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養黨內政治生態是推動黨的政治建設的內生動力(黨內政治文化涵養政治生態)
作者:潘自海(福建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溯源建黨百年光輝歷程,黨的政治生態建設是一個永恒課題。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政治生態污濁,從政環境就惡劣;政治生態清明,從政環境就優良。涵養黨內政治生態是黨的政治建設的基礎性、經常性工作,黨的政治建設必須厚植于良好的政治生態土壤中,健康潔凈、政治清明的黨內政治生態是推動黨的政治建設的內生動力。加強黨的政治建設要著力凈化黨內政治生態,不斷營造風清氣正、海晏河清的政治環境,以良好的政治生態賦能黨的政治建設,為持續深化黨的政治建設、不斷續寫黨建工作新篇章提供源源不斷的內生動力。
一、嚴抓“關鍵少數”,形成“頭雁效應”
領導干部是黨領導人民治國理政的中堅力量,是推動黨的政治生態建設的“關鍵少數”,是凈化黨內政治生態的“關鍵所在”。群雁高飛看頭雁,黨內“關鍵少數”要在黨的政治生態建設中切實發揮“頭雁效應”,努力承擔起“關鍵少數”的“領頭雁”作用。
當好先鋒模范,做好行為表率。黨的領導干部要努力提高政治覺悟、自覺站穩政治立場、不斷加強政治歷練,不論在什么情況下都要堅守政治初心、恪守政治規矩、嚴守政治紀律,真正做到正人先正己、律人先律己。領導干部特別是高級干部代表著一方政治生態的風向標,領導干部的行為舉止、工作作風、生活作風等備受廣大人民群眾和廣大黨員干部的關注,領導干部如果不守規矩、徇私枉法、貪污腐敗,不僅會削弱黨內凝聚力、戰斗力,還會使黨失去民心、丟掉江山。“子帥以正,孰敢不正?”身為“領頭雁”的領導干部只有率先正己、肅己,帶頭把好用權“方向盤”,才能更好地帶動廣大黨員干部堅守職責、踐行初心。黨的領導干部要深刻認識到自己所處位置的重要性和特殊性,自覺承擔起以身作則、率先垂范、以上率下的示范引領作用,不斷強化自身的責任擔當,以上率下帶領全體黨員干部守規矩、踐初心、擔使命,形成一級帶一級、一級抓一級的示范效應,不斷為黨內政治生態注入新風正氣,使整個黨內形成純正的政治風氣、純潔的政治生態。
加強黨性修養,筑牢政治信仰。凈化黨內政治生態、營造優良的政治環境,需要加強領導干部的黨性修養,筑牢領導干部的政治信仰,提高領導干部的政治覺悟。作風問題本質上是黨性問題,而領導干部的作風又與黨內風氣和政治生態息息相關,有好的作風才會有好的黨風和政治生態。要營造良好的政治生態,就必須加強領導干部的黨性修養,從而以上率下帶動全體黨員同志不斷在學思踐悟中磨礪黨性和心性,切實做到在黨言黨、在黨憂黨、在黨興黨。同時,領導干部要帶頭堅定政治信仰,努力學深悟透做實馬克思主義,堅持用黨的科學理論武裝頭腦和指導實踐,自覺做“遠大理想”和“共同理想”的堅定信仰者和忠實實踐者,以實際行動切實做到對黨絕對忠誠和無限熱愛,始終同黨中央同心同向同行。黨員干部有堅定的政治信仰就能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不斷提高政治站位和政治覺悟,筑牢自身的政治靈魂,以堅定的政治信仰為壓艙石,持續鞏固發展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
嚴把選人用人關。黨的領導干部作為黨政機關的一把手,在工作決策中擁有較大的發言權和影響力,甚至在一些關鍵決策上能夠直接或者間接左右事情的發展走向,如果領導干部的權力得不到規范運行,就會直接影響整個決策的科學性、公平性以及規范性。選拔領導干部要嚴格把握選拔標準和選拔程序,要堅持正確的選人用人導向,堅決遏制選人用人不正之風,要“以用人環境的風清氣正促進政治生態的山清水秀”。對領導干部的選拔,不僅要看其業務能力,還要看其道德修養和政治素質,不僅要過業務關,還要過道德關和政治關,要切實把“德才兼備、以德為先”的人才選拔標準落實到實處,防止選拔出“德不配位”“能不配位”的領導干部,真正選拔出對黨忠誠、為民辦事、清正廉潔的領導干部。
二、嚴肅黨內政治生活,營造優良黨風政風
加強黨的政治建設務必要嚴肅黨內政治生活,嚴肅黨內政治生活是我們黨實現自我凈化、自我革命、自我發展的重要途徑。黨內政治生活是純潔黨風政風的“凈化器”,風清氣正、海晏河清的政治生態需要健康潔凈的政治生活浸潤滋養。
強化制度意識,增強制度執行力。嚴肅黨內政治生活要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各項規章制度,堅持以《中國共產黨章程》作為根本遵循,嚴格執行《中國共產黨廉潔自律準則》《關于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等若干規定,把開展黨內政治生活的各項要求落實到實處,使全黨各級組織和全體黨員、干部都按照黨內政治生活準則和黨的各項規章辦事。通過嚴格執行各項規章制度,切實解決黨內政治生活中存在的庸俗化、隨意化、形式化等突出問題,不斷提高黨內政治生活的質量和規范,使黨內政治生活的開展更加規范化、常態化。要切實抓嚴黨的組織生活這一重要內容和載體,嚴格執行黨的組織生活各項制度,如“三會一課”制度、談心談話制度、民主評議制度等。
著力增強黨內政治生活的“四性”。嚴肅黨內政治生活要著力增強黨內政治生活的“四性”,即著力增強黨內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時代性、原則性以及戰斗性,堅持“四性”是新形勢下加強和規范黨內政治生活的原則要求和實踐前提。增強黨內政治生活的政治性要求廣大黨員干部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經常接受政治體檢,自覺接受政治教育和政治考驗,在任何時候都必須旗幟鮮明地講政治。增強黨內政治生活的時代性要求黨內政治生活要與時俱進,要與時代發展接軌,根據時代發展的新要求、新問題不斷創新和豐富黨內政治生活的形式和內容,確保黨內政治生活始終充滿生機與活力。增強黨內政治生活的原則性要求黨內政治生活必須講原則、講規矩,按照黨內統一的原則、規則處理黨內各種關系,使黨內政治生活的開展規范有序、有據可依、有章可循。增強黨內政治生活的戰斗性要求廣大黨員干部運用好批評與自我批評這一有力武器,要勇于直面問題、揭短亮丑、真刀真槍,敢于向頑瘴痼疾開刀,堅決抵制黨內政治生活中存在的形式主義、圈子文化等不良現象,切實糾正黨內不正之風,不斷培厚良好政治生態的土壤。
三、持之以恒正風肅紀,塑培清廉政黨形象
加強黨的政治建設、凈化黨內政治生態要持之以恒正風肅紀,塑培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政黨形象,永葆清正廉潔的政治本色。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持之以恒正風肅紀,深入推進反腐敗斗爭,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干部自覺抵制不良風氣對黨內生活的侵蝕,營造風清氣正的良好政治生態。持之以恒正風肅紀,塑培清廉政黨形象,有利于持續推進黨內政治生態建設,為全面加強黨的政治建設注入更多內生動力。
祛除“四風”頑疾,凈化黨內政治生態。持之以恒正風肅紀,要始終把反對“四風”問題作為重大政治任務來抓,“四風”問題是影響我們黨的純潔性、先進性和戰斗性的突出問題,也是污染黨的政治生態的主要原因。黨的十八大以來,“四風”問題得到了有效遏制,剎住了許多歪風邪氣,黨的政治生態得到了有效修復。然而,也必須深刻認識到“四風”問題的頑固性和反復性,以及在新時代表現出的新形式、新特征。加強黨的作風建設,凈化黨內政治生態,要以永遠在路上的執著推動作風建設向縱深發展,始終抓常、抓細、抓長黨的作風建設。“四風”問題不解決,黨的形象就會受損、生命力就會減弱、戰斗力就會下降,要以堅如磐石的決心持續整治“四風”問題,把“四風”問題扼殺在萌芽中,不斷以作風建設的新成效匯聚起以優良政風黨風帶動社風的強大力量。
推進反腐倡廉建設,營造良好政治生態。持之以恒推進反腐敗斗爭和黨風廉政建設是凈化黨內政治生態的一條主線,依法懲治貪污腐敗分子是保持政治生態山清水秀的必然要求。深入推進反腐敗斗爭和抓好黨風廉政建設是我們黨鮮明的政治立場。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刮骨療毒、壯士斷腕的勇氣在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中取得了壓倒性勝利,凈化了黨內政治生態,營造了廉潔的從政環境,維護了黨的清正廉潔形象。同時,我們也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反腐敗斗爭的嚴峻性和持久性,這是一場攻堅戰和持久戰,沒有完成時只有進行時,要做好長期反腐敗斗爭的思想準備,堅決做到有腐必反、除惡務盡,通過反腐敗斗爭的不斷勝利把百年大黨建設得更加堅強有力。
筑牢反腐制度之“籠”,完善拒腐防變的制度防線。持之以恒正風肅紀,塑培清廉政黨形象必須筑牢反腐制度之“籠”,進一步完善拒腐防變的制度防線,全方位扎緊制度籠子,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保證權力在陽光下運行。保持黨的肌體健康和隊伍純潔,根本上要靠制度,制度問題帶有根本性和全局性,要把制度建設貫穿于正風肅紀的各個領域,要善于用制度治黨、管權、治吏,全方位構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易腐的體制機制,要靠健全的制度和強有力的制度約束力來規范黨員干部的行為以及凈化黨內政治生態。要切實強化制度的執行力,制度的生命力在于執行,制度只有在執行的過程中才能發現問題并不斷完善制度本身,也只有在執行的過程中才能切實把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
來源: 光明網-黨建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