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建引領,和諧同行!山東推動和諧勞動關系高質量發展(山東省勞動關系和諧企業)
王小涵 通訊員 李婧怡 濟南報道
近年來,山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始終堅持黨建引領,把構建和諧勞動關系作為重要的政治任務和民生工程,統籌維護勞動者權益和企業發展,著力提升勞動關系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全省和諧勞動關系構建取得良好成效。
在第一屆全國和諧勞動關系創建工作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評選表彰活動中,我省共有5個集體和11名個人受到表彰,總量居全國第二,并作為4個省份之一在全國表彰會上交流發言。近日,山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勞動關系處獲評“山東省工人先鋒號”。
堅持黨建引領
激發擔當活力
始終把黨的領導落實到構建和諧勞動關系工作全過程、各方面、各環節。
推動黨建與勞動關系工作深度融合,將構建和諧勞動關系工作納入黨建工作責任清單,堅持二者同謀劃、同部署、同落實。
精準把握黨建與業務融合的切入點、著力點,以積極構建和諧勞動關系為主線,推動“黨建引領·和諧同行”黨建品牌建設,凝聚黨員干部合力,全力構建和諧勞動關系。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踐行黨的群眾路線,組織黨員干部深入企業、基層一線開展勞動關系工作調研,積極聽取企業和職工意見建議,采取扎實有效的方式,切實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急難愁盼問題。
堅持正確政治方向,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全面打造政治素質高、業務知識精、工作能力強的勞動關系協調員隊伍。深入開展人社干部走流程、志愿服務等活動,做好勞動用工指導服務,積極宣傳勞動法律法規,推動企業規范勞動用工。
開展“和諧同行”能力提升三年行動,全省協調勞動關系社會組織達1242家,全省勞動關系協調員達3.8萬人,共為9.8萬戶新企業、5800多戶重點企業提供用工指導服務,勞動關系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得到有效提高。
注重改革創新
構建和諧勞動關系
堅持充分調動各方積極因素,深化構建和諧勞動關系,推動實現企業和職工協商共事、機制共建、效益共創、利益共享。
研究制定省級勞動關系和諧企業、和諧工業園區地方標準,制定 20 余項聯合激勵措施,引領企業加快構建和諧勞動關系。
堅持選育并舉、動態評價,全省共認定勞動關系和諧企業4500家、和諧工業園區80個,其中,我省76家企業、8個工業園區先后獲評全國勞動關系和諧企業、工業園區,和諧企業職工滿意度達95%以上,形成了創有標準、學有標桿、優有激勵的工作格局。2022年9月,獲國家協調勞動關系三方會議辦公室授予的全國和諧勞動關系創建系列征集活動優秀組織獎。
深挖優秀傳統文化中的和諧基因,創新和諧勞動關系的治理路徑,高質量完成國家深化構建和諧勞動關系綜合配套改革試點任務,試點形成的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勞動關系治理、創設勞動關系基層服務站、完善“和為貴”多元預防調解機制等創新經驗得到推廣。
圍繞共同富裕
加強企業工資宏觀指導調控
充分認識新時代對構建中國特色和諧勞動關系提出的新要求新任務,圍繞共同富裕,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加強企業工資分配指導服務,持續健全企業薪酬調查和信息發布制度,對全省1萬戶企業、200萬職工薪酬數據進行調查分析,發布人力資源市場工資價位,引導企業與市場對標,合理確定職工工資水平。我省企業薪酬調查在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供人社公共信息服務、積極促進共同富裕中發揮了應有作用,經驗做法先后在《中國勞動保障報》《中國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雜志刊發。
在提高低收入群體收入上積極作為,加強調研評估,科學制定最低工資標準,發布企業工資指導線,引導建立正常工資增長機制。調整后的全省月最低工資標準為2200元、2010元、1820元,小時最低工資標準為22元、20元、18元。深入推進工資集體協商,著力提高勞動者特別是一線勞動者收入水平。
堅持人民至上
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
從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廣大勞動者的根本利益出發,制定完善勞動關系政策措施,切實維護勞動關系雙方合法權益。
圍繞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積極出臺《關于維護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勞動保障權益的實施意見》和進一步加強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勞動權益保障十二條措施等政策文件,并在全省組織開展了維護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勞動保障權益專項行動。
組織召開重點行業新就業形態領域勞動用工行政指導座談會20余次,解讀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政策,推廣應用新就業形態領域系列指引指南,指導企業依法合規用工。
制定出臺《山東省女職工勞動保護辦法》,落實工作場所女職工特殊勞動保護制度、消除工作場所性騷擾制度,切實保障女職工合法權益。加大電子勞動合同推廣應用力度,目前全省已訂立電子勞動合同168萬余份,覆蓋相關企業3.5萬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