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大學黨委:以教育家精神鑄魂強師 培養造就新時代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
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教師是立教之本、興教之源。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將教師隊伍建設擺在突出位置,作出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2023年教師節前夕,習近平總書記精辟闡述了中國特有的教育家精神,強調要“以教育家為榜樣,大力弘揚教育家精神”,為廣大教師擔當好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建設教育強國的重要使命指明了方向。
山東是孔孟之鄉和儒家文化的發源地,自古就有尊師重教的傳統。山東大學深受齊魯大地厚重滋養,自1901年建校之初,就在《山東大學堂章程》中開宗明義,“公家設立學堂是為天下儲人才,非為諸生謀進取;諸生來堂肄業是為國家圖富強,非為一己利身家”。123年來,涌現了聞一多、老舍、沈從文、王淦昌等紅燭先師,以及趙太侔、童第周、華崗、成仿吾、潘承洞等教育大家,為國家培養了70萬各類優秀人才。
新時代新征程,學校黨委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師隊伍建設、加強高校黨建工作的重要論述和給山東大學《文史哲》編輯部全體編輯人員的重要回信精神,堅持黨對教育事業的全面領導,貫徹新時代黨的教育方針,聚焦以教育家精神鑄魂強師,把準方向、拓展路徑、營造生態,持續加強教師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構建黨建引領“大先生”涵育的格局,努力打造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
一、堅持政治領航,把準鑄魂強師的前進方向
學校黨委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始終堅持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牢牢掌握黨對教師隊伍建設的領導權,把教師黨建和思政工作作為重要政治任務和戰略基礎工程來抓。
一是持續強化頂層設計。學校第十五次黨代會聚焦“加快建設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世界一流大學”奮斗目標,提出“一五七九”發展思路,把“實施教育家精神鑄魂強師行動”作為推進教師隊伍建設的重點任務。第一時間傳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和《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弘揚教育家精神加強新時代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制訂《山東大學貫徹落實全國教育大會精神推進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方案(2025—2027)》,對以教育家精神鑄魂強師做出系統全面部署安排。
二是持續加強統籌聯動。發揮黨委教師工作委員會作用,統籌研究和推進教師思想政治和師德師風建設工作,不斷建立健全相關規則制度,完善教師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機制。黨委教師工作部牽頭抓總、緊盯靠前,緊密協同教師工作相關部門,鞏固拓展統一戰線“7 ”組織體系,加強二級教代會建設,推進離退休黨建工作轉型,壓實院系師德師風建設主體責任,構建起上下貫通、左右融通、內外結合的大教師工作格局。全面壓實工作責任,將教師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納入學校事業發展規劃,作為中層領導班子考核和基層黨組織書記抓基層黨建述職評議考核重點內容,實現與教職工年度考核、職稱評聘、項目遴選、研究生招生等協同聯動。
三是持續彰顯組織力量。健全“四位一體”組織體系,認真落實《普通高等學校教師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標準(試行)》,持續增強教師黨支部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圍繞學科布局調整優化支部設置,讓黨旗在科研平臺、學術團隊、工程項目中高高飄揚。實施“雙帶頭人”教師黨支部書記培育工程,開展基層黨建研究課題和創新項目立項,積極推動“一融雙高”的山大實踐。提質擴容黨建“雙創”矩陣,15個基層黨組織入選全國黨建“雙創”培育創建單位,4個支部入選首批全國高校“雙帶頭人”教師黨支部書記“強國行”專項行動團隊,涌現出一批“黨建強”促“發展強”的標桿樣板。持續加強對青年教師和高層次人才的政治引領和政治吸納,入選教育部首批高校教師“領航工作站”建設試點單位,近三年發展專任教師黨員71名,其中省級以上高層次人才22名。
二、擔當使命任務,拓展鑄魂強師的實踐路徑
學校黨委貫徹落實“高質量教師隊伍建設戰略工程”要求,聚焦教育家精神內涵,致力培養“大先生”,創新教師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載體,引導教師錨定“國之大者”,落實“立德樹人”,敢闖敢創、全面圖強,在教育強國建設中展現新作為。
一是堅定理想信念。把黨的創新理論作為必修課,堅持常態化落實“第一議題”制度,定期編印基層黨組織“三會一課”和主題黨日活動指南,抓好高層次人才和教師骨干政治能力提升專題培訓、教師黨支部書記年度培訓、黨性教育示范培訓等,依托中央黨校和井岡山、延安、浦東干部學院等開展黨性教育、國情社情教育,堅定廣大教師心有大我、至誠報國的理想信念。
二是培潤道德情操。大力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制定師德專題教育方案和加強學風建設工作方案,將每年9月確定為師德師風建設月,創設“師德大講堂”,在孔子研究院、趙太侔先生故居等設立弘揚踐行教育家精神研修基地,培潤廣大教師言為士則、行為世范的道德情操。
三是匯聚育人智慧。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聚焦“培養最優秀的本科生、最有創造力的研究生”目標,注重發揮首批國家級教師教學發展示范中心和研究生導師發展中心優勢,成立教育高等研究院,入選“國優計劃”,打造國家高層次人才培養中心、卓越工程師學院、科教融匯產教融合協同育人基地,廣泛開展專題講座、專題研修、教學技能工作坊等活動,構建全員、全周期、全方位教師培訓培養和成長發展體系,深化人事人才體制機制改革,有針對性地培養教師隊伍教育教學、育人樹人的基本功,匯聚啟智潤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
四是踐行躬耕態度。堅持“厚植齊魯、輻射全國”,聯合駐魯部屬高校成立服務山東高質量發展聯盟,在西藏建立全國高校第一個實體研究院,持續打造服務國家“山大系”品牌,大力推動人才鏈、教育鏈、產業鏈、創新鏈深度融合,引導廣大教師以勤學篤行、求是創新的躬耕態度,深度融入和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格局。
五是涵養仁愛之心。舉辦老校長潘承洞院士誕辰90周年、艾興院士誕辰100周年紀念活動,開展從教40周年紀念儀式,用好融媒體渠道拓展宣傳陣地,集中呈現山大教育家育人故事,系列工作受到央視、人民日報、新華社、光明日報等主流媒體廣泛關注和報道,涵養教師樂教愛生、甘于奉獻的仁愛之心。
六是堅定弘道追求。堅持“四個面向”,以“做優學科、做強科研、做大人才”為主線,錨定國家重大戰略需求,舉全校之力深入推進“有組織科研”,積極探索跨學科、跨領域組建團隊,引導教師在服務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中奮勇爭先、建功立業。大力推動文化兩創,激勵教師堅決扛牢弘揚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使命,以“山大學派”助力中國自主的知識體系建構,深入研究好中國問題、總結好中國經驗、闡釋好中國道路、講述好中國故事,堅定胸懷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
三、涵養文化底蘊,營造鑄魂強師的良好生態
學校黨委持續推進實施文化引領戰略,涵養尊師文化、提振師道尊嚴,推動教育家精神成為廣大教師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促進“大先生”“四有”好老師競相涌現。
一是做精教師思政品牌。以“弘揚教育家精神 踐行光榮的使命”作為教師思政品牌主題,蓬勃開展“教育家精神山大教師談”“‘師道如山’宣傳片”“‘師者面對面’教師工作沙龍”等品牌活動,充分挖掘、豐富形式講好優秀教師育人故事。以第40個教師節為契機,圍繞教育家精神開展主題征文、美術大展、“心來信”學生手寫致敬老師賀卡等40項系列活動,將尊師文化融入學生日常教育,推進教師思政與學生思政同向同行、同頻共振。
二是發揮典型示范作用。突出多層次寬領域全覆蓋,持續拓展教職醫務員工榮譽體系,開展“山東大學育才功勛”“年度最美奮斗者”“優秀教師”“優秀青年教師”等評選,進一步發掘潛心教書育人的先進典型。2024年,5名教師和1個集體獲評“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最美教師”和全國教育系統先進表彰。隆重舉辦教師節表彰大會、優秀教師代表座談會,建立“優秀教師表彰專題網”,集中表彰在教書育人、科學研究、管理服務等工作中勇擔使命、敢闖敢創的180余個先進典型,形成“以點帶面、示范引領、見賢思齊”的生動局面。
三是弘揚尊師重教風尚。發揚“傳幫帶”傳統,辦好新教職工入職典禮儀式,上好入職“第一課”,新老教師通過獻花和佩戴校徽等活動,浸潤傳承教育家精神,營造尊崇“大先生”“好老師”的良好氛圍。建立各級領導班子成員支部工作聯系點制度,校院兩級領導班子成員“一對一”“多對一”聯系培養人才,健全活動賦能、平臺支撐、獎勵激勵機制,大力推廣“聯系基層學院、結交教師朋友”,廣泛開展茶話會、專場音樂會、走訪慰問、“健心房”等暖心惠師活動,有針對性地幫助教職工解決后顧之憂,讓廣大教師安心、舒心、靜心地從教。
教育家精神植根于數千年來中華民族尊師重教的優秀傳統文化,體現在新時代教師群體的生動實踐。下一步,山東大學將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和關于加強高校黨建工作的重要論述,牢牢把握教育的政治屬性、人民屬性、戰略屬性,錨定2035年建成教育強國目標,扎實推進教師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提質增效,努力在教育家精神鑄魂強師行動中走在前、作表率,引導廣大教師堅定理想信念、陶冶道德情操、涵養扎實學識、勤修仁愛之心,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作出新的山大貢獻。(山東大學黨委)
作者:山東大學黨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