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七區:黨建引領居民致富 “指尖技藝”轉為“指尖經濟”
“最初只是消遣愛好,如今已成為居家創收的技能,生活也變得越來越美好。”近日,家住二七區興華南街83號市政局家屬院的老黨員周阿姨高興地說道。她所提到的變化,得益于長江路街道五號街坊社區打造的“巧手編織坊”。
今年以來,五號街坊社區以“五號街坊先鋒課堂”為載體,通過“黨建 志愿 就業”融合模式,為轄區居民點亮實用技能之光,實現增收夢。
自“巧手編織坊”項目啟動以來,社區充分利用閑置資源,建設手工編織活動場地,并配備專業工具與材料,打造居民學習技能的新陣地。社區每周一、三、五下午定期開設手工編織培訓班,吸引30多名居民參與,傳授多樣化的針法技巧。通過培訓,居民們不僅學到了新技能,還拓寬了就業渠道。
居民在集中編織
在項目推進過程中,社區創新推出“訂單式”培訓模式,通過“現場制作 居家加工”“現場教學 計件算酬”的方式,幫助居民將手工藝品轉化為經濟收益。同時,邀請轄區兒童利用暑假開展市集義賣,既將“巧手編織坊”的產品推向市場,也為轄區寶媽、殘疾人等提供了靈活就業機會,真正實現了居民在家門口就業的目標。
“編織坊”團隊還結合“線上 線下 訂單回收”的盈利模式,形成了“統一鉤織、統一回收、統一銷售”的閉環產銷流程。成員化身“帶貨達人”,通過社區“樂業小站”直播間推廣手工藝品,助力產品增值和項目運營。
在推動技能增收的同時,“巧手編織坊”也積極傳遞愛心。寒冬時節,社區組織巾幗志愿者開展“巧手鉤線·編織幸福”送溫暖活動,累計編織圍巾100余條,捐贈給孤寡老人、低保家庭和環衛工人。
“未來項目盈利后,我們計劃將部分收益用于資助轄區特殊群體,并與更多社區合作,開展更多的編織活動和公益項目,從而實現從社區社會組織向社區社會企業的轉化,真正把‘指尖技藝’轉化為‘指尖經濟’。”社區負責人介紹。
來源:鄭州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