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盤水實施“五項行動”推進人才大匯聚 賦能社會經濟高質量發展
編者按:
今年以來,六盤水聚焦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對人才的迫切需求,堅持人才需求導向,立足抓引進、強培育、重使用、優服務,實施“五項行動”抓實“人才強市”戰略,以抓好高質量人才工作服務保障高質量發展。
需求摸底行動全覆蓋
針對當前人才工作面臨的底數不清、需求不明等問題,立足“四新”“四化”發展方向和產業轉型升級需要,制定《關于組織開展人才需求摸底排查工作的通知》,統一摸排標準,明確責任部門,集中力量、時間圍繞煤炭、鋼鐵、電力等延伸產業,教育、醫療、企業等各行業領域現有人才數量、專業層次和年齡結構等情況進行全面精準摸排,建立全市重點產業和行業人才底數臺賬、人才需求臺賬、年度引進和培育人才計劃臺賬“三本臺賬”,形成清單目錄,明確引才育才目標任務。依托家鄉“情節”,打好“感情牌”,通過教育、僑聯等部門重點摸排本籍在外工作、學習優秀人才,建立在外優秀人才庫,充分挖掘在外人才關心家鄉建設、服務家鄉發展的潛力,采取直接引進、柔性引進方式,引才回歸,助力家鄉建設發展。
制度創新行動全推進
緊盯現有政策的貫徹落實,對省市出臺的相關人才政策進行逐項梳理,定期開展人才政策落實情況監督檢查,把結果作為年度黨建工作成效考核的重要內容。結合摸排調研情況,對引而不用、育而不管、服而不優等薄弱環節,抓好空白政策的制定出臺,突出針對性和操作性強,修訂完善《六盤水市管專家評選管理辦法》《關于推動新時代六盤水人才工作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方案》《六盤水市人才分類評價辦法》,初步考慮將市管專家劃分為一類、二類,按照等次劃分發放專家津貼;權限下放,分領域分行業建立人才自主評價體系,不斷優化人才引進、評選程序、考核管理和服務保障等內容,每季度市人才辦聯合人社、教育等部門,采取走訪調研、召開座談會、第三方機構獨立評估等方式,開展人才政策實施效果“回頭看”,對人才政策實施情況進行總結評估,讓“真金白銀”政策落到實處,實現專家人才獲得感、榮譽感“雙提升”。
擴量提質行動全方位
以重點人才五年倍增行動計劃為抓手,緊緊圍繞重點產業急需人才、高素質技能人才、農村實用人才、教育醫療行業人才、青年人才等方面實現人才倍增,依托貴州人博會、數博會、妥樂論壇等重大開放活動,采取工學交替、校企雙師、東西部協作交流、技術咨詢、項目合作、“銀發精英”、“候鳥計劃”等方式,積極搭建產教融合、校企合作、跨省交流、返聘應聘等平臺,建立“傳幫帶”工作機制,深入實施名師、名醫、名匠等導師制培育青年人才工程,推進“師帶徒”培養模式,大力培養、柔性引進產業所需人才、高素質技能人才、行業所需人才、青年人才,全面提升重點產業、教育、醫療等領域人才隊伍建設。同時,聚焦全市十大農業特色產業,深入實施萬名農業專家服務“三農”行動、科技特派員和專家人才“訂單式”服務等行動,培養一大批“土專家”“農博士”“田秀才”。
服務優化行動全過程
探索人才服務專員制度,在行業主管部門、人才所在單位明確1名以上人才服務專員,制定標準化、可操作的服務機制,規范服務流程,積極主動為各類人才解決好子女就學、配偶安置、個人就醫、住房購房等實際困難,引導個人、企業、社會組織等參與到人才資本投入中,建立人才發展專項資金,形成多元化人才投入格局。用好授權的各項改革,給予人才更多的項目自主權、技術路線決定權,積極申報、建設國家級和省級重點實驗室、院士工作站、技能大師工作室等平臺載體,為人才干事創業提供更大的空間和舞臺,激發人才干事創新活力。同時,建立人才滿意度評價體系,通過電話訪談、入戶調查、網絡問卷等方式,廣泛聽取廣大人才的意見建議,不斷提升人才管理服務的效果,讓每一次服務都送到人才心坎上。
齊抓共管行動全動員
層層壓實各地各行業“一把手”抓人才工作責任,明確每年至少召開2次會議部署安排人才工作,形成組織部門、行業分管部門齊抓共管的人才工作機制。建立清單化調度機制,制定人才“引育管用”工作計劃,建立人才工作需求、服務、培養、使用“四類”工作清單,組建督導專班,對照四類工作清單開展臺賬化督導,定期對各地各部門人才工作開展情況和放權松綁等重點事項進行督查督導,對遇到的問題深入研究、及時答復,切實解決制約人才發展的突出問題。同時,根據不同部門的職能職責和發展定位差異,出臺《六盤水市人才工作考核辦法》,分類建立考核指標體系,細化考核內容,探索建立月調度、季評估、半年評、年終考考核模式,突出過程考核與結果考核相結合,充分發揮人才考核“指揮棒”作用,激發人才創新活力,為高質量發展釋放無限人才紅利。(六盤水市委組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