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寧縣黨建“十大行動”助力鄉村振興(會寧縣2021年鄉村組織振興十項行動)
來源:隴東報-掌中慶陽
?
今年以來,正寧縣創新實施黨建“十大行動”,著力把戰斗堡壘筑牢在一線、把精干力量匯聚在一線、把引領作用發揮在一線,把黨的組織優勢轉化為推動鄉村振興的發展優勢。
“補鈣強能”行動提素質。正寧縣創新教育培訓方式,擴大教育覆蓋面,加強黨員干部教育培訓,分層次舉辦鄉村振興輪訓班,每年安排不少于1/5的黨政領導班子成員參加培訓,確保縣直機關干部、鄉村干部、各級黨組織書記至少培訓一次。每年培訓黨員200名以上,鄉鎮村組干部集中培訓和集體學習時間不少于32學時,引領黨員干部在深學細悟中強根基,在知行合一上踐使命。
“骨干擔當”行動激活力。正寧縣樹立在鄉村振興一線選拔使用干部的鮮明導向,對工作中表現優秀、實績突出的干部優先提拔使用、優先晉升職級職稱,確保從鄉鎮事業人員、優秀村黨組織書記和到村任職過的選調生、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員中選拔鄉鎮領導干部成為常態化。全面落實鄉村振興一線干部休假、體檢、醫療等待遇保障措施,建設“五小工程”、職工周轉房,激勵鄉鎮干部安心干事創業,形成“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的風氣。
“黨建提質”行動夯基礎。建立落實縣委常委會每年至少專題研究一次黨支部建設工作、縣級黨員領導干部每年至少指導聯系一個后進黨支部、組織部門每年對黨支部建設標準化進行一次分析研判、鄉鎮黨委每季度至少開展一次督查指導的“四個一”機制,有效傳導壓力,推動責任落實。組織實施村級活動陣地提升三年行動,保證村級活動場所全面規范達標。按照“應納盡納、應整盡整”原則,落實“四個一”措施,大力整治軟弱渙散村黨組織。持續迭代升級甘肅黨建信息化正寧縣平臺、智慧黨建云平臺,形成智能化黨建管理模式。
“頭雁培育”行動強隊伍。制定農村黨組織帶頭人隊伍培育三年行動方案,對村級干部梯次培育、分類施策,動態管理、跟蹤培養。總結推廣“導師幫帶制”,確保2025年專職化村黨組織書記占比達到1/3以上,村黨組織書記具有大專及以上學歷的達到80%以上。實施“一村一名大學生”培育計劃,支持村干部接受職業高等教育,鼓勵未就業大學畢業生到村工作,力爭2025年實現每村1名大學生村干部。
“先鋒引領”行動作表率。嚴格落實黨員分類管理、組織關系轉接、黨籍管理等制度,廣泛開展黨員聯系農戶、黨員戶掛牌、承諾踐諾、設崗定責等活動,以35歲以下青年農民為重點,每村每兩年至少發展1名黨員。實施黨員致富能力提升工程,鼓勵黨員創辦領辦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致富項目,到2025年有能力的黨員每人至少有1個致富帶富項目、帶動2-3戶低收入群眾增加收入,每村黨員致富帶頭人占黨員總數30%以上。
“造血強基”行動增后勁。為了破解農村經濟發展瓶頸,把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納入縣域經濟發展布局,推行盤活資產經營增收、土地流轉運營增收、主導產業發展增收、統籌資金置業增收、第三產業服務增收5條發展路子,喚醒“沉睡”資源,打破“冬眠”經濟,計劃到2022年,全縣行政村集體經濟年收入均達到5萬元以上。
“產業增效”行動促發展。持續拓展“三鏈”建設,采取村社合建、行業統建、區域聯建等方式,加大在符合組建條件的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電子商務等農業經營主體中建立黨組織的力度,持續擴大黨的組織覆蓋和工作覆蓋。圍繞實施現代絲路寒旱農業優勢特色產業三年倍增行動,大力發展瓜菜、生豬、肉牛、蘋果、中藥材等特色主導產業。
“聚才強村”行動添動力。制定《正寧縣加快推進鄉村人才振興的實施方案》,引導正寧籍異地務工人員、未就業大學生、退役軍人等返鄉創業。每年面向省內外高等院校,為教育、衛生、農業農村等部門柔性引進急需緊缺人才20人。每年培訓鄉村振興帶頭人、合作社理事長、致富帶頭人等各類人才2200多名,打造“留得住、能戰斗、帶不走”的本土人才隊伍。每年舉辦人才招聘會,引導高校畢業生到農業企業、龍頭企業、合作社就業。采取農業專家下基層、科技人員趕大集、專家農民結對子等形式,每村至少選派科技特派員1名,助力產業發展。
“融合共建”行動聯民心。以城鄉基層黨建共建活動為抓手,深入開展機關單位結對幫扶、百企幫百村活動,實現脫貧村、鄉村振興示范村至少有1個縣級以上單位黨組織結對共建,每年幫辦2件以上實事。繼續對脫貧村、鄉村振興示范村選派第一書記和工作隊,做好軟弱渙散村黨組織第一書記選派工作,實行派出單位與幫扶村責任捆綁,運用派出單位力量和資源支持鄉村發展。健全落實“黨建帶群建、群建服務黨建”工作機制,發揮村組干部和村婦聯及執委作用,開展經常性聯系服務活動。
“鄉村治理”行動美家園。以“五抓五治一爭創”活動為平臺,完善推廣“一約四會”治理機制,制定村民自治章程,開展村級議事協商試點,激發群眾內生動力。廣泛開展“傳家訓、立家規、揚家風”宣傳教育活動,開展好公婆、好媳婦、好兒女、道德模范、文明家庭評選,定期發布“誠信紅黑榜”“孝道紅黑榜”“善行義舉榜”,擴大榜樣模范群體數量,推動形成崇德向善、見賢思齊、鄉風文明的良好社會風尚。
本文來自【隴東報-掌中慶陽】,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臺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