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評:以黨建“工筆畫”繪就鄉村振興“美景圖”(黨建引領鄉村振興墻畫)
鄉村振興是實現中國式現代化圖景的重要一環。習近平總書記在陜西省延安市、河南省安陽市考察時強調,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要全面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發揚延安精神和紅旗渠精神,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為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而不懈奮斗。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堅持大抓基層的鮮明導向,抓黨建促鄉村振興,推進以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持續整頓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把基層黨組織建設成為有效實現黨的領導的堅強戰斗堡壘。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要把夯實基層基礎作為固本之策,進一步強化黨建引領、深化黨建賦能,在區域統籌、資源整合、精細治理等方面堅持綿綿用力、久久為功,以黨建引領繪就鄉村振興壯美畫卷。
執好“組織”之筆,筑牢鄉村振興戰斗堡壘。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組織振興是根本和保障。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嚴密的組織體系是黨的優勢所在、力量所在。”“把基層黨組織建設成為有效實現黨的領導的堅強戰斗堡壘。”打造堅強戰斗堡壘,離不開先進的理論武裝。要突出思想領航,深入開展農村基層干部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專題輪訓,創設“鄉村振興大講堂”“千堂黨課進鄰里”等學習平臺,讓黨的理論武裝在基層實起來、強起來。堅持聯創共建,按照“書記抓、抓書記”的要求,定期開展重點工作攻堅比拼、現場拉練等鄉村振興項目觀摩考評活動,抓好基層黨建常態化調研督導、年度述職評議考核等工作,強化各級黨組織負責人的責任擔當。推進達標創建,嚴格對照新修訂的黨章、農村基層組織工作條例等黨內規章制度,規范黨內政治生活,加強支部標準化建設,全面提升農村基層黨建工作水平。
做好“融合”文章,夯實鄉村振興產業基礎。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牛鼻子”。我們要發揚好延安精神和紅旗渠精神,保持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團結協作的優良作風,把發展鄉村特色產業作為重要抓手,發揮黨建引領核心作用,推動資源融合、資產融合、跨村融合,實現抱團發展、規模增收。一方面,要加強統籌指導,健全“市級部署、縣域推進、鄉鎮組織、村級實施”的發展機制,深入實施村級集體經濟收入提升攻堅行動,立足區域實際和優勢資源,因地制宜確定主導產業和經營模式,全面推動村集體經營性收入提質增效。另一方面,注重凝聚各方發展力量,發揮好各鄉鎮點、片長作用,統籌抓好區域資源力量整合與互補,通過創設機關干部聯村、強村幫帶弱村、村企合作共建等載體,扎實推動上級資源下沉、社會力量投入、人民群眾參與,打造推動鄉村產業振興的共同體。
繪好“和美”底色,織密鄉村振興治理體系。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推進以黨建引領基層治理。”鄉村治理是社會治理的基本單元,群眾需求的“一枝一葉”,都是農村基層黨建的切入點和突破口。要堅持把為人民群眾謀幸福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團結帶領廣大群眾共建美麗鄉村、共享發展成果。要深化黨建引領網格治理,推動基層網格組織與黨組織同步設置、有序并軌,構建“責任傳導穿鎮透村、工作部署穿網透格、事務服務穿樓透戶”的穿透式組織體系,切實把黨的力量、黨的工作覆蓋到基層治理末梢。堅持黨建引領鄉村“三治融合”,通過完善村級民主議事協商制度、規范“四議兩公開”程序,創新“鄰里糾紛鄰里調解”“干部履職述職、群眾評議建議”等工作機制,發動群眾廣泛參與農村治理,共同建設善治鄉村。
作者:王海焱 福建省石獅市委組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