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日報》報道文山州:探索黨建引領誠信體系建設——比誠信 鄉村添活力
來源:【昆明日報-掌上春城】
4月5日
《云南日報》刊發文章
《文山州探索黨建引領誠信體系建設——
比誠信 鄉村添活力》
關注文山州推行黨建引領誠信體系建設
激發鄉村治理新活力
詳情如下
近年來,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積極推行黨建引領誠信體系建設,由各基層黨組織結合本地實際建立規則明晰的誠信體系,建立村級守信和失信清單,對村民履行誠信建設情況建立檔案進行全覆蓋動態管理,激發鄉村治理新活力。
在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誠信體系建設工作中,各村(社區)“兩委”干部、駐村工作隊員、黨員代表、村民代表成立村級誠信體系考評小組,以戶為單位定期進行考評、復評、公示,將群眾是否遵守村規民約、遵紀守法等行為變為誠信積分,以守信紅利激發鄉村治理活力,推動廣大群眾由“推著干”變為“主動干”“搶著干”,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層治理新格局。
丘北縣膩腳鄉按照“什么陋習嚴重就針對什么,什么標準可行就細化什么”的原則,制定誠信體系建設實施辦法。把基層治理中的重點難點問題納入其中,將群眾的行為變為誠信積分,設置評定基礎分為100分,對環境衛生、遵紀守法、移風易俗、發展經濟、公益義務、思想道德6個方面內容進行量化考評,同時設置道德失范、違規違紀、破壞公物、參與賭博等23項失信懲戒項目,加分制和扣分制并行,引導群眾自覺遵紀守法,積極主動參與鄉村治理。
丘北縣膩腳鄉農村新貌。通訊員 付大釗 攝
馬關縣大栗樹鄉以戶為單位,結合各階段重點工作,將誠實守信、參與公益事業、綠美鄉村建設等需要群眾參與配合的工作任務納入群眾征信卡內容。“制發征信卡后,管理更順暢了,大家精氣神更足了,村容村貌也變好了。”大栗樹鄉倮灑下寨村村民肖興美說。
馬關縣大栗樹鄉樂作大寨內外兼修繪就和美村居圖。記者 張文峰 攝
誠信體系建設的關鍵是強化結果運用。文山州各地在誠信體系建設中將守信、失信清單的結果運用融入群眾日常生產生活,探索建立“誠信銀行”“幸福超市”存積分,發放征信卡、陽光卡等方式,將農戶履行誠信建設情況作為鄉(鎮)、村(社區)兩級辦事的重要參考。針對誠信積分高的農戶,在評先評優中優先推薦,在辦理行政許可中給予優先安排,在就業、創業、發展產業等領域給予重點支持。
“我們將評為‘誠信戶’的村(居)民納入優先享受貸款、金融授信等政策范疇,去年共向429戶‘誠信戶’授信306萬元,發放低利率產業貸款310.2萬元,有效激發了群眾參與發展產業的積極性。”富寧縣委組織部組織股負責人介紹。
在西疇縣,多個鄉鎮通過誠信履約卡,將群眾履行村規民約的情況進行信用化管理,每月由村小組干部及群眾代表進行實地考核,履約完成進行簽字蓋章。誠信履約卡作為群眾辦理業務的憑證,除緊急業務外,優先辦理無違約情況的村民相關業務,有違約情況的,待整改后進行辦理,有力保障村規民約執行到位,全鄉充分發動群眾積極參與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實現廣大群眾從“圍著看”到“我要干”的轉變。
西疇縣法斗鄉大地村小組長賈萬文表示:“約束不是最終目的,要解決長遠治理難題,落腳點還是激發群眾內生動力,使大家主動參與基層治理工作,共建共護美好家園。”
2023年以來,文山州通過誠信體系建設,以信用為推手打造“信用積分 志愿服務”,破解了“村級事務無義工”的窘境,共發動800萬名群眾積極參與到1.3萬余個村莊綠美建設中。如今,文山州通過誠信體系建設,不斷激發群眾的智慧和力量,鄉村自發組織、自發規劃、自發籌資、自發建設、自發宣傳、自發維護的村民自治逐漸成為基層治理最強有力的抓手。
來源:云南日報、文山先鋒黨建
責編:孫于晨
編審:李雪
終審:周健軍
本文來自【昆明日報-掌上春城】,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臺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