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決民生訴求“最后一公里”?南方日報深調研團隊走進鹽田|黨建引領高質量發展深調研
邊坡隱患如何得到治理?如何為孩子在家門口開辟一片玩樂空間?公交站臺如何設立讓群眾出行更加便利?
7月16日,南方報業黨建引領高質量發展深調研團隊走進深圳鹽田,圍繞組織工作服務推動高質量發展開展座談,并調研走訪了海山街道田東社區、太平洋公園、深鹽路邊坡隱患現場等地,實地探尋了鹽田區以黨建引領高質量發展、高品質生活、高效能治理的生動案例。
訴求解決更高效
“感謝黨委政府為百姓辦實事,讓我們節約了電費開支。”拿到最新一個月的電費賬單,家住昊海君悅大廈公寓的居民由衷感嘆道。
原來,該公寓因為多年前開發商在建設時未按一戶一表設計建設,導致無法抄表到戶,部分居民長期按商電收費。掛點社區的區委主要領導帶隊現場研究后,決定由供電部門聯合住建、物業管理處,挨家挨戶厘清居民用電和商業用電情況,目前已按居民電價對居民用戶收繳電費。
基層各項工作紛繁復雜,“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位于海山街道的田東社區,小區多、學校多、道路邊坡多。在這樣一個居民訴求復雜多樣的社區,該如何完成治理難題,打通服務居民的“最后一米”?
答案就藏在鹽田區創新實施的“區領導進社區”工作機制之中。為了解決“社區吹哨、部門報到”機制難以發揮到位的問題,鹽田區不斷完善“區領導進社區”工作機制,推動區領導親自認領、親自調研、親自協調、親自督辦,形成由區領導牽頭、職能部門解決、社區居民全程參與的民生訴求解決機制,推動解決社區熱點難點問題。
鹽田區多渠道收集問題,為區領導進社區“加料”。鹽田區委組織部通過社區黨委和小區物業日常工作中發現、民生訴求平臺轉辦、社區居民上報以及區領導進社區收集等多渠道匯總居民群眾的“難辦小事”。匯總問題后,對群眾訴求逐一“過篩子”,將切口小、涉及部門多、街道社區協調難度大的問題形成問題清單,根據區領導分管領域、個人專長、掛點社區等情形進行分派。
除了“加料”,鹽田區還為問題解決“加速”。對于可以較快解決的問題,由區領導帶領掛點社區的區直部門和相關責任部門現場聽取群眾和相關方面意見訴求,現場“拍板”解決措施,明確責任部門和辦理時限;對歷史遺留、復雜疑難問題、涉及工程施工等難點問題,鹽田區通過召開黨群議事會專題協商等方式,分步驟推動解決;對群眾反映高頻、共性的問題,進行專項治理,做到從解剖一個問題到解決一類問題。研究解決對策過程中,邀請社區居民代表全程參與決策過程,直接表達自身訴求,激發居民參與社區治理內生動力。
百姓幸福更可感
小區樓下公園通過加裝兒童游樂設施,讓孩子們有了獨屬的一方天地,得以盡情玩耍;橫亙在路邊的邊坡隱患正在得到逐步整治,周邊居民出行更有安全感了;為了方便群眾出行,在永安社區相關路段增設公交站點,公交出行不再“長路漫漫”;針對某商圈餐飲店存在油煙排放擾民問題,協調排煙管道進行升級改造,居民開窗通風不再“心驚膽戰”。
在鹽田,通過“區領導進社區”活動,越來越多類似的“小改變”,正在構筑全體鹽田人的“大幸福”。據了解,今年3月以來,鹽田區領導進社區累計達260余次,推動解決70余個難點問題。 如今的鹽田,“區領導進社區”治理模式已然初見成效,鹽田黨建也朝著引領更有力、服務群眾更有為、社會治理更有效的方向邁進。
調研中,社區黨委書記對“區領導進社區” 活動帶來的變化感受很深。“活動開展以來,區領導進社區解決問題更加聚焦,轄區居民的訴求得到了很快的反饋和解決,得到群眾的真心點贊和認可。”田東社區黨委書記楊碧瓊告訴記者。
鹽田,民生訴求解決的效率力求更加高效。當下,鹽田區正以信息化提升工作效率,依托區民生訴求平臺開發完善區領導進社區履職模塊,通過系統實現區領導進社區問題收集、辦理、督辦、評價全流程閉環,不斷提升“區領導進社區”工作實效。
“下一步,我們將持續優化工作機制,重點從群眾評價和信息化兩個方面,加強對部門‘為居民群眾解難題、辦實事’的工作考核,不斷提升辦理質效,持續增強居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鹽田區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表示。
【統籌】楊磊
【撰文】南方 記者 徐烜和
【攝影】魯力
【作者】 徐烜和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 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