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建聯建推動文物保護利用、紅色基因傳承(黨建引領文物保護工作)
這是一次別開生面的黨建聯建活動
是一次深刻而生動的支部組織生活
是一次賡續紅色血脈的黨史學習教育實踐
日前,楊浦區文化和旅游管理事務中心(文物管理事務中心)黨支部來到上海理工大學,與上海理工大學基建處黨支部簽署了黨建共建協議,同時參觀了重新修繕的劉湛恩故居,并向上海理工大學贈送了《信仰——上海楊浦紅色文化微旅行打卡攻略》。
今后,兩個支部將通過黨建共建活動平臺,分享工作資源、交流工作經驗、解決實際問題,實現黨的建設與單位發展良性互動,達到推動發展、服務群眾、凝聚人心、促進和諧的目標要求,形成“共建組織、共抓隊伍、共享資源、共謀發展”的黨建工作新格局。
一直以來,楊浦區文化和旅游管理事務中心(文物管理事務中心)和上海理工大學基建處都保持著密切的合作關系和良好的合作氛圍。雙方在文物保護利用、文化資源傳播、紅色黨史宣傳等方面的合作,已經產生了較好的成果。
滬江大學近代建筑
上海理工大學是一所具有悠久歷史、深厚的學術氛圍和進步的紅色印記的大學。學校歷史可以追溯到1906年在上海浦江之濱創建的滬江大學。
作為一所擁有百余年歷史的高校,上海理工大學校園內30余幢歷史建筑群組成了上海高校中規模最大的歷史建筑群。2019年10月7日國務院(國發[2019]22號)《國務院關于核定并公布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通知》,滬江大學近代建筑被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熱播紅色電視劇《覺醒年代》也曾在這片歷史建筑群內取景。
近年來,在上海市楊浦區文化和旅游局(區文物局)的指導下,區文旅中心(文物中心)針對上理工的文物保護工作特別制定了方案,積極推進文物“四有”工作開展,對文物本體的重要保護部位進行了確認、建設控制地帶范圍的劃定、設置文物保護標志和文物建筑可閱讀二維碼、建立文物保護和修繕檔案、協調保護管理機構的職責等。同時對文物歷史信息進行挖掘和整理。
區文旅中心(文物中心)表示,下一階段文物保護和利用工作將依據校方整體保護規劃,開展文物環境及相關景觀整治工作,完善與保護利用相關的基礎設施建設。
劉湛恩故居
上海理工大學還擁有劉湛恩故居等紅色地標,是黨員們傳承先輩遺志、賡續紅色血脈的重要黨史學習教育場景。活動當天,區文旅中心的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們與上理工基建處的黨員們一起參觀了剛剛修繕完成的劉湛恩故居。在這棟紅磚白窗的老建筑里,滬江大學首任華人校長、中國近代著名教育家、愛國志士劉湛恩曾在此居住十年之久。時光荏苒,上海理工大學的師生們不僅守護著這座意義非凡的老建筑,更是代代傳承著血脈里寶貴的紅色文化基因。
在歷時一年多的修繕工程后,上海理工大學舉全校之力打造的劉湛恩故居于今年6月底重新亮相。湛恩故居修繕工程是公布為國保單位后第一個修繕的文物建筑,市、區文物局和楊浦區文物管理事務中心對本項目修繕高度重視,提供了許多專業建議和工作支持。
兩個支部的黨員們走進劉湛恩故居,沿著木質樓梯走入二樓的劉湛恩生平展,仿佛置身于歷史長河之中,感受到劉湛恩老校長為了教育事業和民族復興所做的艱苦卓絕的努力和斗爭。一樓展廳,《丹心向春暉——上海理工大學紅色文化主題展》通過剪影方式,融合了學校發展史上重要的事件和人物、文化脈絡、地標建筑等元素,詮釋了一代代上理人的報國故事。
在劉湛恩像前,區文旅中心向上理工基建處贈送了新出爐的《信仰——上海楊浦紅色文化微旅行打卡攻略》,包含楊浦區最具有代表性的11處紅色文化地標,其中之一就是劉湛恩故居。今后,在楊浦區各個街道和景點景區、文旅場館,都會擺放這本打卡攻略,市民游客可以依據攻略的指引前往楊浦區各個紅色文化地標打卡,并獲得場館蓋章,成為一本非常有紀念意義的“紅色地圖”。
接下來,共建雙方將一起繼續深入發掘滬江大學百年紅色文化底蘊和革命先輩事跡,創設紅色文化展陳,深化革命文物研究、歷史資料發掘和愛國精神傳承,重點謀劃劉湛恩故居、上海理工大學歷史保護建筑群等紅色地標和文物建筑的宣傳推廣工作。更要以黨建為引領,推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滬江大學近代建筑保護和活化利用工程,共同為創建上海楊浦生活秀帶國家文物保護利用示范區做出努力。
供稿:楊浦文旅
編輯:楊曉梅
楊浦區融媒體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