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山東 – 創新激發活力!昌樂融媒構建現代融媒運行體系(昌樂縣融媒體中心)
編者按:
閃電新聞客戶端策劃推出“這就是山東·縣級融媒體中心展播”系列稿件,精心盤點山東各地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和縣級融媒體中心。今天走進濰坊昌樂融媒體中心。
齊魯網·閃電新聞11月28日訊 今年3月,濰坊市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推進會在昌樂召開,縣融媒體中心正式揭牌。6月,山東省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東部片區)現場推進會議在昌樂舉行。
以“四個融合”,構建現代融媒運行體系
昌樂縣在融媒體中心建設中抓住關鍵環節,做好機構、業務、信息、業態“四個融合”,確立了融媒體中心發展主體框架,構建起現代傳媒融合體系。一是融合全平臺資源。撤銷報紙、廣播、電視等縣屬獨立媒體單位,建設社區廣播“村村響”傳播平臺和公益閱報欄社會宣傳平臺,上線“愛昌樂”APP,建成綜合性融媒體云平臺,實現新聞傳播平臺和政務服務平臺全面整合。二是融合全業務流程。建成一體化采編中心,建立全媒體內容管理系統,健全策、采、編、審、發、評全流程,打通頻道、頻率、紙媒、網站、新媒體等各端口,構建“一次采集、分類制作、定向推送、多屏分發”的融媒體新聞生產格局,實現了全業務融合。三是融合全信息渠道。依托“愛昌樂”移動客戶端,導入政務信息、黨建信息、文化信息;打通昌樂民聲網,線上接受群眾投訴建議、限時答復,線下限期辦理,導入民生信息,構建起“上聯下達、互動交流”基層社區生活信息樞紐,實現信息資源的全面融合。四是融合全媒體業態。強化互聯網思維,重點打造移動客戶端“愛昌樂”APP,形成“愛昌樂”APP、昌樂傳媒網、昌樂民聲網、今日昌樂官方微信新媒體矩陣,新聞資訊第一時間在移動客戶端發布,同時在“聲屏報網”等終端平臺刊播覆蓋,實現了全媒體融合。
以“四個創新”,激發融媒發展活力
昌樂縣從運行模式、資金使用、人員管理等方面找“突破”,激發了媒體發展活力。一是實施“融媒中心 國有公司”運行模式。成立昌樂縣融媒體中心,為縣委直屬公益二類事業單位。成立昌樂縣齊都傳媒有限責任公司,為國有文化企業,具體承擔廣告運營和全縣黨政系統廣告、會展、演出等業務,既解決了事業發展面臨的人員、活力不足困境,也為昌樂融媒體中心注入了持續造血能力。二是財政資金統一撥付統籌支配。昌樂創新財政資金使用,縣財政全額兜底在編人員工資、保險等,將經費以“包干”形式統一撥付給縣融媒體中心,再由中心按照績效考核辦法統籌支配。三是實施企業化薪酬機制。推行全員、全程績效考核,對在編、聘任等所有人員打破身份限制;對新聞采編、廣告經營等各個環節和崗位工作,實行量化考核、績效管理。將考核結果與績效工資、評先選優、獎勵激勵等掛鉤,作為職務調整、崗位變動以及續聘、解聘的重要依據,實現能者上、平者讓、庸者下。建立融媒體中心全員績效工資薪酬體系,員工薪酬由基本工資和績效工資兩部分組成,實現薪酬管理由“鐵工資”向“活薪酬”轉變,多勞多得,少勞少得,不勞不得。四是開放職稱評聘資格。在縣融媒體中心內部打破編制內外身份界限,讓編外和在編人員享受同樣的職稱評聘資格,實行分類管理,對取得相應職稱的優秀采編人員、技術人員,實行競爭聘任,建立起中層管理人員和業務骨干人員雙軌提升機制。
以“四個媒體 ”,拓展媒體為民服務路徑
昌樂縣依托融媒體中心,積極拓展基層媒體服務功能。一是“媒體 政務”。著眼發揮黨媒自身核心價值,將縣政務服務中心30多個部門單位的服務事項整合到昌樂傳媒網和“愛昌樂”APP,實現“網上辦事”“指尖服務”。二是“媒體 民生”。在昌樂傳媒網開設昌樂民聲網,在“愛昌樂”APP開設網絡問政,在網上和客戶端上接受群眾投訴和建議,由政府督辦,100余家黨政機關和企事業單位線上限時答復,線下限期辦結。截至目前已收到各類民生信息近11萬條,回復率和滿意度均達到95%以上。在“愛昌樂”APP一期納入社保查詢,電暖充值等18項服務,二期還將納入水費繳納等服務,讓昌樂人的衣食住行服務都能在移動端實現。三是“媒體 文化”。主動融合文化,開辦綜藝性選秀節目,承辦地方節會、文藝演出、體育賽事;聯通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線下持續開展移風易俗、文明之夏等群眾性文明創建活動,線上廣泛宣傳展示。文化生活滿意度調查連續三年位居全市前列,2018年兩次全省鄉村文明行動群眾滿意度電話調查上升至全省第26名和第21名,媒體以文礪人、以文育人、以文化人服務功能凸顯。四是“媒體 黨建”。依托“愛昌樂”APP,打通學習強國平臺,開通黨建板塊,開設時政要聞、昌樂黨建、熱點關注等欄目,借助手機端傳播速度快、方式便捷的特點,使干部群眾隨時隨地學習,快捷、高效地獲取知識,提高基層黨建工作的時效性,實現黨建工作的互動和交流。
閃電新聞記者 張潔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