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城區謝家鋪鎮:黨建引領鄉村振興 帶著村民邁向“幸福里”(鼎城謝家鋪鎮政府官網)
紅網時刻新聞 記者 胡丹 通訊員 熊丹 宋文昌 鼎城報道
環境美麗、鄉風改善、產業興旺,一幅幅嶄新畫卷,在鼎城區謝家鋪鎮鋪展開來。近年來,鼎城區謝家鋪鎮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立足各村自身資源稟賦,下好黨建引領“關鍵棋”,逐步構建多元發展、多極支撐的鄉村治理體系,使基層黨組織的號召力、凝聚力和戰斗力不斷增強,鎮域經濟綜合實力再上臺階。
黨建領航“把舵” 培養鄉村振興“生力軍”
謝家鋪鎮的崛起之“道”,關鍵在黨建。鄉村振興,人才為先。
“2021年村‘兩委’換屆時,我們把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優秀人才充實到村‘兩委’班子中,把想干事、能干事、會干事的年輕人選拔到合適的崗位。同時,還從本土人才、致富帶頭人、轉業軍人中發展黨員,培養入黨積極分子,為基層注入一批新鮮血液,為推動鄉村振興提供了堅強的組織保障,從而架構起支部引路、黨員帶路、產業鋪路的發展格局。”鎮黨委書記張議文說,謝家鋪鎮現在有1708名黨員,前些年,部分村(社區)干部老齡化問題突出,出現后備人才“青黃不接”的現象。鎮黨委著力選優配強人才,激活村級干部隊伍活力。2021年村(社區)“兩委”換屆之前,鎮黨委就提前布局謀劃,挖掘和培訓了一批優秀青年人才。走上村干部的崗位,他們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給村莊帶來新的活力。
坐落在謝家鋪鎮的鄉村振興學校原本是一處閑置的酒廠,去年,向家巷村黨總支書記蔡志強說服酒廠老板捐出場地,改造成了全省第一所區(縣)級鄉村振興學校。以謝家鋪鎮黨委政府為承辦單位,向家巷村黨總支為日常管理主體,學校面向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鄉村干部、農村產業帶頭人等群體開展鄉村振興培訓,與鎮里的糧食生產萬畝綜合示范片相互配合,把課堂搬進田間
地頭,同時開發田園采摘、農耕體驗、研學度假等鄉村旅游新業態。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支部強不強,要看‘領頭羊’。支部書記直接關系到一個村未來的發展。像蔡志強這樣有干勁、有擔當、有想法的年輕支部書記,在鎮上還有很多。”張議文說。
鹿角坪村黨總支書記王用家,順應時代潮流,瞄準電商發展機遇,帶著黨員干部組建直播團隊,搭上電商快車每晚7點至10點為農戶直播帶貨。記者來到王用家的直播間,大米、紅薯、榨辣椒、茶油、菌子、土雞蛋等琳瑯滿目的農產品擺滿桌子,“鄉村振興”畫點綴其中,一幅豐收場景躍然眼前。王用家正面對鏡頭,聲情并茂地講解,看上去相當專業。據統計,自去年開播以來,線上、線下營業額已達74萬元。
黨建賦能產業 促進集體經濟“遍地開花”
村里有項目、有產業,村級集體經濟才有“造血”功能。
這是謝家鋪各村集體經濟從無到有,從有到優的關鍵。
謝家鋪鎮作為鼎城區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的五個鄉鎮之一,打造了1個“早加晚優”綠色高質高效萬畝示范片,涉及農戶297戶,參與示范片建設的種糧合作社5家,覆蓋橋頭村、港中坪村等5個村。
村子富不富,關鍵在支部;支部強不強,要看“領頭羊”。村黨支部書記在引領村級集體經濟發展中扮演著重要角色,發揮著重要作用。在向家巷村,村支兩委通過盤活閑置資產、村社聯合發展等形式,引進倫祥植物園和湖南凱利常德酒廠兩家企業,成立精誠農機和旺輝農業兩個專業合作社,建成1家中小型生豬養殖場,3家中華草龜、甲魚等特種水產養殖基地,實現了盤活土地資源、促進就業務工、增加群眾收入、改善基礎設施等多重效果,干出了產業發展的新氣象。2023年,該村集體經濟收入達120萬元,村民人均純收入超25000元。
施家陂村的上空,一條條電線穿涌而過,維系著鄉間的光感與溫度,也維系著20多家企業的正常運轉。誰也不曾想到,一個小小的鄉村,竟然衍生出了以建材加工、家具制造、特色種養三大板塊的產業鏈。為確保產業平衡發展,施家陂村以村集體為主導,吸引農戶入股,帶動貧困戶就業。
“我們合作社以‘定制水稻’、產供銷一體化的模式,與農戶簽訂協議,把合作社、社員和周邊農戶的利益聯結,提升種糧效益。”鼎城區億澤水稻合作社負責人陳帥宇介紹,經過訂單收購和加工銷售,每畝為農戶增加收入300元以上。而常德民富建材有限公司、湖南常漢龜鱉養殖有限公司、常德市鼎城區源富油茶種植專業合作社等企業預計每年為村集體帶來的收入達40萬元。
“通過培育合作社、家庭農場、種糧大戶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真正實現了村集體經濟穩步提高、農民實實在在獲益。”張議文介紹,目前,該鎮共有農機農業合作社54家、家庭農場120個、種糧面積50畝以上大戶154戶。水稻生產實現了統一優良品種、統一機插機拋、統一機械深施肥、統一綠色防控、統一物化技術,利用田埂種植大豆和利用冬閑田種綠肥等。
黨建引領鄉村振興 村民邁向“幸福里”
謝家鋪鎮以施家陂村老屋園幸福屋場和雷轟山村陳家沖幸福屋場的“兩屋場”建設帶動周邊,以謝黃線等“三線”提質道路建設貫穿全鎮,打造一條休閑觀光農業示范帶。通過以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為載體,重點規劃“四品”農業業態,同時強化人居環境整治,謝家鋪鎮正向著鄉村振興的“幸福里”邁進。
每到夜幕降臨,謝家鋪鎮雷轟山村陳家沖幸福屋場就熱鬧起來。村民們常常圍坐在一起,大家在茶余飯后談論著最近家里發生的“幸福事”。
在施家陂村,該村村民把幸福屋場作為議事廳,定期聚集在幸福屋場開會,商議產業發展、村集體經濟收入分配使用等事宜。“村黨支部應該成為全體村民最認可、最信任、最能依靠的一級組織。”在村支書焦存再的心里,支部要有作為,黨員必須做榜樣。因此,他對村里的156名黨員提出了基本要求,一是所有黨員一條心,要自覺維護村里的形象,二是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年輕的就去創業謀發展,年老的就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起積極的帶頭作用。
過去,雷轟山村基礎設施嚴重滯后,道路狹窄,開車進村都費勁。2021年,新上任的村支書何世龍借著春節契機,將黨員干部和鄉賢能人召集到屋場所在地,動員大伙兒共同為村莊建設獻策出力。一頓飯工夫,就籌得18萬元資金用于幸福屋場建設。黨員、群眾齊心奮戰,出錢的出錢,出力的出力,3個月時間便建好了陳家沖幸福屋場。隨后,村組道路貫通擴寬硬化、堰塘加固整修、灌溉溝渠整修、村文化活動中心建設等民生工程也陸續推進。
“幸福屋場是鄉村振興的一項重要工作,能有效提升村民幸福感,有效推動鄉村發展,解決農村基礎文化設施缺乏,滿足農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調動群眾參與文化活動的積極性,提高廣大農民群眾的文化素質和生活質量,健全鄉鎮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促進城鄉公共服務標準化、均等化。”張議文說。
如今,全鎮19個村莊共建成30多個幸福屋場,它們既是村民文娛休閑的好去處,也是黨員干部宣講黨的方針政策、培育文明鄉風的最佳載體。(圖片均由鼎城融媒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