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鄧南街鞋尖村黨建引領走出鄉村振興“多彩”幸福路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記者陳泉、通訊員張曼、吳鴻程)鄉村,是希望的田野,承載著無數的夢想與憧憬。在新時代新征程上,黨建引領如同一盞明燈,照亮了鄉村振興、村灣治理的前行之路。今年來,武漢經開區鄧南街道鞋尖村學習運用好“千萬工程”經驗,圍繞“百村先行、千村提升”計劃各項工作要求,通過“共同締造”理念扎實開展“鄉村振興先行村”創建工作,一步步走出鄉村振興“多彩”幸福路。
圖為:鞋尖村道路整潔干凈村莊綠化錯落有致。
抓黨建、強堡壘,種好“責任田”
“火車跑得快,需靠車頭帶。”面對鄉村振興的大潮,鞋尖村堅持黨建引領,全村黨員干部沖在一線、干在實處,持續抓“黨建 班子建設”不斷提升基層組織力,嚴格落實“三會一課”,有效提升全村黨員干部理論素養。此外,鞋尖村通過抓“黨建 組織引領”不斷增強基層戰斗力,形成“黨員帶頭、志愿者響應、群眾參與”響應機制,村兩委干部工作中做到五個“一”,即走訪一遍、談心一次、問計一輪、幫扶一些、表彰一批。
圖為:積極推行黨員中心戶聯戶制度常態化收集匯總民情民意。
在推行黨員中心戶聯戶制度中,村里不僅健全了“村黨支部—村民黨小組—黨員中心戶”三級組織體系,還推選出16戶黨員中心戶,每名有能力的黨員包聯10戶左右村民,常態化收集匯總民情民意。
在種好個人“責任田”時,村“兩委”干部從村情實際出發,科學制定抓黨建促鄉村振興“作戰圖”,明確發展路徑,成為發展開路人、致富帶頭人、群眾貼心人。持續拉近黨群、干群關系,鼓勵帶動了村民領辦為民服務事項,為鄉村發展助力,形成服務群眾時“事事有人管、事事有回應”良好機制。
抓治理、促和諧,樹好“新風尚”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鞋尖村始終以民為本,心系群眾,深入了解村民的所思所想、所憂所盼,把村民群眾的利益放在首位。堅持抓早抓小,把維護村灣和諧穩定作為“頭等大事”,今年來,全村化解各類矛盾糾紛15起,真正做到了小事不出村,矛盾不隔夜。
該村圍繞“共同締造”理念,組織群眾通過村民協商議事會結合村級實際,制定了《鞋尖村村規民約》,逐步革除講排場、比闊氣等陋習,弘揚喜事新辦、喪事簡辦、厚養薄葬、勤儉節約的鄉風文明新風尚。為激勵先進,鞭策后進,該村組織群眾自評、家庭互評、民主測評,對選出的最美家庭、十星級文明戶進行通報表揚,進一步營造鄉風文明、和諧共處的村灣氛圍。
圖為:村“兩委”深入了解村民的所思所想、所憂所盼。
此外,鞋尖村依托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深化國企聯村聯建,以群眾需求為導向,持續以“文明橙”釋放新活力,全年開展走訪慰問、健康義診、清潔家園、安全巡查等志愿活動32場,各類文化活動10余次,豐富了廣大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營造了干凈、整潔、有序的生活環境。
民有所需,我有所應,群眾需求在哪里,服務就延伸到哪里。面對群眾的急難愁盼,鞋尖村持續深耕網格精細化治理,推動基層治理實現由“粗”到“細”,由“細”到“微”的提升,讓服務更暖民心。今年來,該村常態化開展水電費代繳、話費代充、藥物代購、快遞代收等日常小事超百余次,得到了廣大群眾的熱烈歡迎和點贊。
抓發展、共商議,締造“幸福林”
“一人走百步不如百人走一步。”鞋尖村借助共同締造試點擴面契機,線上線下與群眾拉家常、聽群眾說困難,全面摸排群眾需求。在入戶走訪了157戶326人后,收集村民共性意見23條,個性需求20條,其中村民對壯大村集體經濟,提供就近就業的需求有著強烈的意愿。
圖為:“村增萬樹”項目現場。
為進一步壯大集體經濟,不斷拓寬村民就業渠道,改善村民生產生活條件,鞋尖村結合村灣規劃,實施“村增萬樹”項目,利用未承包的“四荒地”,栽植各類經濟苗木6018株,為村民在家門口打造梅園花海、銀杏樹林、花椒種植基地。此舉不僅對89.07畝荒地完成了“綠化”改造,也進一步解決了村民的勞務需求。
同時,為盤活土地資源,村里引進兩家企業和三家實體農業經營公司,成功流轉土地1696畝。目前,鞋尖村建立了自己的村級勞務隊,成立了勞務公司,并依托國企聯村合作,承接各類勞務外包,為村民擴寬就業渠道。
圖為:鞋尖村航拍圖。
鞋尖村黨支部書記表示,將在街道黨工委的指導下,以黨建為引領,持續聚焦鄉村建設、基層治理和產業發展,用好產業致富紅人、砌工巧匠能人,通過示范引領、鄉賢助力,發動村民出地、出智、出力,把鞋尖村建設成為真正的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共同富裕的和美村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