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三”模式推動離退休黨建融入城市黨建工作大局(離退休黨建融入城市基層黨建)
隨著離退休干部黨員日益增多,賀蘭縣堅持黨建引領,創新組織建設,創設特色載體,打造品牌亮點,全力推動離退休黨建融入城市黨建工作大局,讓桑榆力量在社區治理中釋放紅色動能。
因地制宜,應建盡建
實施三類組織設置
一是規范組織設置。結合離退休干部的個人意愿、身體素質、年齡狀況和居住情況,優化離退休黨組織設置。在行政事業單位,成立建制型機關離退休黨組織29個。在離退休黨員居住地,成立小區(網格)離退休黨支部55個。根據老干部興趣愛好、專業特長,在老科協、老年大學等成立“三緣型”離退休黨組織13個。二是規范組織活動。鼓勵各類離退休黨支部開展支部聯建活動,社區離退休干部黨支部的組織生活、主題黨日、志愿服務等納入社區黨建工作統籌安排,同步開展理論學習、紅色教育、政策宣講、家風傳承、矛盾糾紛調解等活動,并選派黨建指導員55個,指導離退休黨支部規范化建設。三是強化經費保障。創新實施離退休黨建項目管理,征集各類離退休黨支部黨建項目申報書21個,按照“主題鮮明、目標明確、特色突出、群眾認可”評審標準,對天鵝湖社區“銀領益家”、如意湖社區“桑榆賦能,共治共建”等10個項目立項,給予2000元-5000元經費支持,撥付項目資金4.3萬元,緩解離退休黨支部經費不足問題。撥付書記、委員補貼43.6萬元,充分調動離退休黨員工作積極性。
整合資源,共建共享
打造三級紅色陣地
完善“縣級老年大學 公共場館 社區”陣地體系建設,累計投入300多萬元,在老年大學本校、親水嘉苑教學點打造黨建聯盟基地2個,在圖書館、體育館、文化館打造老年活動陣地3個,在社區黨群服務中心融入老干部活動室、老書記會客廳等特色功能室15個,在小區(網格)打造黨支部陣地21個,實現學習有場所、活動有陣地、交流有平臺。以提升老干部管理服務水平和助推作用發揮為目標,堅持陣地共建共享理念,在社區高標準建成說事議事室、書畫室等,精心打造黨性教育“紅色氧吧”,為老干部“補鈣充電”,形成了集學習教育、文體娛樂、服務保障為一體的綜合性陣地。吸納200多名退休老黨員到社區黨組織報到。目前,全縣老干部活動陣地實現社區全覆蓋,正逐步向小區(網格)延伸,離退休黨員充分先鋒模范作用,利用他們自身經驗優勢和威望優勢,建銀發環衛隊、銀發宣講團、銀發調解隊、銀發文藝隊等,積極參與小區改造、志愿服務、扶貧幫困、政策宣傳、文藝表演等工作,成為社區居民的“傳聲筒”和社區建設的“探照燈”
創新載體,培塑典型
提升三銀品牌內涵
一是打造“銀色先鋒”黨建引領品牌。組建銀發黨史宣講團,深入學校、村(社區)開展紅色宣講50場。錄制離退休老干部訪談錄8期,線上講述愛國初心故事。老黨員發揮特長優勢,以“書、寫、誦、唱、舞”等方式,精心排演《長征組歌》等文藝節目,就近開設“涼亭黨課”“板凳課堂”,帶領廣大黨員、社區居民唱紅歌、聽黨史,傳承紅色基因。疫情期間,組織老干部、老黨員264人,深入17個社區承擔78個卡點防疫任務,用銀發擔當凝聚起抗擊疫情強大合力。殷正勤等12名退休干部獲市、縣優秀共產黨員榮譽稱號。二是打造“銀輝賀蘭”志愿服務品牌。制定《“銀輝賀蘭”離退休干部志愿服務促進和保障措施》,完善銀發人才庫信息,在老干部活動中心設立離退休干部志愿服務孵化站,堅持就近就地原則,匯聚社區治理銀色力量,成立“俏夕陽”“耆光義彩”等老年志愿服務隊15個,打造“銀耀田間”“朝陽大媽”等一批代表性志愿服務品牌,組織開展“我為賀蘭添光彩”百件實事好事活動。三是打造“銀霞賀彩”文化養老品牌。積極協調整合部門、村居、企業等辦學資源,大力推行“一校三館多點”辦學模式,設立教學點11處,全力打造文化養老核心陣地,辦好家門口老年大學。圍繞民族團結、鄉村振興等主旋律,新編排舞蹈、寧夏說唱等節目,每年舉辦各類文藝演出、書畫攝影展50余場次,展現賀蘭離退休干部與黨同心精神風貌。
供稿:吳佳臻 責任編輯:吳佳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