。
清晨六點半,一輛大巴車穩穩停靠在湄江街道求是社區門口。“大家排好隊,先領物資再上車!”社區工作人員一邊核對名單,一邊為搬遷群眾發放遮陽帽、礦泉水和早餐。一位群眾笑著說:“社區想得真周到,連早餐都備好了。”
隨著引擎發動,滿載著40余名搬遷群眾的“希望專車”駛向茶山。車廂內,大家有說有笑,相談甚歡;車窗外,連綿的茶山在晨光中漸漸清晰起來。
抵達茶園,漫山遍野的茶樹散發著清新的氣息。大家迫不及待地投身茶園,開啟這場與春茶的邂逅。對于那些初次采茶、不太會采摘的群眾,現場有經驗豐富的茶農耐心教導,大家認真學習如何采摘鮮嫩的茶葉,動作從生疏逐漸變得嫻熟起來。而熟練的采茶群眾則技藝精湛,只見他們手指靈動翻飛,輕捷地將一片片飽含生機的嫩芽采下。
“真的特別感謝社區搭建的這個平臺,讓我們能就近就業。社區的這個行動太暖心了,我一天下來能掙100多塊錢,這把歲數了,很滿意的。”搬遷群眾李德碧言語間,手上的動作也絲毫沒有停下,眼神里充滿快樂。
據了解,湄江街道求是社區是一個易地搬遷小區,搬遷群眾從鄉村各地匯聚于此,生活條件得到了極大改善。為確保群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下大力做好易地搬遷“后半篇文章”,基層黨組織以黨建為引領,多措并舉解決群眾就業。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更是搬遷群眾‘穩得住’的關鍵。”求是社區黨支部委員、村委會副主任胡德平告訴記者,“搬遷群眾中婦女、中老年群體能就近就業,而春茶采摘正好需要這類勞動力。我們主動出擊,積極對接茶企、茶區,精心建立用工需求清單,促成雙方穩定務工合作,搭建起這樣一個平臺,讓大家能充分利用本地的資源優勢,實現增收。我們將持續做好服務保障工作,增強群眾的歸屬感和融入感。”
茶產業是湄潭的支柱產業,一片小小的茶葉,承載著當地數以萬計群眾的生計。都說“明前茶,貴如金”,眼下正是春茶采摘的黃金時節,各茶區對勞動力的需求極為迫切。
“通過這樣的精準對接,不僅解決了我們缺少勞動力的難題,也為更多群眾提供了就業機會。”湄江街道金花村黨支部書記彭寅算了一筆賬,“這段時間春茶價格不菲,熟練工日均收入可達近200元。我們還提供一頓午餐,做好全方位服務。同時嚴格要求采摘標準,這樣既能保證春茶品質,又能助力鄉親增收,實現雙贏。”
從“搬得出”到“穩得住”,求是社區用開往茶山的專車,鋪就了搬遷群眾的幸福之路。這背后,是基層黨組織精準對接群眾需求、盤活本地資源的生動實踐。求是社區有關負責人表示,社區將繼續探索更多促進群眾增收的有效途徑,助力鄉村全面振興,讓每一位搬遷群眾都能在新時代下書寫屬于自己的美好生活新篇章。
夕陽西下,收獲滿滿的搬遷群眾搭上返程車輛。車廂里,搬遷群眾盤點著當天的收入,討論著明天的計劃。茶簍里殘留的清香,混合著歡聲笑語,勾勒出一幅鄉村振興的動人畫卷。
來源:微美湄潭
編輯:艾夢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