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鐘,告訴你啥叫“容器云”(容器云百度百科)
最近,在信息系統行業有個詞很流行,叫“容器云”。
名字聽著怪耳熟,三個字都認識,但是內涵貌似值得琢磨。
今天,我們就來理理到底啥叫——
什么是“容器云”呢?
想了解這個概念,先要說說什么叫“容器”。
很明顯,這里的容器,并不是鍋碗瓢盆,
而是計算機的一個專業術語。
“容器”是計算機應用程序層的“抽象名詞”,它包含了代碼和代碼運行的依賴條件,并將他們打包在一起。
也就是說,一個容器就是可以獨立自主完成任務的單位。
這就相當于,在分工合作的社會,就是有“牛人”能夠獨當一面;在各司其職的計算機系統內,一個“容器”也可以搞定一切。
聽上去很厲害了是不是?
那么容器能解決什么問題?
實際來說,當我們要發布一款名為“A”的應用時,通常的流程是進行環境配置、開發、測通,然后再到生產環境,最后配置環境依賴。
但是這種流程經常會因為系統環境的不一致,要周而復始的進行依賴配置。就好像拍電影似的,稍有一個燈光道具觀眾掌聲配合不到位,那么不好意思,麻煩您NG重來。
面對這樣的麻煩,容器技術卻可以輕松解決,使得開發和運維人員只需在應用發布之初在本地配置一次環境,就可以在不同的環境中無縫運行和維護。
這就相當于你想請個保姆——
“傳統保姆”要求你車接車送、智能家居、吸塵器備好,百般挑剔,才肯進門。
“容器云保姆”卻沒啥要求,工具齊全,進門開干,你問她喝水嗎?她說自備。
這種服務供應商,已經很靠譜兒了有沒有?
更靠譜的是,當多個容器在同一臺主機上運行,并與其它容器共享操作系統內核時,每個容器在用戶空間中會作為隔離的進程運行。
也就是說如果你請了很多個保姆,每個保姆因為自帶家伙事兒會各干各的,互不干擾,絕不會因為搶一塊抹布或掃帚打起來,增加你的管理成本,惹主人家勞心費神。
這樣的保姆在家政界讓人省心,這樣的“容器”在計算機系統也是業界良心。
了解了容器,就不得不談到兩種容器技術了——Kubernetes和Docker。
Kubernetes是Google在2014年發布的一個開源項目,可以對集群中所有容器化的應用實現編排管理;Docker是一種輕量級容器管理引擎,它可以輕松創建容器和基于容器的應用程序。這二位大神的技術組合可以構建云上的容器技術服務,使得容器云平臺為整個主機集群提供分布式調度與協調,并將所有的資源當作一臺主機進行使用。他們的組合,可以理解為“靠譜的家政中介公司”,它能專門培訓和輸送自帶裝備不挑客戶的靠譜保姆,是靠譜的“源頭”了。
除了“靠譜”之外,容器還有一個優點就是“輕便”。
這一點是和虛擬機相比而言更大的優勢。虛擬機是將“一臺主機”轉變為“多臺主機”的物理硬件的抽象。系統管理程序允許多個虛擬機在單臺主機上運行,每個虛擬機都包含操作系統,應用程序,以及必要的二進制文件和庫的完整副本。
相較于虛擬機,容器啟動速度更快、占用空間更小、運行性能更強,并且單臺主機可以數十上百個數量的容器,可以更快速地支持業務的交付和部署。
說到這里,就要談談麒麟軟件的明星產品了——銀河麒麟容器云平臺。
銀河麒麟容器云平臺正是基于Kubernetes Docker構建的以應用為中心的多租戶容器平臺,可提供高性能、可伸縮的、全棧IT自動化運維能力。該平臺簡化了容器管理集群的搭建工作,整合了容器、存儲、網絡和安全能力,能為用戶提供靈活的容器管理解決方案,可滿足用戶不同類型的業務需求,幫助用戶更低成本地管理并擴展應用,降低IT成本。
當前,銀河麒麟容器云平臺完美支持國產硬件平臺,并對飛騰、鯤鵬、龍芯、海光、兆芯等多款國產CPU進行了定制優化。
在應用方面,銀河麒麟容器云平臺支撐了某科研所態勢感知系統的運行,保證了整個應用集群的高可用和負載均衡;并以開創性的方式對某車載應用進行了容器化改造,完美實現了應用的遷移上云,提高了車載應用的可靠性,順利保障了多次重要任務。除此之外,該平臺還運用在國家超算廣州中心、鵬程實驗室、天津市黨建云平臺項目、湖南省委云平臺項目等多個項目中。
相信未來,銀河麒麟容器云將憑借強勁的技術性能賦能更多行業,為更多行業提供安全穩定的技術保障,助力更多用戶優化信息建設,感受“云”上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