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建引領農業機械化智能化水平持續提高(黨建引領農業機械化智能化水平持續提高的措施)
“今年我們無人農場的試驗結果還算可以,整體達到預期效果。粗略估算,無人駕駛旋耕、無人駕駛直播、無人機防蟲和無人駕駛收獲等四個環節,每畝比常規機械化種植節省約150塊錢人力成本。”貴港市益農水稻智慧農場負責人李付生高興不已。
8月底,忙碌的雙搶季基本結束了。益農水稻智慧農場有關的工作人員終于能圍坐下來,好好“復盤”早造無人農場的效益情況,他們對今年無人農場早造收成挺滿意。
益農水稻智慧農場是全區首個水稻無人農場,由中國工程院院士、華南農業大學教授羅錫文團隊提供關鍵技術及裝備,探索水稻“耕、種、管、收”全環節無人化、數字化管理。今年早造是無人農場正式生產的第一年,從收成情況看,比常規方式的水稻種植高效,有效推動糧食生產由機械化向智能化發展。
無人農場的成功建設,是市農業機械化服務中心強化黨建引領推動農業現代化發展的重要縮影。
市農機中心黨支部深入開展“五基三化”系列行動,以鍛造“一流隊伍、一流作風”和打造“黨建領航 強機興農”模范機關為抓手,強學習、轉作風、建隊伍、解難題,聚焦發展新質生產力,以黨建引領,推動智慧農業乘風破浪。在具體工作中,牢樹“小農機大作為”工作理念,激發黨員干部干事創業熱情,采取下基層進農村、圍爐喝茶話政策等方式,組織基層黨員、合作社社員、種糧大戶、農機大戶等進行座談問計,通過機關黨員“送政策送理論送信心”渠道,將“糧食安全、新質生產力”等概念輸灌到基層,形成共同探索智慧農業發展路徑的共識。
“黨支部發揮了重要作用,解決了項目推進過程中資金、通信設施等難題,項目得以加快推進,不誤農時。”貴港市水稻智慧農場建設項目臨時黨支部成員、港北區農機中心副主任譚瑞喜說。
今年7月,全區智慧農業、農機應急救災現場會在益農水稻智慧農場舉行,現場演示無人駕駛水田旋耕機、無人駕駛水稻直播機、無人駕駛水稻插秧機、無人飛機和無人駕駛收獲機輪番上陣,展示了水稻耕、種、管、收環節全程智慧化生產組合拳,為廣西農業現代化發展樹立了標桿。
無人農場建設初期,市農機中心黨支部就敲定了“黨建賦能發展智慧農業”的工作思路,組織農機系統黨員干部和種植大戶、農機主到廣東考察學習水稻智慧農場建設先進經驗。今年6月,成立了貴港市水稻智慧農場建設項目臨時黨支部,市農機中心領導到田間地頭開展技術指導服務,與市、縣、鄉三級農機部門黨員技術骨干一同解決項目推進過程中困難問題,保證智慧農場項目建設以及各項技術試驗按照預定計劃順利實施。通過“難點問題書記一線辦”黨建平臺協調項目資源,爭取自治區、市級、港北區資金190萬元。邀請金融機構開展“黨建引領 聯企助農”政銀企對接活動,運用金融惠農政策為水稻智慧農場提供資金服務。協調中國移動、中國電信等通信企業在項目周邊架設通信設施、優化通信信號,為水稻智慧農場開展數字化智能化作業提供硬件保障。
黨建引領,我市農機農業機械化智能化水平持續提高。2022年成功創建廣西首個且目前唯一一個“全國整建制率先基本實現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的設區市” 。2023年,全市建成育插秧、烘干、倉儲、大米加工等功能一體的區域性水稻產業中心4個;使用農機購置與應用補貼糖料蔗生產全程機械化作業補貼、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生產托管)項目資金共6418萬元,三項資金使用率排名全區前列;農機化四項中心工作均獲自治區通報表揚,成為廣西唯一“大滿貫”地市;插秧機、水稻聯合收割機、糧食烘干機擁有量以及開展農機社會化服務能力位居全區前列,全市水稻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89.77%,位居全區第一。
▍內容來源:貴港新聞網 首席記者黃靜華 通訊員李泳儀
▍值班編輯:周 霞
▍值班主任:樊超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