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新時代數字黨建的著力點(數字黨建思路)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互聯網是我們面臨的“最大變量”。黨的十九大報告將“加快建設數字中國”作為適應數字時代發展的重要舉措,并要求“善于運用互聯網技術和信息化手段開展工作”。其中,數字黨建是數字中國建設的題中應有之義。所謂“數字黨建”,是指在計算機、網絡通信等現代技術支持下,推動黨組織信息收集與發布、黨員教育與監督管理等黨務管理工作實現數字化、網絡化。當前,數字黨建應從陣地平臺化、思想可視化、組織矩陣化、功能模塊化、制度集成化和方法智能化六個方面重點著力。
陣地平臺化。陣地平臺化是黨組織將網絡技術和數字技術嵌入原有的黨建工作體系,通過組織結構和工作流程的優化重組,實現教育宣傳、黨務管理、組織生活、互動交流、黨風監督等黨建功能和黨務工作的聚合。相較于傳統的黨建陣地,陣地平臺化具有五個重要特征:一是黨建工作集成化。黨建陣地平臺可以將與黨建相關的工作集成在一個平臺。二是黨建工作靈活化。基于互聯網技術的陣地平臺能夠超越地域時空的限制,打破部門層級的割裂,有效應對黨員在線管理、遠程服務和網絡教育等問題。三是黨建工作數據化。陣地平臺在發揮黨員服務、黨員管理、組織生活、黨風監察等黨建功能時形成的大量數據,可以用于對各類相關問題的決策研判。四是黨建工作標準化。陣地平臺的集成化、數據化主要依靠統一標準體系的建立。五是平臺的開放化。根據不同組織的現實需求,陣地平臺應以開放的姿態為平臺未來的迭代升級預留技術空間。
思想可視化。思想可視化主要是指數字黨建能夠運用圖示技術把本來不可視的抽象內容呈現出來,或運用數字虛擬技術復制、還原、再現、遠程操控那些能夠作為思想載體的實物、場景,從而將需要傳達的思想或精神以直觀、可見的方式傳達給受眾。被可視化的思想更有利于被受眾感知、理解和記憶,從而有效提高信息加工和傳遞的效率。近年來,可視化交互技術在數字化黨建館或革命歷史博物館中已被廣泛運用。動態交互技術能夠構建一套動態全景虛擬展示系統,讓展覽館在突破時空局限的同時增強互動性。沉浸式、可視化虛擬現實特有的仿真性質,能夠增加相關黨建知識的趣味性和可讀性。
組織矩陣化。互聯網等信息技術的開放性、離散性打破了傳統的層級信息傳遞方式和資源分配模式,要求黨建工作適當縮減管理層級、拓寬管理幅度、增強協同合作。矩陣化的組織結構適合臨時性的攻關任務與橫向合作,突破原有的層級、部門和地域的界限,形成跨部門、跨層級和跨地域的網絡化互動;增強各黨支部、黨小組之間的資源共享、信息共享、經驗共享,促進不同黨組織之間的經驗交流和資源整合。互聯網技術和數字技術驅動下的組織矩陣化,能使不同類型的黨組織之間的資源力量更加透明和對稱,從而增強橫向組織之間整合資源的可獲得性。
功能模塊化。功能模塊化的核心要旨是在對一定范圍內不同類型、不同規格的產品進行功能分析的基礎上,劃分并設計出一系列功能模塊,通過模塊的選擇和組合構成不同的產品,以滿足市場和不同服務對象的需要,其突出優勢符合數字時代平臺架構標準化與個性化有機結合的需求。一般而言,常規功能模塊旨在為用戶提供方便快捷的黨務管理和黨務服務,提升黨員日常管理和教育學習的便利化和有效性,提高紀檢、組織、宣傳、統戰、黨史黨建等黨委部門的協同性。自定義功能模塊則由用戶根據本單位黨組織的具體情況,并結合黨建工作的客觀需要,自定義添加有關內容。常規功能模塊和自定義功能模塊的有機結合,使數字黨建工作既涵蓋了黨建的主要功能并滿足了多數用戶的一般需要,也兼顧了不同單位、行業和層級黨組織的特點及特殊需求,還為黨建工作與時俱進、動態更新智慧黨建平臺提供了便利。
制度集成化。制度集成化是對制度框架內各項規則的再整合,以提高制度效能。該整合過程既不同于匯聚,也不同于融合。一方面,它不是各集成要素的簡單堆積,而是按照一定的集成模式、方法所進行的構造與組合,目的在于通過要素間的互嵌,實現優勢互補,進而大幅度提高整體性功能,并滿足環境變化的需要。另一方面,各集成要素的互嵌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以競爭互補的方式選擇自身最適宜的功能。具體而言,制度集成具有三個特性:系統性、整體性、協調性。系統性要求組織工作數字化過程中的各項制度必須堅持系統思維、強化頂層設計,并著力解決制度創新零散化、碎片化問題,確保各項制度創新之間的有機銜接、互相支撐。整體性要求樹立全局觀念,整體地設計、系統地研究,提出一攬子制度創新方案,即并非部分功能的數字化,而是整體功能的數字化、信息化和智能化。協同性要求相關制度與配套制度協同推進,注重各項制度的互補性、關聯性與耦合性,使各項制度能夠上下順暢、左右貫通、前后呼應、內外協調。
方法智能化。數據和算法是數字黨建方法智能化得以實現的兩大基石。在大量的數據基礎上,通過特定算法實現精準高效管黨治黨的目標。方法智能化的前提條件是大量綜合性數據的累積,這要求數字黨建平臺具有相對的開放性,能夠讓其他互聯網平臺的多源數據匯集其中。因此,要構建廣泛的數據共享機制和數據交互機制。智能化的管黨治黨方法具有多重優勢:一是縮短信息傳遞鏈條,加速信息的交互流動,形成網絡化的傳播路徑,提高信息傳遞的效率和質量,避免信息因傳遞鏈條過長導致的損耗。二是重塑組織之間的運行模式。在傳統模式下,黨組織之間的縱向聯系較為活躍,橫向、斜向和網絡化的聯系相對較弱;而數據的網絡化流動必然帶來各級黨組織之間網絡化聯系的增強,這就需要重塑不同層級、不同區域和不同部門之間的運行模式以適應新形勢。三是智能化方法有助于提前預判趨勢、輔助組織決策,并提升決策科學性和精準性。通過智能化手段,可以構建不同模型測算下的風險預警體系,有助于黨組織快速應對風險。
(作者單位:福建師范大學經濟學院)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顏隆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