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建引領做好避險搬遷“后半篇”文章(黨建引領促搬遷)
走進古浪縣民權鎮生態及地質災害避險搬遷安置小區,平坦的道路、齊全的設施、嶄新的樓房……居民的臉上掛滿笑容。搬遷群眾家中窗明幾凈,電視、冰箱、沙發等家具一應俱全。
整潔明亮的客廳
“在黨和政府好政策的支持下,我如愿以償地搬遷入住到了新樓房。現在小區里面環境好,出門不遠就是學校,小孩上學也方便,生活真的是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民權鎮生態及地質災害避險搬遷安置小區居民杜玉仁說。
民權鎮生態及地質災害避險搬遷安置小區,一期項目和二期項目共入住搬遷群眾135戶。為了做好搬遷工作“后半篇”文章,民權鎮充分發揮黨支部在推進小區管理服務工作中的主導作用,以搬遷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為切入點,探索創新小區管理服務模式,組織搬遷群眾選舉產生了安置小區管理委員會,將基層黨建與聽民聲、解難題、辦實事相結合,搭起社區服務與群眾滿意的“連心橋”,把服務做到了居民的心坎上。
民權鎮生態及地質災害避險搬遷安置小區
“安置小區管理委員會非常盡責,我們誰家水、電有問題打個電話,他們第一時間就過來給我們檢查維修,生活中遇到別的事情他們也會幫助我們協調解決。”談起安置小區管理委員會,民權鎮生態及地質災害避險搬遷安置小區居民杜玉仁贊不絕口。
“我們安置小區管理委員會主要是在小區內進行環境衛生管理、綠化、安全巡查和水電維修等各項工作,還進行普法宣傳,為搬遷群眾提供良好的生活環境,我們還通過聘用搬遷群眾為公益性崗位參與安置小區物業服務,為搬遷群眾增加就業機會的同時,降低了搬遷群眾居住成本。”民權鎮生態及地質災害避險搬遷安置小區管理委員會主任杜生志說。
郁郁蔥蔥的小游園
民權鎮還積極探索“黨建+產業”融合模式,為搬遷群眾申請富民產業貸款,在搬遷點附近提供養殖場地,解決養殖需求,讓搬遷群眾既安居又能安心地發展產業。
“搬過來以后,政府給我解決了養殖用地,還協調銀行給我們貸了款。利用這個貸款,我修建了養殖棚,主要養的蛋雞和豬。相信在黨和政府的關懷下,我們的日子會越過越好的!”民權鎮生態及地質災害避險搬遷安置小區居民楊煥生說。
舒適溫馨的新居
同時,民權鎮還研究制定了《民權鎮避險搬遷集中收縮居住安置小區運營方案》《民權鎮避險搬遷集中收縮居住安置小區管理制度》等制度,通過建章立制為小區后續管理和可持續運營營造良好的氛圍,不斷提升群眾對小區管理和服務的滿意度,增強幸福感和歸屬感。
記者:何成亮
來源:古浪縣融媒體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