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黨建】探索基層民主生動實踐 解鎖社區治理“幸福密碼” ——第五社區黨委關于全過程人民民主的探索實踐
開欄語
組織強,百業興,人民安。
近年來,我市圍繞全國城市基層黨建示范市建設,深耕“家門口”黨建品牌,持續在建強基層黨組織上用力、在推進強村富民上用心、在提升治理能力上用勁、在為民辦事服務上用情,把服務延伸到群眾身邊,架起黨群“連心橋”,打通為民服務“最后一公里”,讓黨旗在基層陣地高高飄揚。
為此,我們特推出《基層黨建》專欄,將陸續刊發“家門口”黨建品牌在服務機制、服務陣地、服務標準、服務支撐、服務平臺5個方面的特色亮點和經驗典型,為做好基層黨建工作提供參考借鑒。本篇為您帶來:服務機制篇—《探索基層民主生動實踐 解鎖社區治理“幸福密碼”—第五社區黨委關于全過程人民民主的探索實踐》。
探索基層民主生動實踐
解鎖社區治理“幸福密碼”
近年來,獨山子區金山路街道第五社區黨委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圍繞群眾的急難愁盼和多元化需求,聚焦社區治理的痛點堵點,不斷豐富社區治理全過程人民民主實踐內容和載體,實現了居民群眾從基層治理旁觀者到參與者的轉變。
01 黨建引領,讓社區治理
實現全過程人民民主“有方向”
堅持將黨的領導與社區治理全過程人民民主實踐有機結合,通過價值引領、凝聚共識提升基層治理實效。強化組織引領。搭建“1 6 N”三位一體群眾自治架構,做到“條”上組織體系順暢、“塊”上自治組織分類明晰,充分動員多方力量依法有序參與基層治理的積極性。強化把關定向。社區黨委通過明確議題來源、議事主體、議事程序、決策落實、過程公開等“五個明確”,確保從議題收集到成果落實評議等所有環節均由社區黨組織審核把關,實現黨的領導貫穿全過程。強化跟蹤落實。對協商議定事項,逐項明確責任主體、工作措施和完成時限,由社區黨組織牽頭組織進行事前、事中、事后全過程監督,確保工作形成有效閉環。
居民代表對居民議定事項落實情況進行跟蹤了解
02 健全機制,讓社區治理
實現全過程人民民主“有載體”
依托網格化管理系統,充分調動各方積極參與基層治理的積極性,持續拓寬社情民意反饋渠道,切實增強黨組織的凝聚力。拓寬議題收集渠道。線下在黨群服務中心和文化長廊設立群眾“說事點”,提煉形成各類協商議題160余項,真正做到問需于民。線上運用智慧黨建、居民微信群等信息化手段收集各類訴求建議35件,實現“隨時說事、及時辦事、事后查事”。豐富議事協商方法。圍繞群眾晾曬衣物、停車、環境治理等500余項訴求,通過“吾家議事廳”和“樓宇懇談會”等方式開展議事協商,切實拉進黨群關系,形成多層次、全方位的開放協商格局。完善聯動服務機制。以社區為平臺,堅持問題和需求導向,打造互動式普法“法治劇本殺”、體驗式普法“模擬小法庭”等“五式”普法項目,滿足社區和居民群眾多樣化、動態化需求。
組織青少年開展普法劇本體驗活動
03 完善流程,讓社區治理
實現全過程人民民主“有標準”
社區黨委通過明確居民自治流程規范,推進民事民決、民事民辦、民事民評,變“為民做主”為“由民做主”。民事民決,讓社區治理“順民意”。建立議事協商機制,凡涉及全體居民切身利益的重要事項均召開會議。為選取居民滿意的物業公司提升小區服務質量,第五社區業委會先后召開10余次碰頭會,最終引進了居民廣泛認可的優質物業服務企業,改善了小區環境衛生。民事民辦,讓社區治理“惠民生”。對應由居民自行組織實施的協商議定事項,社區黨委統籌協調、居委會具體落實、專家出謀劃策和居民廣泛參與推進問題解決。通過社區“搭臺”、居民“唱戲”,五區28棟居民籌集近20萬元資金,成功解決多年遺留的電梯更換、管線維修等問題,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層治理共同體格局不斷鞏固。民事民評,讓社區治理“聚民心”。按照“服務誰、誰評價”的原則,將黨務、居務、財務和各類重要事項落實情況通過小區公示欄、居民微信群等線上線下平臺向全體居民公開,暢通居民參與民主監督的渠道,扣緊了全過程人民民主的最后一環。
來源:紅色小油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