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聯系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稷山縣構建城市社區服務群眾四級組織架構探究
來源:運城新聞網
●為深入推進城市基層黨建工作,稷山縣按照“社區‘大黨委’-網格黨支部-樓棟黨小組-黨員中心戶”的模式,建立了基層黨建四級組織架構
●按照有利于社區管理、資源利用和定向服務的原則,稷山縣委組織部、縣社區服務中心合理劃分了社區管轄范圍和規模。目前,該縣城區6個社區全部建立了“大黨委”,設置了53個網格黨支部,確定了96個樓棟黨小組和277個黨員中心戶,形成了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網格化工作體系
●基層黨建四級組織架構,實現了對轄區內機關企事業單位、商會、樓宇等黨組織資源的全面有效整合,將黨的領導貫穿到城市基層治理的最末端,打通聯系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
□記者 景斌
稷王社區“大黨委”書記馮忠民(左),介紹基層黨建四級組織架構建設情況。 景斌 攝
如何解決社區黨組織條塊分割、服務資源分散、服務能力不足的問題?如何解決離退休黨員單位管不好、社區管不了的問題?去年以來,稷山縣堅持以社區“大黨委”建設為契機,緊盯城市基層黨建重要領域和薄弱環節,精準施策,持續發力,讓黨的建設迸發新的活力,打通聯系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
稷王社區“大黨委”第七網格黨支部黨員,向群眾發放“厲行節約、反對浪費”宣傳資料。(資料圖)
四級架構 共建共享
為深入推進城市基層黨建工作,構建與城市治理體系有機銜接的組織架構,切實提高城市基層黨組織政治功能和組織力,推進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稷山縣按照“社區‘大黨委’-網格黨支部-樓棟黨小組-黨員中心戶”的模式,建立了基層黨建四級組織架構。
該縣城區稷王社區、大佛社區、民樂社區、民悅社區、汾水社區、濱河社區6個社區黨組織,聯合各駐區單位黨組織,分別建立了6個社區“大黨委”,實現共駐共建共享。
社區“大黨委”主要吸收駐區內有代表性和影響力的機關企事業單位、非公企業、社會組織、業主委員會和物業公司等黨組織負責人及社區黨員參加,意在組織整合轄區資源,服務社區發展。
網格黨支部,按照居住相鄰、易于集中、便于管理的原則,整合優化綜治等各類網格,建立“兼合式”“功能型”網格黨支部,黨支部成員由網格內社區黨員和單位在職黨員組成,逐步吸收各領域黨員共同參與,負責定期組織黨員開展活動,準確掌握和解決群眾需求。
樓棟黨小組,以居民小區和商圈樓宇為主,以樓棟為單位,把居住或工作在同一棟樓的各領域黨員組織起來,成立黨小組,做好政策宣傳、民情收集、矛盾調解、為民排憂等工作。
黨員中心戶,以居民小區的單元或商圈樓宇的樓層為單位,通過樓棟黨小組指定、黨員自薦和群眾推薦相結合的方式,確定黨性覺悟高、宗旨意識強、群眾基礎好的黨員家庭或黨員商戶擔任,主要協助樓棟黨小組做好各項工作,廣泛聯系群眾,直接服務群眾。
“按照有利于社區管理、資源利用和定向服務的原則,縣委組織部、縣社區服務中心合理劃分了社區管轄范圍和規模。目前,城區6個社區全部建立了‘大黨委’,設置了53個網格黨支部,確定了96個樓棟黨小組和277個黨員中心戶,推動形成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網格化工作體系?!别⑸娇h委組織部組織三科科長姚帥告訴記者。
社區吹哨 單位報到
平臺建起了,人手不夠怎么辦?
稷山縣立足城市基層黨建四級組織架構,開展“雙報到雙包聯”活動,將黨的領導貫穿到城市基層治理的最末端,打通聯系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為城市基層治理提供了堅實組織保障。
所謂的“雙報到雙包聯”是指駐區單位黨組織到社區報到;在職黨員到居住地社區報到;縣直單位包聯網格黨支部;社區工作者包聯網格黨支部。
駐區單位黨組織到社區報到,駐區單位黨組織派專人與社區溝通并到社區報到,與社區“大黨委”相互提供需求清單、資源清單、項目清單,開展“契約化”共建,推行雙向溝通協商、雙向互動服務,督促在職黨員積極到網格黨支部報到,開展志愿活動。單位在職黨員到居住地社區報到,在網格黨支部的統籌安排下,每年至少參加兩次以上志愿活動。縣直單位包聯網格黨支部,社區服務中心黨委根據疫情防控期間縣直單位包聯居民小區和商圈樓宇等情況,確定網格黨支部的掛牌地點,為無活動陣地的網格黨支部提供場所,共同開展活動。社區工作者包聯網格黨支部,社區工作者作為網格黨支部的聯系人,建立微信工作群和包聯臺賬,把在職黨員和網格內各領域黨員組織起來,配合網格黨支部書記開展工作。
“目前,我們接收到464名黨員到大佛社區‘大黨委’報到,按照相關原則,我們將這些黨員分配到10個網格黨支部?,F在,一些網格黨支部已經開始積極發揮作用?!贝蠓鹕鐓^“大黨委”書記王克瓜說。
“社區‘大黨委’不僅要求在職黨員積極報到,也鼓勵在這里居住的離退休黨員或者流動黨員來報到。這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離退休黨員單位管不好、社區管不了的問題,也解決了一部分流動黨員常年在外,很少參加組織生活、上黨課的問題。”稷山縣社區服務中心副主任劉偉說。
黨員帶頭 認領“菜單”
黨員進社區,如何發揮作用?
稷山縣建立社區“大黨委”聯議制度。社區“大黨委”統籌轄區內的機關企事業單位等各類組織,推行決策聽證會、矛盾協調會和政務評議會“三會”議事機制,通過月碰頭、季商討,著力解決區域內的重點難點問題,做到工作聯商、事務聯辦、服務聯推、難題聯破。
建立“黨建辦實事項目”制度。社區“大黨委”牽頭,由四級組織架構分級征求群眾意見,每年至少確定4個以上“黨建辦實事項目”,建立臺賬,專人負責,年初承諾、季度小結、年底交賬,把黨建實事辦實辦好。建立民情收集辦理反饋機制。社區“大黨委”建立群眾訴求采集、任務辦理、結果反饋、效果評價等工作流程,及時收集群眾訴求,建立民情臺賬,由四級組織架構自下而上逐級解決。同時,廣泛開展志愿服務。要求各網格黨支部成立志愿者服務隊伍,根據“大黨委”制定的政策宣講、關愛陪護、連心解憂、特長服務、教育培訓等志愿服務項目,認領服務“菜單”,組織在職黨員依據專業特長、能力等,有針對性開展便民利民和社會公益服務。
育英西苑小區是個老小區,各家各戶都有自己的小院,平常管理比較松散,小區墻面亂涂亂畫現象隨處可見。大佛社區“大黨委”第一網格黨支部成立后,就組織黨員深入該小區開展環境衛生大整治活動,專門就這一類型問題召開決策聽證會。會后,該黨支部積極協調聯系相關方對小區墻面進行美化。
稷王社區“大黨委”第七網格黨支部成立后也積極組織志愿活動。黨支部全體黨員以實際行動踐行“厲行節約、光盤行動、從我做起”倡議,自發捐款制作懸掛宣傳條幅;到煤運小區、老公安小區清理、粉刷小廣告,進行環境衛生大整治等。
“我們在工作中堅持把駐區單位黨員,作為發揮‘大黨委’作用的中堅力量,全面深化駐區單位黨組織、在職黨員到社區報到活動,在職黨員每年參加兩次以上社區活動。社區黨組織與駐區單位、行業系統通過同步開展活動、強化黨員教育等,實現互聯互通,達到‘以黨建促業務,以業務強黨建’的良好效果。”稷王社區“大黨委”書記馮忠民如是說。
社區工作人手不足,就集黨員之力;社區有發展之需,就集黨員之智;社區服務需求增加,就拓展黨組織服務功能。稷山縣在城區6個社區開展的“大黨委”建設,實現了對轄區內機關企事業單位、商會、樓宇等黨組織資源的全面有效整合,著力解決了黨員“不能管”“不好管”的問題,構建了社區黨建新格局,基層黨組織工作重心正逐步轉移到服務發展、服務群眾、服務黨員中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