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亭區成立“黨建+”便民服務工作站,打造十五分鐘生活服務圈(黨建便民服務項目)
炎炎夏日,走進寒亭區楊家埠社區,在綠樹掩映下,一排年畫主題的精致木屋惹人注目,放眼望去,果蔬店、裁縫鋪、理發店、電腦維修等一應俱全。自從營業開始,光顧便民服務站的居民是絡繹不絕。“出門沒幾步,就能買到新鮮果蔬,理發、修褲腳更是便宜實惠,真方便。”家住二棉南院小區的張會波每天早上都會來便民服務站采購新鮮的蔬菜、水果。
據了解,寒亭區楊家埠社區“黨建 ”便民服務工作站歷時三個月籌建,從5月21日起正式運行,總面積100平方米,內設鳶都輕騎兵驛站、愛心理發店、知心調解室、秋收果蔬合作社便民服務店等多個功能分區,同時帶動開展20多項志愿服務活動。“便民服務站采用開放型設計、沿街陳列,既方便了轄區居民的生活,又能加強居民間的聯系,目的就是為了滿足居民簡單卻容易被忽略的需求。”寒亭區楊家埠社區黨委書記王春輝說,積極踐行“黨建 ”服務模式,不斷提升基層治理能力,用心用情為轄區群眾辦實事辦好事。
在鳶都輕騎兵驛站,內設有飲水機、電視、桌椅等配套設施,面向轄區戶外勞動者開設,方便代駕、快遞員、環衛工人等飲水休息;在愛心理發店,每月定期針對轄區內60歲以上的老年人展開免費理發活動,免去老年出門理發不方便的顧慮;在愛心姐妹裁縫店,日常服飾的修補、衣褲的裁剪不在話下;在夫妻便民維修店,最拿手的是自行車、電動車的補胎、鏈條維修等工作。
“便民工作站在解決群眾衣、食、行、用問題的同時,還集志愿服務、休閑娛樂、知心調解等多種功能于一體,真正做到一站式服務,打造十五分鐘生活服務圈。”寒亭區生態旅游文化產業園發展辦公室主任、黨委書記錢巍巍說。
近年來,寒亭區堅持把優質資源投放到社區、急需功能下沉到社區,真正打通關心群眾、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以去行政化、去形式化、去辦公化和增加服務空間“三去一增”為導向,投資2000余萬元全面優化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引進家政服務、老年康療中心、社區食堂、商圈聯盟等特色服務,建強社區服務陣地。選聘69名熱心公益事業、志愿社區服務的離退休老干部擔任“社區工作顧問”,幫助社區書記拓展人脈、鏈接資源,為社區治理加裝“外腦”。建設智慧社區綜合治理服務云平臺,居民掃描樓棟內二維碼即可登錄,實時反映問題、提出建議,事項網上分解、限時辦結,讓居民就近享受便捷服務,不斷提升生活幸福指數,努力打造有溫度、有情懷、有品質的特色城區。(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張蓓 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