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大以來公安機關堅持政治建警全面從嚴治警工作亮點——內蒙古:黨建引領,鍛造北疆忠誠衛士
海東青騎警隊在呼倫貝爾草原上巡邏,維護邊境安全和轄區穩定。石英 攝
基于內蒙古自治區“我國北方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祖國北疆安全穩定的屏障”的戰略定位,內蒙古自治區公安廳黨委把鞏固好民族團結、社會穩定、邊疆安寧的政治局面,努力做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建設者、捍衛者,矢志不渝做“兩個屏障”忠誠衛士作為新時代全區公安機關的職責使命。
“實現內蒙古公安工作的突破和躍升,歸根到底要靠黨的領導作保證、黨的建設來支撐。”自治區副主席、公安廳廳長衡曉帆在全區公安機關黨組織書記培訓班上表示。
黨的十九大以來,內蒙古公安機關堅持把政治建警放在首位,堅持問題導向,一以貫之地堅持“嚴”的主基調,狠抓全面從嚴管黨治警,著力鍛造了一支黨和人民滿意的高素質過硬公安鐵軍,為做好新時代公安工作提供了保證。
黨務引領警務,“火車頭”牽引力更強勁
“加強黨建領航,實現以黨建帶隊建,黨建與公安工作融合發展,才能真正做到讓‘火車頭’牽引力更加強勁。”內蒙古自治區公安廳政治部主任王斌說。
建立完善“第一議題”、理論中心組學習等制度;建成廳、盟市、旗縣三級公安黨校116所,政治輪訓516期8.7萬人次;開展“最強黨支部”創建活動……近年來,內蒙古公安機關牢牢把握公安機關的根本政治屬性,毫不動搖地堅持黨對公安工作的絕對領導、全面領導,補足全警精神之鈣,逐漸形成黨建工作特色做法和亮點品牌,打通黨建與公安業務的“任督二脈”。
“我們轄區常住人口18萬人,其中流動人口就有14.9萬人。前幾年,轄區治安案件高發,民警疲于應付。”呼和浩特市昭君路派出所黨支部書記陳國彬介紹說。
為解決黨支部班子軟、落實難、能力弱等問題,陳國彬決定以“最強黨支部”建設為依托,列出50多條“紅臉”清單,從群眾最不滿意的地方改起。
黨員帶頭示范,激發起普通民警的積極性。現在的昭君路派出所,民警辦公室就是群眾接待室,群眾的訴求事項,就是民警的工作清單。疫情防控期間,內蒙古公安機關第一時間成立黨員突擊隊、先鋒隊837支,成立臨時黨組織480個,派駐各社區、機場、車站等重要場所幫忙蹲守輪值。
目前,內蒙古公安機關已在全區培樹100個‘最強黨支部’,改選、調整軟弱渙散和后進基層黨組織263個。
“建設‘最強黨支部’,就是要解決黨支部弱化、虛化問題,達到黨務引領警務、從嚴治警的目標。”內蒙古自治區公安廳政治部黨建處處長安耀彬說。
嚴管監督并舉,用制度擰緊管黨治警螺絲
近年來,內蒙古自治區公安廳黨委正視公安隊伍出現的問題,不回避、不推脫、不掩蓋,通過建強制度強化監督,筑警魂、肅流毒、強領導、嚴紀律、正作風、樹導向,用制度擰緊從嚴管黨治警螺絲,實現對公安隊伍革命性的鍛造和重塑。
內蒙古公安機關以落實全面從嚴管黨治警責任入手,抓緊抓實從嚴管黨治警第一責任,“書記抓、抓書記”,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堅定不移正風肅紀,深化運用監督執紀“四種形態”,始終保持對腐敗問題和不正之風的高壓態勢,堅決清除害群之馬。強化黨的建設和全面從嚴管黨治警領導小組、巡察工作、政治督察領導小組職能作用,成立黨建工作處、督察審計信訪總隊,嚴格落實“三單四書兩報告”制度,加強條線監督,不斷深化內蒙古公安大監督格局。
“我們嚴格執行最嚴‘禁酒令’,出臺公務用槍管理‘九個嚴禁’,著力解決槍、酒方面的頑瘴痼疾。”內蒙古自治區紀委監委駐公安廳紀檢監察組組長寶山介紹,內蒙古自治區公安廳近兩年來陸續出臺一系列內部管理規定,從制度層面規范執法權力運行。
近年來,內蒙古自治區公安廳黨委出臺了《內蒙古自治區公安廳工作規則》《關于進一步加強全區公安機關全面從嚴管黨治警的實施意見》《公安廳黨委巡查工作辦法》《公安廳督察工作辦法》等,對于黨員領導干部嚴格依照法定權限和程序履行工作職責、規范權力運行提出了具體要求。
此外,全區各級公安機關還因地制宜地制定出臺了民警輔警八小時以外管理和重大事項報告制度,詳細列出民警輔警八小時外行為“負面清單”,明確了重大事項報告內容,為民警輔警劃出了道德底線、法紀紅線。
2020年7月, 內蒙古自治區公安廳黨委以深入推進“堅持政治建警全面從嚴治警”教育整頓試點活動為契機,以全國試點包頭市公安局和公安廳4個試點單位為帶動,堅持刀刃向內、刮骨療毒,打一場鐵腕治警、正風肅紀的攻堅戰,解決了一批突出問題,清除了一批害群之馬,不斷純潔了公安隊伍。
對于開展教育整頓給隊伍帶來的新變化,全國人大代表、內蒙古科技大學包頭師范學院音樂學院副教授馬春雨說:“包頭公安開展的‘亮身份、當樓長、保平安、護穩定’等一系列有效舉措,使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有了極大的提升。”
改革撬動效能,隊伍干事創業熱情高漲
惟改革者進,惟創新者強,惟改革創新者勝。
全國公安工作會議召開以來,內蒙古自治區公安廳黨委強力推進公安機構改革,一系列改革措施落地落實。
——推進盟市“15 X”、旗縣“10 X”大部門、大警種制改革,公安廳已批復12個盟市、103個旗縣(市區)公安局機構改革方案,60%的盟市、旗縣(市區)公安局已完成改革,職能科學、運行高效的警務管理體制正在加速形成。
——三級森林公安機關已全部劃轉同級公安機關直接領導管理,正積極籌建職能不變、力量更強的生態環保新警種。
——大力推進人民警察管理制度改革,推動新調整的兩個職級序列改革政策全面落地,首次套改和一級警長以下晉升工作全部完成,四級高級警長以上完成95.65%,派出所“雙主官”全部完成晉升。
——推進輔警立法納入自治區立法規劃,規范輔警招錄、管理、保障等環節,實現人均工資增加35%、社保繳納率100%。
“從自治區公安廳黨委啟動‘五年三批一萬人’工程,到各盟市黨委為盟市公安局配備常務副局長,表明公安廳黨委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的決心。”王斌介紹,公安改革就是錨定打牢公安機關基層基礎,為公安工作高質量發展“立柱架梁”,更為民警輔警搭建干事創業平臺。
隨著公安改革的不斷深入,公安隊伍出現了新變化:民警輔警干勁兒更足了,熱情更高了。
1986年出生的劉浩,因工作實績突出,被提拔為包頭市最年輕的分局副局長。他表示,良好的政治生態、科學的選人用人標準,為年輕人創造了機會搭建了平臺,對未來職業規劃有期望、有信心。
記者手記——像蒙古馬那樣一往無前
在共和國的版圖上,內蒙古自治區狀如一匹駿馬,奔騰在祖國正北方。
2014年春節前夕,習近平總書記在內蒙古考察指導工作期間,勉勵干部群眾“我們干事創業就要像蒙古馬那樣,有一種吃苦耐勞、一往無前的精神”。2019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內蒙古考察調研,再次提到“吃苦耐勞、一往無前,不達目的絕不罷休”的蒙古馬精神。
耐力超強,堅忍不拔,忠于職守,甘于奉獻,是蒙古馬特有的優秀品格。“蒙古馬精神”,經過歷史的沉淀與實踐的熔鑄,早已融入內蒙古各族人民的血脈,同樣也深深扎根在內蒙古公安精神的內涵中。光榮使命召喚鐵的擔當,壯闊征程需要鐵的護衛。堅決筑牢祖國“北大門”,守好首都“護城河”, 矢志不渝做“兩個屏障”忠誠衛士,詮釋了內蒙古公安發揚“蒙古馬”精神,全力打造公安鐵軍,佑衛北疆安寧的意志和決心。
作者:唐建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