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白沙:黨建引領抓關鍵 破解強村富民“新密碼”
海南省白沙黎族自治縣堅持黨建引領,切實抓好產業、就業兩個關鍵,立足本地資源優勢,因地制宜培育壯大特色產業,不斷拓寬就業渠道、搭建就業平臺、強化就業服務,拓寬增收致富渠道,促進群眾持續增收,著力破解強村富民“新密碼”。
因地制宜,培育壯大特色產業
白沙縣堅持以產業振興引領鄉村振興,大力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與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強化黨建引領,探索“黨支部 合作社 企業”“黨建 特色產業”等模式,結合當地“林多地少”的實際情況,發展“膠茶藥果”特色產業,利用百畝天然橡膠園發展林下益智、粽葉、食用菌等特色產業超15萬畝,凸顯“萬畝億元”林下產業效果。
同時,白沙縣還積極探索致富路徑,不斷開出富民新“良方”。通過大力開發青松山蘭稻、邦溪陽光玫瑰等具有白沙印記的“土特產”,打造國內最大的文心蘭種植基地。
青松鄉不斷探索綠色發展道路,為青松鄉群眾拓寬增收致富新路徑。大力發展林下經濟,推進“橡膠 菌菇”和“橡膠 益智 菌菇”林下生態循環復合農業,菌菇產業基地種植總面積達1.1萬畝,每年能提供固定就業崗位150人,用工達70000多人次,務工費用約為1345萬元,為當地農戶直接增收1700多萬元;以“農旅結合”為紐帶,大力發展特色產業。采取“村委會 農戶”合作社的形式生產銷售,帶動全村種植山蘭稻近1600畝,同時延長產業鏈,生產“山蘭米酒”“山蘭biang”等產品,著力打造品牌示范點。
培育勞務品牌,拓寬增收渠道
白沙將就業作為群眾增收的有力“法寶”,加強職業技能培訓,共打造了“白沙建筑工”和“白沙茶工”兩個特色勞務品牌。通過落實務工獎勵補貼,有效擴大就業獎勵激勵成效影響;開展“穩就業、創品牌”行動,拓寬就業渠道,用好招聘會、就業驛站、公益性崗位、擴大新型職業農民技術培訓范圍、以工代賑等舉措轉移勞動力;開展“穩就業、創品牌”行動,壯大農村勞務帶頭人、致富能人、鄉村匠人“三支隊伍”。
細水鄉以黨建統攬全方位、多渠道的就業服務工作為思路,充分發揮就業驛站平臺作用,為鄉村勞動力提供崗位推薦、政策宣講、就業指導等“一站式”服務,同時加強就業人員信息管理,定期電話隨訪,讓就業服務更高效。經統計,海南就業驛站白沙細水站共收集求職簡歷430份,走訪企業178家,通過微信公眾號發布371家企業513個崗位信息,促進群眾就業。同時聚焦技能提升行動,以實現就業為導向,圍繞產業發展對技能人才的需求,有針對性地開展技能培訓,為就業人員提供精細化服務。開展勞動關系法律講座、舉辦就業技能培訓班、農業種植技術提升培訓以及殘疾人實用技術培訓,更好地幫助勞動者提升技能素質和水平,拓寬就業渠道、增強就業競爭力。
◎來 源:中國農網
◎記 者:王帥杰 劉佳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