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黨建服務“小平臺”做實人才凝聚“大文章”(搭建黨建工作平臺)
紅網時刻新聞 通訊員 陳靚 長沙報道
東湖街道位于長沙市芙蓉區最東邊,區域面積10.0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7.61萬人,院士6名,副高級及以上人才1275名。針對轄區科研院所、高校集中駐扎,高學歷高層次人才多,資源優勢突出等特點,在芙蓉區委組織部、人才辦的指導下,東湖街道攜手芙蓉先鋒共同體成員單位,探索黨管人才的新思路、新辦法,搭建“院士專家大講堂”學習交流平臺,將黨建服務延伸到人才家門口,推動黨建引領下的人才精細化服務。
搭建平臺,打造人才“大客廳”
搭建多層次、寬領域、高水平的“院士專家大講堂”學習交流大平臺,組建由官春云、印遇龍、鄒學校、劉仲華、柏連陽、單楊院士及團隊為主的院士講團;由芙蓉先鋒共同體成員單位及轄區種業產業鏈專家學者、科技工作者為主的專家講團;由區直相關部門黨員領導干部為主的政策解讀講團。平臺集院士之堂、傳名家之言、普大眾之需,求俊才之德,通過定期舉辦理論宣講、學術研討、政策宣傳、咨詢服務、項目對接等活動,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科技創新高地,推動隆平片區建設,助力芙蓉區打造好黨員干部、青年學子的“加油站”,政企、社企學習交流的“連心橋”。形成匯總熱點需求、交流服務經驗等多方位人才“大客廳”。
服務專員聯系走訪第二十屆中央候補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劉仲華
組團問需,服務人才常態化
組建“人才智庫”,設立服務專員聯系服務專家機制,在申報項目、爭取資金方面給予政策支持,使專家人才愿意干、下得來、干得好。傾聽心聲,回應關切,解決各類急難民生問題,做到惜才愛才有溫度,切實營造高品質的人才生態,讓東湖成為各類人才的“此心安處”。如開展環境綜合治理,拆除水稻所片區等地塊歷史違建17處,約9021平米,拆除違章亭棚69個。改善生活環境,改造喇叭口,增設車位35個;提質農科院農貿市場和韶光綜合文化服務中心,新增無障礙設施23處。紅旗水庫、泉壩垅水庫提質建成居民家門口的生態公園。居住環境得到亮化美化,東湖逐漸成為人才安居樂業的“無憂之地”。
黨的二十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湖南省農科院黨委書記柏連陽在東湖街道宣講黨的二十大精神
拓展功能,反哺社區共融合
推進人才與社區共融,培育持續發展的內生動力。邀請柏連陽院士等科技工作者、田冰川等企業家為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科技創新高地“種業硅谷”出謀劃策,助力岳麓山實驗室建設,助推經濟發展;舉辦“芙蓉夜話”,共商自貿區發展之新機遇,共展芙蓉高質量發展之新作為,共探具有芙蓉特色的自貿試驗區新模式;參與社區理論宣講、科學技術普及、企業沙龍等活動15場,以自身擁有的專業資源反哺社區,為居民提供了更多專業化的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