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黨建“大群團”凝聚合力促善治 (抓黨建促群團)
群團工作涉及面廣,工作千頭萬緒,如何有效地發揮群團組織的力量,推動廣大黨員干部、群眾在履職中擔當作為?如何增強社會發展活力,提高社會治理水平?如何團結動員廣大黨員干部在一線擔當作為,建功立業,凝聚起大鵬新區高質量發展的同心圓?這些問題亟須基層通過實踐尋找答案。
大鵬新區朝氣蓬勃的群團工作隊伍給出了自己的答案。近年來,新區群團工作部明確工作的出發點、落腳點,成立臨時黨支部強化黨建引領。新區群團工作部著力打造黨建引領志愿服務“實戰化體系化”項目,由群團工作部聯合葵涌、大鵬、南澳辦事處成立臨時聯合黨支部,建立“新區—辦事處—社區”三級志愿者隊伍及7支專業志愿服務隊伍。目前,大鵬新區實戰化體系化志愿服務隊伍在文明城市創建、交通秩序維護、生態文明保護等方面積極作為,志愿服務累計參與人數近10萬人次,在大鵬新區的絢麗畫卷上描繪一抹亮麗的青春風景。
撰文:鄭婷婷 倪丹
組建29支志愿服務隊伍
強化黨建引領成立臨時黨支部
志愿服務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是廣大志愿者奉獻愛心的重要渠道。一直以來,大鵬新區都在積極為志愿服務搭建更多平臺。
大鵬新區是深圳唯一一個功能新區,由于起步晚等歷史問題,新區缺乏黨委主導型整建制志愿服務隊伍,以及現有志愿服務力量實戰化、體系化程度不高等問題。黨委和政府如何為志愿服務搭建更多平臺?如何為協助處理新區重大公共突發性事件儲備志愿服務力量?
基于此,大鵬新區以成立臨時聯合支部委員為突破口。大鵬新區群團工作部聯合葵涌、大鵬、南澳辦事處組建黨建引領志愿服務“實戰化體系化”項目臨時聯合黨支部,臨時聯合黨支部委員簽署行動承諾書,每季度召開工作推進會,研究項目推進過程中的問題,發揮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
新區不僅成立了聯合支部,而且還積極探索以多種方式構建縱橫交織的網格化群團組織體系,逐步做到哪里有職工群眾哪里就有組織,怎么有利于做好工作就怎么建組織。
新區建立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整建制志愿服務網絡體系,在縱向方面,組建“新區—辦事處—社區”三級志愿服務隊共29支隊伍1331人;在橫向方面,設立搶險搶修、醫療救護、消防救援、防化防疫、心理援助、山地救援、涉海安全等7支專業志愿者隊伍419人。
下沙社區是大鵬新區有名的“愛心小區”,“暖心下沙”志愿服務更是新區志愿服務領域的明星招牌。在2020年疫情來襲初期,下沙社區排查出6戶居民需居家隔離后,如何買菜、倒垃圾、取快遞包裹成了難題。社區陳大姐立即帶領其他義工扮演起了臨時“快遞員”的角色。
陳大姐是新區義工網格隊志愿者的縮影。他們的身影經常活躍在新區各大高速路口、醫院、居民區,他們既是監督員、戰斗員,也是宣傳員、服務員。
此外,新區對志愿服務隊伍開展強化政治學習。新區通過制定《大鵬新區黨建引領志愿服務“實戰化體系化”建設項目工作方案》及《大鵬新區“實戰化體系化”志愿服務隊建設工作指引》,依托志愿服務總隊、支隊、大隊,兼職配備了1名政治委員、3名政治教導員、25名政治指導員,定期開展思想政治教育。
6小時招募600余名志愿者
創建黨員先鋒崗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
“伙伴們,今天又是12小時,我們在一起,就是了不起。”
“今天我們開展的疫苗接種志愿服務,從早晨忙到深夜,感謝伙伴們真誠付出、無私奉獻,我們一直在行動。”
這是新區志愿者王勤“朋友圈”的兩段文字。核酸檢測、疫苗注射、嚴守卡口、網格排查……在應對新冠疫情“大考”前,在新區各卡口總能看見身著“紅馬甲”忙碌的工作身影。
疫情不僅考驗著轄區疫情防控統籌能力,還有社會治理水平,公共服務溫度和各方責任擔當。大鵬新區群團工作部積極應考,吹響了與時間賽跑的抗疫“集結號”。
如何讓群眾攜手同心、眾志成城,一同應對這場“大考”?榜樣力量不可少。大鵬新區群團工作部堅持黨建引領,運作微信工作群、新媒體傳播平臺、線下小喇叭等多種手段,火速轉發《致大鵬新區廣大共產黨員的倡議書》,擬制和傳播《致新區志愿者、志愿服務組織的倡議書》,呼吁黨員、志愿者迅速集結,發揮黨支部戰斗堡壘、黨員先鋒模范、志愿者助力作用,勇于擔當作為。
值得一提的是,為進一步凝聚疫情防控強大合力,新區群團工作部還在較場尾沙灘、西涌沙灘等熱門旅游景區設定黨員先鋒責任崗,充分發揮黨員先鋒作用和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堅決扛起疫情防控的大旗。
除了在關鍵卡口設定黨員先鋒責任崗,為增強志愿服務工作組織力度,新區群團工作部通過“戰疫先鋒”小程序一鍵發起、一鍵報名、直接簽到,有效解決了線下活動組織困難、人員分散等難題。截至目前,新區黨員群眾通過“戰疫先鋒”小程序已累計提供志愿服務約8萬小時,參與人數達6萬余人次,約占新區總人口數的1/3,營造了眾志成城、守望相助、全民戰疫的良好氛圍,助推新區防疫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
在黨員先鋒的帶領下,一時間,新區、街道和社區工作者、志愿者紛紛沖上一線,依托“戰疫先鋒”小程序、“防疫志愿微信群”即時發聲,僅6個小時之內,招募600余名社會志愿者,支援防疫一線,迅速解決防疫工作人手不足的困境。
與此同時,新區群團工作部充分發揮黨支部優勢與群團力量,制定多項措施,按照科學化、本地化、社區化、組織化與安全化五項工作原則,合理設置崗位,開展就近就便服務。
開展7項專業化應急培訓
搭建服務平臺構建長效機制
如何切實提升志愿服務水平,讓群眾感受到志愿服務成效?搭建平臺開展專業培訓、構建志愿服務工作長效機制,是新區群團工作部的解決之道。
基于此,新區設立了搶險搶修、醫療救護、消防救援、防化防疫、心理援助、山地救援、涉海安全等領域專業人才庫。
在上一年度成果基礎上,大鵬新區群團工作部再出發,強勢開啟志愿服務專業化賦能培訓。
“應急急救箱,您會使用嗎?”“如遇突發狀況,您會止血、包扎、固定、搬運傷員嗎?”“爬山徒步中遇險,您會繩索打結、搜索技巧、蛇咬傷急救等山地救援技能嗎?”
以上場景正是發生在今年新區群團工作部舉行的一次賦能培訓會上。為滿足新區志愿者在服務過程中遇到的應急技巧培訓需求,賦能培訓會結合大鵬山海特色,培訓會設置了應急急救箱使用、四大創傷技能培訓、山地救援技能實訓等課程,邀請8名專業應急培訓師,采用沉浸式培訓方式,模擬地震、山地遇險等真實場景,為志愿者提供全流程培訓指導,并采取團體競賽方式驗收培訓成果。
“很高興有機會參加這次培訓會,培訓內容非常貼合咱們大鵬的實際,專業水平很高,讓我們距離開展專業化的志愿服務更近了一步,希望以后這類型的專業化培訓會能多多舉辦,通過這個項目讓更多的志愿者走上專業的志愿服務道路。”來自下沙社區的廖先生說。
此外,新區群團工作部還在塑造志愿服務文化上下功夫。新區通過志愿文化強化志愿服務聚合力,增強志愿服務黏性,采取實操演練、團隊研討、集中培訓等形式全面提升志愿服務隊伍專業化水平,整合專業領域從業人員、興趣愛好者、本地居民等志愿服務力量,有序壯大新區志愿服務隊伍。目前,聯動新區應急管理局等相關部門,舉辦山地救援應急技術提升培訓,開展首屆涉海安全職工技能競賽,開展4場“軍事日”拉練活動和志愿服務專業賦能培訓會。
據悉,大鵬新區黨建引領志愿服務“實戰化體系化”建設項目還將持續開展不同主題的志愿服務賦能培訓。“接下來,我們將以志愿服務專業化、實戰化、場景化為導向,模擬應急真實場景,開展防化防疫、山地救援、心理援助、搶險搶修、涉海安全、消防救援、醫療救護等7項專業化應急培訓項目,持續提高大鵬新區志愿者隊伍專業化水準,不斷完善大鵬新區‘戰時應戰、急時應急、平時服務’的整建制志愿服務體系”。新區群團工作部負責人表示。
■鏈接
黨建工作取得的成效
1. 構建了全市首個“黨建+網格+志愿服務”三者聯動體系,相關做法榮獲全市“先行示范——機關創新創優”競賽作風創優組第一名,以及第八屆廣東省市直機關“先鋒杯”工作創新大賽優秀作品獎。
2. 黨建引領志愿服務“實戰化體系化”建設項目也入選區級“學史力行——黨建先鋒任務”;黨建引領志愿服務“實戰化體系化”建設項目獲評“益苗計劃”——廣東省志愿服務組織成長扶持行動暨志愿服務項目大賽省重點培育項目。
3.《堅持“三個在一線”打造永不掉線志愿服務 走好疫情常態下的群眾路線》微黨課獲評新區直屬機關工委優秀“微黨課、微視頻”評選活動第一名。“深圳市大鵬新區抗疫‘10 N’舒心志愿服務”項目獲評廣東“優秀戰疫志愿服務典型”項目。
4. 探索“1名黨員同志 1名群團干部 專業志愿服務團隊”結對1個社區“三相(相知、相助、相應)”工作方法,全覆蓋新區25個社區。工作方法納入《大鵬新區紅色文化“五進”工作方案》要點。
5. 2020年來,新區群團系統推選全國勞動模范、全國青年崗位能手各1名,實現新區該項目國家級評選零的突破。挖掘選樹省級先進集體9個、先進個人9名,市級先進集體26個、先進個人45名。
6. 2021年12月,黨建引領志愿服務“實戰化體系化”建設項目獲評“圳治2021”——深圳治理現代化改革增效類優秀案例。
群團黨支部自2017年4月建立以來,除2019年接受新區巡察外,分別在2018年榮獲新區優秀黨支部、2020年申報新區模范黨支部和示范點,驗收結果在新區直屬機關各單位中排名靠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