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茌平稅務:同頻共振 推動黨建業務深度融合(黨建與稅收同頻共振)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常明清 通訊員 李曉雯 聊城報道
今年以來,國家稅務總局聊城市茌平區稅務局立足稅收本職工作,不斷推動黨建與業務深度融合,激勵引導黨員干部牢記初心使命,胸懷“國之大者”,服務“稅之要事”。
黨建引領提升服務質效
全區稅務系統堅決貫徹上級決策部署,瞄準退稅減稅降費“快準穩好”目標,用好“短平快優九個一”工作法,確保政策紅利直達快享、應享盡享。
“企業作為高新技術企業需要不斷研發新產品,有了這400多萬元退稅款,我們的研發資金就有保障了,對未來發展充滿信心。”山東宇洋汽車尾氣凈化裝置有限公司財務總監張丙軍說。該企業是一家汽車配件制造企業,既適用于出口退稅政策,又符合留抵退稅要求,稅務人員第一時間提供上門輔導,詳細講解辦理出口退稅和留抵退稅流程,企業于辦理當月先后收到出口退稅13.4萬元和留抵退稅420.2萬元,盤活了資金,推動了企業發展。
“我們聚焦納稅人繳費人的‘急難愁盼’問題,真正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不斷營造讓納稅人繳費人‘十分滿意’的營商環境。”納稅服務中心主任王新說。
黨建賦能推動鄉村振興
“是稅務部門持續開展黨建共建、落實優惠政策、便利辦稅服務的好舉措,讓農民們有信心把大棚里的農作物變成‘搖錢樹’,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愿意留在家鄉”全國人大代表、耿店村黨委書記耿遵珠介紹說。目前,耿店新村現有返鄉創業的“棚二代”累計100多人,集體積累1000多萬元,每日運出蔬菜5-6萬斤,人均純收入達到4.5萬元。
農為邦本,本固邦寧。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物質基礎。茌平區稅務局在黨建共建的基礎上,充分發揮稅收的基礎性、支柱性、保障性作用,組織“稅專家”走訪“田秀才”,量身定制鄉村產業種植、生產、加工、流通、消費各環節的稅惠政策指引,助力構建現代鄉村產業體系,厚植鄉村振興的“源頭活水”。
黨建助力塑造良好形象
茌平區稅務局對外展現“藍色”形象,對內嚴格按照上級要求加強隊伍建設,示范引領作用充分發揮,干事創業活力不斷激發。
“謝謝你們送來的文具,是社會各界愛心人士源源不斷的幫助,照亮了這些特殊孩子的成長之路”,茌平區特殊教育學校副校長王霞說到動情處。近年來,茌平區稅務系統在干好本職工作的基礎上,積極向社會釋放“藍色”力量,僅2022年,全局組織參與公益活動6場次、300余人次稅務干部走上街頭參與創城。
在加強隊伍管理方面,茌平區稅務局黨委認真貫徹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持續完善“縱合橫通強黨建”制度體系,著力加強領導班子和干部隊伍建設及人才體系建設,系統內部見賢思齊、比學趕超氛圍愈發濃厚。
茌平區稅務局黨委書記、局長胡偉民表示,認真貫徹上級局關于“抓好黨務、干好稅務、帶好隊伍”的部署要求,始終把推動稅收改革發展作為黨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不斷推動黨建與業務在互促互進中提質增效。
責編:田明棟
審核:李兆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