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持續推進非公企業和社會組織黨的建設(陜西省持續推進非公企業和社會組織黨的建設工作)
新聞發布會上,省委組織部新聞發言人、副部長張聞華介紹了陜西非公企業和社會組織黨的建設相關情況。
西部網訊(記者 鄢山宇)6月26日上午,在中共陜西省委改革辦、中共陜西省委對外宣傳辦公室舉辦“全面深化改革”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第六場上,省委組織部新聞發言人、副部長張聞華介紹了陜西非公企業和社會組織黨的建設相關情況。
記者從會上了解到,在黨建引領下,非公企業和社會組織履行社會責任意識不斷增強,截止2017年底,3578家非公企業共投入幫扶資金28.72億元,幫扶貧困村4371個,涉及貧困人口44.55萬人;全省有952家社會組織累計投入扶貧資金4.84億元,實施幫扶項目800余個,覆蓋貧困村1400多個,28萬余人次受益。
非公經濟組織黨建工作委員會已覆蓋全省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非公企業和社會組織數量快速增長,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顯著增強,黨建工作地位突顯。2013年,省委成立了省委非公經濟組織黨建工作委員會,專門負責非公企業和社會組織領域黨的建設工作,建立了由省委宣傳部等18家省級有關部門參與的聯席會議制度,省委組織部聯合省編辦下發了《關于成立非公有制經濟組織黨建工作機構的通知》。
根據工作需要,2017年中編辦對我省非公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工委體制進行了調整,將職能劃入省委組織部。同時,我省先后在省工商局、省民政廳等部門成立了以行業管理為主的黨建工作機構。截止目前,全省11個市(區)、107個縣(市、區)全部成立了相應的工作機構。黨委統一領導,組織部門牽頭抓總,非公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工委具體負責,各成員單位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已基本形成。
173家非公和社會組織黨組織躋身“五星級”
據張聞華介紹,為了激發了企業和社會組織內生動力,實現了“黨建強”推動“發展強”的目標,陜西開展了兩次“評星晉級,爭創雙強”活動,共命名表彰“五星級”黨組織 173個,為各級工委分類定級、分類指導、精準施策提供了依據,為黨組織精準對標、規范建設、鞏固提升樹立了標桿。
“為充分發揮先進典型示范引領作用,組織開展了優秀黨建品牌評選活動,評選出全省非公企業黨建先進典型12個,全省社會組織黨建先進典型14個,全省非公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黨建先進經驗10個。”張聞華說,各地各部門深入挖掘典型、大力培樹典型,進一步激發了全省非公企業和社會組織黨建工作活力。
目前,全省單獨建立黨組織的非公企業和社會組織活動場所達到“六有”標準的占比分別為82.5%和85%,建成黨群服務中心237個,覆蓋所有國家級園區和縣級單位。
黨建促發展 3578家非公企業28.72億元精準扶貧
在黨建引領下,非公企業和社會組織承擔社會責任的意愿越來越強,廣大企業和社會組織能夠充分發揮產業優勢和行業特長,在助力脫貧攻堅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截止2017年底,在省工商聯牽頭的”萬企幫萬村”精準扶貧行動中,3578家非公企業共投入幫扶資金28.72億元,幫扶貧困村4371個,涉及貧困人口44.55萬人,安置5.02萬人就業;全省有952家社會組織累計投入扶貧資金4.84億元,實施幫扶項目800余個,覆蓋貧困村1400多個,28萬余人次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