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建聚合力 鄉村展新顏——河南省駐馬店市“五星”支部建設綜述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劉曉波 通訊員 周由 吳啟元
初冬鄉村,抬頭是畫,入目是景。
一條條街巷干凈整潔、一座座農家院落舒適雅致、一個個富民產業拔地而起、一張張笑臉幸福洋溢……走進河南省駐馬店市的村村落落,美麗宜居、和諧美好的鄉村新畫卷映入眼簾。
近年來,駐馬店市立足本地實際,因地制宜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以黨建為“引擎”、以產業為抓手,深入開展“五星”支部建設,著力打造宜居宜業和美鄉村,不斷增強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確山縣雙河鎮大徐莊村
大抓支部 建強“引擎”
鄉村邁大步,關鍵看支部。
走進駐馬店市汝南縣金鋪鎮金鋪社區,黨建墻、文化墻映入眼簾,該社區舊物利用打造了巷子文化、農耕文化等五條特色文化街巷,繪制了文化墻、建設了村史館。黨建做扎實,對凝聚鄉村發展合力具有巨大的推動作用。
基于這樣的認識,駐馬店把村級后備人才隊伍建設作為基層黨建和“五星”支部建設的重點任務,通過“選苗”筑基、拓寬儲備人才路徑、“育苗”壯骨、打造提能“大課堂”、“蹲苗”興村等舉措,全面實施村黨組織書記后備力量選育儲備三年行動,著力在“選準苗”“育好苗”“蹲壯苗”上做文章,不斷激活村黨組織書記后備力量“源頭活水”。
上蔡縣以5個外建黨委、商會、家鄉經濟促進會等為依托,健全完善“對接培養”的黨組織書記后備力量培育儲備工作機制,號召在外人員返鄉;新蔡縣孫召鎮通過發布“招募令”,面向社會公開招募一批41歲左右,具備大專以上學歷的外出務工經商返鄉人員、致富帶頭人、退役軍人、返鄉高校畢業生以及有知識、有技術、有意愿的“新農人”;正陽縣不斷加大保障力度,對成熟度較高、尚未入黨的后備力量,單列發展黨員計劃,優先發展為黨員;對到村工作的后備力量,按照現任村(社區)黨組織書記基本報酬的50%發放工作補貼,推動一線歷練賦能;對有致富能力和經營頭腦的后備力量,優先安排鄉村項目資金,協調金融機構優先提供貸款服務。
在駐馬店,基層過硬的戰斗堡壘,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提供了強大人才支撐。按照每個村至少儲備2名比較成熟的后備力量標準,確定村黨組織書記后備力量12107名,不斷夯實村干部隊伍人才“根系”,逐步實現村干部隊伍梯次儲備。
不僅如此,圍繞推進鄉村全面振興,駐馬店市持續深化“五星”支部建設,把黨的工作觸角延伸到基層每個角落,不斷提升基層黨建工作質量。在創建過程中,積極探索建立“分包聯系、結對共建、專班推進、示范帶動、日常調研、獎懲激勵和座談調度”等七項工作推進機制,市領導深入基層定期開展調研指導,協調解決問題難題,同時,把建設成效和干部選拔任用掛鉤,每季度召開“五星”支部建設座談調度會,每季度擇優選取鄉鎮黨委書記作交流發言,多名發言同志被提拔重用,實現“抓鄉促村帶縣”成效,全面調動了基層創建工作的積極性、主動性。2023年全市創建農村“三星”以上支部1389個、占52%,其中五星村62個;創建城市社區“三星”以上支部163個、占71.8%,其中五星社區8個。
緊抓產業 強化支撐
和美鄉村,美在富民產業。
走進汝南縣番順番茄現代農業產業園,西紅柿個個長勢喜人,種植戶們忙著采摘、分揀、裝箱、搬運新鮮的西紅柿,小小西紅柿成為當地群眾增收的“致富果”。據介紹,該產業園與全縣165個村委緊密建立“龍頭企業 村集體經濟 專業合作社 農戶”的利益聯結機制,通過一顆番茄引領設施農業之先。
在駐馬店市西南方向的確山縣竹溝鎮,坐落著一個頗具規模的提琴文化產業園,年產各類小提琴40余萬把,帶動農民就業2000余人,利用一把提琴奏響鄉村振興動人弦音。
在駐馬店,各具特色的鄉村產業為建設和美鄉村提供了強勁支撐。近年來,駐馬店市立足資源稟賦,把“雙綁”機制作為創建產業興旺星的關鍵舉措,圍繞優勢產業和特色產品,積極培育農村市場主體,通過“產業支撐、特色突出、優勢互補、品牌創建”工作機制,推動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培育農民合作社1340個、家庭農場3370家,創成國家級“一村一品”示范村鎮16個,居全省第2位。截至目前,駐馬店市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輻射帶動家庭農場8000個,帶動農民合作社2.2萬戶,合計帶動46.6萬戶農戶增收。
汝南縣番順番茄現代農業產業園
狠抓創建 賦能發展
鄉村振興,既要塑形,也要鑄魂。
走進西平縣宋集鎮崔莊村的“積分超市”,貨架上日用品整齊排列,每個商品旁都備注著相對應的分值。在“積分超市”里,村民婚事新辦、喪事簡辦、實行“低彩禮”“零彩禮”等行為均被寫入“積分存折”。通過對各類生活用品進行“明碼標價”,可以激勵群眾以“德”換取“得”,實現鄉風文明的“量化”。
在崔莊村南方的驛城區諸市鎮則積極探索鄉村精神文明建設新路徑,不斷健全完善“一約四會”等群眾性自治制度組織,引導廣大村民積極參與基層治理,推動形成鄉風文明、村民善治新風尚。
在駐馬店,培育文明鄉風為激發和美鄉村建設內生動力,成為了基層廣大干部群眾的共識。近年來,駐馬店堅持以“文明幸福星”“文明村鎮”創建活動為抓手,聚焦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工作目標,持續提升黨建引領基層服務效能,多措并舉推進移風易俗新風尚,不斷擦亮群眾生活幸福底色。
長抓環境 扮靚“顏值”
鄉村要蝶變,環境治理是關鍵。
冬日,行走天中大地,和美鄉村如明珠般灑落在青山腳下、溪河之畔、平原之上,以蝶變之姿展現鄉村之美。
近年來,駐馬店市把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作為抓黨建促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作為增強基層黨組織戰斗力的重要實踐,將“五星”支部建設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深度融合,聚焦農村生活垃圾治理、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農村戶廁改造、村容村貌提升四項重點任務,強化措施、持續推進。
汝南縣深入開展鄉村建設、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行動,整治提升市級“四美鄉村”示范村30個,創成市級“五美庭院”示范戶1000戶,形成荷香李崗、誠信金鋪、仁義臻頭河等特色村莊;西平縣著力打造“新活力、新體驗、新農村”,包裝農村環境整治項目,吸引外出有成人士投資,多方籌措資金整治人居環境;上蔡縣以農村戶廁改造、空心宅院治理、村容村貌改善、垃圾分類等工作為抓手,加快破解人居環境整治中“群眾看、沒錢辦”的難題……
平輿縣西洋店鎮西洋潭村
在此基礎上,今年以來,駐馬店市累計清理垃圾帶(堆)24萬個,清理村內坑塘1.4萬口,拆除亂搭亂建、違法棚亭1.4萬處,清理殘垣斷壁1.6萬處,整治“空心院”0.9萬個。同時,駐馬店市還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與“千萬工程”“美麗小鎮”“四美鄉村”示范創建相結合,已創建省級“千萬工程”示范村200個,省級“美麗小鎮”6個,市級“四美鄉村”示范鄉鎮43個、示范村1164個,涌現上蔡縣黃埠鎮小王營村、遂平縣陽豐鎮朱屯村、正陽縣彭橋鄉大劉村、泌陽縣馬谷田鎮河南村、平輿縣西洋店鎮老灣村等一大批美麗鄉村。
共抓服務 提升質效
群眾無小事,點滴暖民心。
走在背街小巷、鄉村小路,隨處可見的是群眾一張張幸福的笑臉,隨時發生的是志愿服務一個個溫暖的瞬間,老百姓談起來“五星”支部建設,滿滿的都是幸福和喜悅。
開展“五星”支部建設,就是把基層組織建強,充分發揮組織優勢,把解決人民群眾最直接、最現實的“急難愁盼”問題作為第一要務,用實實在在的成效提升群眾獲得感和幸福感。在汝南縣金鋪鎮,投資200萬元建設了居家養老主控中心和18個村級養老服務站,搭建“互聯網 智慧養老服務平臺”,采取鄰里互助形式,滿足了225名獨居老人的養老需求,“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樂、老有所安”的美好愿景,在這里逐漸變為現實。泌陽縣花園街道高新莊社區發揮轄區資源優勢,成立泌陽縣高新勞動服務有限公司,為群眾提供就業崗位每日200余人次,讓群眾家門口實現就業,上班顧家兩不誤。
駐馬店市始終堅持把“我為群眾辦實事”理念貫穿于“五星”支部建設全過程,聚焦群眾參與度和滿意度提升,修訂完善“五星”支部建設《考核評價辦法》,納入為民辦實事內容,充分調動各級辦實事的積極性,利用“黨員聯戶、干部包片、支部會商”機制作用,通過微信群、入戶走訪等線上線下方式傾聽民聲、收集民意,收集就醫、就學、基礎設施提升等需求12683個,及時跟進辦理、解決11272個。前三季度,市級以上信訪量同比下降17.6%,市縣兩級信訪量同比下降10.3%。《河南社會治理發展報告(2024)》顯示,駐馬店市社會和諧度排名全省第一,群眾幸福感與滿意度顯著增強。
大江流日夜,慷慨歌未央。在新時代發展的道路上,駐馬店市正將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轉化為推進鄉村振興的強勁動能,更好地組織群眾、凝聚群眾、服務群眾,擘畫出一幅幅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新時代鄉村美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