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組織黨建三重功能辨析(社會組織黨建三重功能辨析報告)
伴隨著改革開放進程中經濟社會及民主政治建設的不斷發(fā)展,社會組織日益發(fā)展壯大,成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重要建設力量。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對社會組織黨組織的建設,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對實踐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針對性部署,不斷推動社會組織黨建工作向更高水平邁進。
社會組織黨建是黨社互動的重要形式,是基層黨建工作的重要內容。明晰社會組織黨建的功能及其邏輯關系,對推動社會組織黨建工作方式和內容的創(chuàng)新,不斷提升黨建工作有效性,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第一,政治功能是社會組織黨建的根本功能。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我們黨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講政治是突出的特點和優(yōu)勢”,“黨的政治建設是黨的根本性建設”。逐漸壯大的社會組織是黨的基層建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社會組織能夠成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力量,關鍵就在于充分發(fā)揮了黨建的政治功能,使社會組織能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以確保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不斷完善。
社會組織黨建的政治功能體現在以下方面。一是對社會組織發(fā)展方向的引領。黨的基層組織在宣傳黨的主張、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等方面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戰(zhàn)斗堡壘作用。通過嚴肅黨內政治生活,有利于不斷提升社會組織的組織力,確保社會各個組成部分朝同一方向建設。二是對社會組織意識形態(tài)工作的引領。社會組織黨組織應做好基層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fā)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不斷加強理論武裝,統一思想,始終保持黨員思想的先進性。三是社會組織黨建的發(fā)展亦是對黨的基層建設的完善和補充。通過對黨員隊伍的統籌管理,加強黨員教育,明確了正確的政治方向,夯實了黨在社會組織中的政治核心地位。社會組織黨建是增強黨的階級基礎、擴大黨的群眾基礎、鞏固黨的執(zhí)政基礎的重要法門。
第二,社會功能是社會組織黨建的內核及旨歸。社會功能是社會組織黨建的深層內核。社會組織將廣大人民群眾聚集起來,從事著社會公益事業(yè),提供著各式各樣的社會服務。社會組織在與人民群眾密切聯系、為人民服務中發(fā)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也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黨來自于人民,植根于人民,代表著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其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人民性即是中國共產黨的階級本性。因此,社會組織與黨組織之間具有共同的價值取向,皆以實現公共利益為目標,人民性是二者的共同旨歸。
一方面,社會組織黨建有助于廣大群眾自下而上傳達聲音。在傳統的政府與群眾的互動中,主要依靠自上而下的模式,政府分擔了大部分的社會責任,群眾直接表達其需求和意志比較困難。社會組織的建立與發(fā)展為廣大群眾表達意愿提供了一條新的渠道,通過發(fā)揮信息整合功能,實現了政府與群眾間的雙向互動。另一方面,社會組織黨建給予廣大群眾更多參與公共事務的機會。社會組織號召成員參與社會管理、社會監(jiān)督,在基層治理格局中發(fā)揮好協同作用,進一步拓展了社會組織參與協商民主的空間,打通了社會組織參政議政的渠道,為穩(wěn)步推進社會主義民主向前發(fā)展奠定了堅實的社會基礎。
第三,建設功能是社會組織黨建的必要功能。社會組織黨組織不僅是黨的基層建設的戰(zhàn)斗堡壘,同時也肩負著培育社會組織的重要責任,是建設社會組織的重要力量。目前,由不同群體自發(fā)組成的各種社會組織還有待發(fā)育完善,對于社會組織的建設、運行、發(fā)展等方面認知也有待加深。社會組織黨組織必須要發(fā)揮其建設功能,保障社會組織能夠健康有序地發(fā)展。
當下,通過“組織嵌入”“人事嵌入”等方式,黨組織實現了在社會組織中的全面覆蓋。雖然在數量上已取得不錯的成績,但仍未突破黨建高質量發(fā)展的難題,在實踐過程中依然存在黨務工作流于形式,如“重建黨、輕黨建”等現象。因此,社會組織黨建要發(fā)揮好建設功能,起到凝心聚力作用,既要樹立起社會組織成員的黨建意識,也要為社會組織提供一定資源支持。一是利用社會組織黨組織的政治功能,更好地發(fā)揮其建設功能。首先,要在社會組織黨員之中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加強黨性教育,增強黨員的責任擔當。其次,社會組織黨組織要做好自身黨務工作,發(fā)揮先鋒模范作用,從而引領整個社會組織向好發(fā)展,帶動全體成員樹立起“抓黨建就是抓發(fā)展,抓好黨建促發(fā)展”的意識。最后,社會組織可以通過黨務、業(yè)務的合作共建,在工作中不斷發(fā)現、栽培優(yōu)秀組織成員。要不斷提高黨員的專業(yè)性,同時也吸納更多優(yōu)秀專業(yè)人員成為黨組織的一分子,進一步壯大基層黨組織。這不僅有助于黨務、業(yè)務工作形成合力,更能夠促進黨組織在社會組織中的有效融合,實現從“嵌入”到“內生”的轉化。二是創(chuàng)造性開展社會組織黨建工作,充分整合轄區(qū)內各類資源。首先,在社會組織建設過程中,尤其是成立初期,黨組織作為社會組織的堅實后盾和堅強領導核心,應通過提供資金、技術等資源支持以保障社會組織的順利運行,并且利用黨組織的權威性和公信力增強社會組織的公眾認可度。例如,當前在多地開展的社會組織孵化園,為社會組織提供了資金支持、活動場地及專業(yè)指導。其次,社會組織黨建可以根據各自不同性質、特點,創(chuàng)新黨建方式。例如,合理運用“互聯網 黨建”,打破地域、場地帶來的限制,將黨建真正落實到實踐層面。最后,在社會組織黨建工作中,應注重保持社會組織的獨立法人權利,維護其獨立性、自主性。要確保黨建與社會組織需求不脫離,始終堅持社會組織健康發(fā)展與增強黨的影響力相結合原則,合理有效地發(fā)揮社會組織黨建的建設功能。
社會組織黨建三重功能相互聯系,相互依托,體現了引領與自主的統一。以政治功能為根本,社會組織黨建通過有效發(fā)揮政治功能保證正確的發(fā)展方向,實現了黨對社會組織的政治引領、組織引領、思想引領。社會組織黨建的政治功能為其社會功能及建設功能的實現奠定了基礎,而社會功能與建設功能的實現也能進一步促成政治功能的內化。政治功能是社會組織不斷向前發(fā)展的引擎和方向盤,社會功能和建設功能則如車之兩輪,保障社會組織能夠健康、平穩(wěn)地朝更遠的目標前進。當前,社會組織在管理體制、工作機制、運行監(jiān)督等方面仍需更深層次的實踐。我們應不斷在實踐中總結經驗,及時反思,找尋不同類型社會組織黨建的工作方式,為黨的基層建設、民主政治的完善、社會的和諧發(fā)展保駕護航。
(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社會組織黨建特點與功能強化機制研究”(18BKS10)階段性成果)
(作者單位:華南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廣東外語外貿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李昭昕 劉海春
歡迎關注中國社會科學網微信公眾號 cssn_cn,獲取更多學術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