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定區紅星村:黨建引領墾荒造田 激活集體經濟發展新引擎
紅網時刻張家界10月20日訊(通訊員 歐愛瓊)“ 轟隆隆……轟隆隆……”10月19日上午,在永定區沅古坪鎮紅星村葉家坡組的一片荒地里,挖掘機的轟鳴聲在震天響。“這里不要挖那么深,把石頭鏟到那邊去……”村黨支部書記歐世雄腳踩在黃土地里,帶領兩名村監督委員會成員正在認真監工和指導該村墾荒造田地工程。這熱熱鬧鬧的機器和這方土地,承載著紅星村鄉村振興的新希望。
區衛健局鄉村振興聯系點紅星村是傳統的偏遠山區農業村,但是村里的大量青壯勞動力都外出打工或經商,留守在村的基本都是老人、婦女和兒童。看到越來越多的良田和耕地荒蕪,紅星村黨支部也曾動員過村民回鄉種田,但無一例外都被村民給直接懟回來了:“種田沒有打工賺錢!”“種一年田地的一年收入還抵不上在外面打工兩個月的收入,誰還愿意回來種田啊!”歐世雄感慨道。
為全面貫徹落實中央一號文件精神,讓撂荒土地重返“活力”,紅星村黨支部立足村情實際,積極探索“黨建引領+村集體合作社 種糧大戶 農戶”的種植模式,根據土地類型、灌溉情況,對全村的拋荒土地一丘丘對底子,一戶戶過篩子,通過摸排登記,農戶閑置的130畝荒地,通過墾荒后可以種植烤煙和糧食作物發展集體經濟,讓原本閑置撂荒的土地成為能生財的“聚寶盆”。
“我們準備今年把130畝荒地全部開墾出來,上半年已經完成50多畝,并種上了烤煙、花生、玉米,雖然今年受到旱災影響,談不上大豐收,但初步估算一下,也還有16萬元的純收入。秋收后,我們還將種油菜和秋白菜、大蒜等蔬菜,預計全年可收入20多萬元” 歐世雄站在那一片充滿希望的土地上微笑著說,“還有70多畝墾荒任務,目前正在加緊施工。墾荒造田不但會盤活撂荒地,還將壯大村集體經濟,帶動村民增收致富。是一舉多得的好事。”
區衛健局駐村第一書記全穎芳告訴筆者,紅星村雖然脫貧了,還要奔向鄉村振興,建設新農村,不能只喊口號,必須邁開步子干起來啊!但是100多畝撂荒地開墾出來,請挖掘機的人工費,修建機耕道費用、種植糧食作物費用,這些費用加起來需要65萬元,資金不足成了“攔路虎”,她一時犯愁了。于是,她積極向局黨組匯報,局黨組表示給予一定的資金支持,這讓她又增添了帶領紅星村黨支部繼續往前奔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