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省大連市探索黨建引領志愿服務新路徑(黨建引領 志愿服務)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健全新時代志愿服務體系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為推進新時代志愿服務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近年來,遼寧省大連市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關于志愿服務工作的部署安排,不斷完善制度機制,壯大隊伍力量,豐富活動項目,加強陣地建設,努力推動志愿服務事業蓬勃發展。截至目前,大連市注冊志愿者人數101萬人、志愿服務隊伍1691支,志愿服務項目6162個。
大連市堅持黨建引領志愿服務,聚合社會力量,立足城鄉社區,發揮基層黨組織引領和黨員帶頭作用,積極探索“黨員 社工 志愿者”“社區黨建 志愿服務”等融合模式,把志愿服務作為牢記初心使命、踐行黨的群眾路線的重要載體,涌現出長利社區、黃河社區等眾多先進典型。
基層治理“齊用力” 為民服務“零距離”
大連市中山區桃源街道長利社區轄區為無封閉物業小區,轄區老人孩子多、流動人口多、特殊群體多、社區治理難題多,單位資源少。社區黨委始終堅持把社區作為志愿服務的主陣地,圍繞“黨建引領、網格治理、志愿服務”三條主線,形成“四三二一”志愿服務機制,以共建推進共治、以共治促進共享,切實形成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合力。長利社區黨總支書記張麗萍被評為全國勞模、全國優秀黨務工作者、中國好人,推行“導師幫帶制”,切實發揮優秀社區黨組織書記的傳幫帶作用,全面提升基層黨組織建設水平。
打通四條訴求渠道,提升志愿服務精度。社區黨委以網格為單位,組織發動轄區黨員、志愿者開通“嘮嗑隊聊事、網格員記事、議事會論事、民意訴求接待室說事”四條訴求渠道,建立社區黨建引領志愿服務“一網格、兩架構、四級管理”體系,做到志愿服務“一張網”、居民訴求“一本賬”,累計收集解決各類問題和建議800余件,先后投資500余萬元,在居民小區內建立“張麗萍工作法”教育實踐基地等“五個黨建陣地”,將垃圾山變成1000平方米“居民健身游園”和800平方米“紅色氧吧”。
探索三種服務途徑,拓寬志愿服務廣度。社區黨委結合“公益110”志愿服務項目,探索出三種志愿服務途徑。堅持全員化服務,聚焦居民群眾“十送”服務,將民政、老齡、計生、再就業等服務事項具體化,使志愿服務和文明創建同步推進。堅持群體化服務,針對轄區黨員采取“七心式”服務模式,凝聚黨心民心,激發群眾內生動力。堅持個性化服務,面向轄區特殊群體開展“特需性”服務,與中山區初心社會發展服務中心合作,探索“黨員 社工 志愿者”融合發展模式,打造“向日葵”公益小課堂、情系“孤老殘”、秋菜“幫幫忙”等“小而美”志愿服務項目,得到居民的喜愛與認可。
建立兩個調解平臺,挖掘志愿服務深度。社區黨委搭建“百姓之家”群眾工作站和“和合”矛盾糾紛調委會兩個調解平臺,充分利用13名網格員專業能力帶動十幾支志愿者隊伍系統化志愿開展矛盾糾紛調解,在實際工作中用活群眾做群眾工作的辦法。三年來,社區累計受理民事糾紛354起,調解成功率達98%,真正做到“小矛盾不出樓院、大矛盾不出社區”。
建強一支服務隊伍,加大志愿服務力度。作為資源較少的純居住型社區,長利社區黨委注重挖掘轄區服務資源,依托社區11個社會組織組建一支300多人為骨干、1000多人參與的志愿服務隊伍,涉及文體活動、醫療保健、設施維修、環境治理、理論宣講等領域,建立起“一對一、多對一”的幫扶機制,累計服務9000余人次。長利數碼攝影協會,為弱勢群體提供了證件照、全家福“義拍”服務;長利集郵協會突破小眾文化,進樓院、進企業、進學校,用“方寸”講述黨史故事和家國情懷;長利老軍醫服務隊十幾年如一日為居民送醫、送藥、送診,他們有專業、有熱情,在社區有口皆碑。轄區涌現出1位“中國好人”和2位“大連好人”,志愿服務蔚然成風。
黃河社區組織轄區青年志愿者開展集中培訓。
“黨建 志愿”組合拳 “紅色因子”有花開
大連市西崗區人民廣場街道黃河社區黨組織書記周元發揮年輕書記作用,秉持“七攜手”黨建理念,以落實為民服務需求清單、資源清單、項目清單“三項清單”為抓手,打造“社區黨建 志愿服務”模式。
理論宣講志愿服務,讓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社區黨委牢牢把握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一主線,充分利用大連市早期黨組織活動教育展示基地這一平臺面向轄區居民群眾普及大連地區早期黨組織的革命歷史和英雄事跡。大力開展“不忘初心憶黨史”理論宣講志愿服務,為轄區企事業單位廣大黨員干部和群眾,特別是青少年群體深入學習了解黨史和革命史,開展愛國主義革命傳統教育提供陣地和資源。截至目前,已累計服務40000余人次。切實做到讓黨史知識、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把基層宣講陣地建設成為團結教育引導群眾的精神家園。
黨員志愿服務,為社區志愿服務注入“紅色因子”。社區黨委積極調動轄區在職黨員、骨干黨員等志愿服務力量,常態化開展“在職黨員進社區”活動,為社區志愿服務注入“紅色因子”,架起黨群“連心橋”,走好“基層路”。堅持“區—街道—社區—網格”四級聯動,廣泛組織動員轄區1200余名在職黨員、社工、企事業單位職工、樓長和志愿者等網格工作力量,開展“清理樓院、美化家園”志愿服務活動,打造環境舒適、美麗宜居的幸福“美”社區。
聚焦群眾需求,推動志愿服務常態化、便利化、精準化。以落實為民服務需求清單、資源清單、項目清單“三項清單”為抓手,聚焦居民群眾所想所需所盼,把滿足需求與引領需求結合起來,積極對接轄區共建單位,匯聚社會各方面力量,招募并建立王官升“小善大愛”、王金海法律咨詢和朋朋修腳等專業志愿服務隊10余支,組織開展扶貧幫困、矛盾化解、反詐宣傳、巡邏巡防、愛心義診義剪、法律普及、心理咨詢、青少年安全救護培訓等系列志愿服務活動,讓轄區居民深刻感受到志愿服務就在他們身邊。
弘揚時代新風,讓文明之花處處綻放。社區黨委利用春節、清明節、端午節等傳統節日,組織志愿者深入社區網格開展“墨香迎新年 春聯‘廉’萬家”“青團寄親思 清風韻民俗”等主題活動,進一步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斷豐富居民群眾節日文化生活。攜手西崗區“兵王到家”志愿服務隊開展義務維修進樓院活動,邀請有一技之長、志愿服務群眾的優秀退役軍人代表定期上門入戶為有需要的群眾提供家電維修、公共設施維護等貼心服務,展現了新時代退役軍人“退役不褪色”的崇高風采,受到居民群眾的廣泛好評。
長利社區“濃濃鄰里情 歡樂慶元宵”十九載主題活動。
長利社區、黃河社區僅是大連市社區志愿服務先進典型的縮影,像這樣的社區還有很多……大連市將以《意見》為指引,深入貫徹落實全國健全志愿服務體系工作部署推進會會議精神,推動各區市縣把社區作為志愿服務的主陣地、主場景,與基層治理、百姓生活深度融合,推出更多易參與、好上手的“小而美”項目,方便群眾就近參與志愿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