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黨建史的“教科書”——評《打鐵必須自身硬–改革開放四十年黨建史》
一部黨建史的“教科書”
——評《打鐵必須自身硬–改革開放四十年黨建史》
作者: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室第一研究部 劉志新
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各項事業都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中國人民由溫飽走向小康,中華民族由站起來走向富起來、強起來,中國成為屹立于世界東方的大國。一系列成就的取得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正是因為始終堅持黨的集中統一領導,我們才能實現偉大歷史轉折、開啟改革開放新時期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新征程,才能成功應對一系列重大風險挑戰、克服無數艱難險阻,才能有力應變局、平風波、戰洪水、防非典、抗地震、化危機,才能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而是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共產黨一以貫之堅持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積極應對在改革開放條件下出現的各種風險和挑戰,持續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持之以恒正風肅紀,下大力氣懲治腐敗,從而保證了黨始終走在時代前列,成為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事業的“主心骨”。回顧和探討40年來中國共產黨自身建設的歷程和經驗,對于新時代繼續保持黨的領導核心地位,推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正是基于此點,張士義研究員所著,由天地出版社出版的《打鐵必須自身硬–改革開放四十年黨建史》一書,從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重要事件入手,通過對歷史細節的敘述和黨的理論的分析,全面展現了40年來黨建工作全貌,深入探析了黨建工作在推動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所起的重要引領和保障作用,為讀者全面了解改革開放40年來黨的建設發展歷程提供了依據和參考。
本書按照時間順序敘事,以改革開放以來黨建工作思想發展為主線,以黨的建設重要歷史事件為節點,分二十一章詳細反映了40年來的黨建工作。書稿的寫作以歷史事實為基礎,緊扣時代脈搏,通過對各階段黨的政策、會議、文件、活動和各項部署的記錄,展現了40年來我們黨在面臨各種風險、挑戰、任務時,為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鞏固黨的執政地位,推進改革開放事業,對自身建設作出的相應調整,為讀者了解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黨的建設歷史提供了清晰的脈絡。
本書作者張士義研究員有著深厚的理論研究和史學功底,對黨的建設某些決策有著不同于一般學術研究的實踐考察和理論思考,書中內容很多是他根據自身經歷和研究所作出的分析研判,為讀者了解這一段黨的建設發展史提供了獨特的視角、思路和見解。
習近平總書記曾經強調指出:“學習黨史、國史,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把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繼續推向前進的必修課。這門功課不僅必修,而且必須修好。”對于廣大黨員和干部來說,如何修好這門必修課?關鍵是要有好的“教科書”。《打鐵必須自身硬–改革開放四十年黨建史》一書理論聯系現實、史料豐富準確、語言通俗易懂,就是這樣一部政治正確、知識性和可讀性強的黨建史“教科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