莒南文疃鎮:黨建引領,“四雁”合作鋪就共富路(莒南縣文疃鎮黨委)
近年來,莒南縣文疃鎮通過黨建引領,積極探索“四雁”共富模式,引導企業、合作社等共建共贏,多元合作共富,推動人才、資金、技術、服務深度融合,鋪就鄉村振興路。
艾草變身“黃金草”
文疃鎮野生艾草資源豐富,文疃鎮采取“黨建引領、政府引導、村集體牽頭、合作社帶動、群眾參與”的發展模式,因地制宜在荒山、荒坡及廊道整改土地種艾草,相繼在上溝、永興和魏家柳溝村建立了艾草種植示范片200畝,成立了由黨支部領辦的艾草專業合作社。通過示范帶動,艾草產業有了較快發展,全鎮艾草種植面積(含野生資源)已達5000余畝。
艾草專業合作社和“歸雁”人才吳力凡創辦的臨沂眾鑫艾業農業有限公司結成聯盟,實行艾草收割、晾曬、收購、貯存、加工等一條龍服務。該企業生產的產品主要有家紡、日化、保健、食品、艾制品等,年加工艾產品4000余噸,總收益1000余萬元,帶動勞動就業180余人。小小艾草,已成為當地群眾增收致富的“黃金草”。
茶葉變成“搖錢樹”
文疃鎮石城村“歸雁”人才孫運周,2012年回村開發了500畝茶園,建起茶葉加工廠,牽頭成立了“松山春”茶葉專業合作社。依托當地豐富的黑松資源,成功探索出茶與黑松復合共生模式。有效降低茶園病蟲害,增強茶葉抵御災害性天氣的能力,改善茶園微域環境,提升茶品質量。三皇山村“歸雁”人才劉斌,2020年投資30余萬元建起了茶葉加工廠,成立了“莒南縣小山村茶葉家庭農場”,采取“農場 基地 農戶”的助農模式,引導53戶村民靠茶致富。
文疃鎮動員合作社與農場合作,對接高校引智賦能。目前,已推出“松山春”“崇惠”“九頂三皇山”等品牌,生產高檔綠茶、紅茶、白茶三個系列。該鎮現有茶園面積2000畝,茶葉加工龍頭企業2家,茶葉精制加工車間3座,全年可實現茶葉總值1500多萬元。
黃桃長成大產業
2014年,王中春通過土地流轉,在文疃鎮北店村建起330畝黃桃園。村黨支部牽頭成立了有錢柱子黃桃專業合作社,并協助配套水利灌溉系統,硬化田間路面,達到規范化管理要求。憑借多年實踐,王中春摸索出桃園整形剪枝、土肥水管理、病蟲害防治、疏花疏果、定果套袋等系列黃桃高效管理模式,收入連年遞增,2023年實現產值300多萬元。鄰近的宋家莊、東上澗有大片桃園。近年來,在莒南縣興坤種植農業合作社的引導下,進行品種更新,新發展黃桃500余畝。
為促進桃園提質增效,以王中春黃桃基地為露天課堂,根據桃園管理關鍵環節辦班授課培訓管理人才。王中春牽頭與外地客商、加工企業達成合作,落實黃桃訂單農業面積2600畝。雙社聯盟連出一片大市場,也連出村集體和農民收入雙增長。以種植戶李可湘為例,他承包的130畝黃桃園去年收入達80萬元。
板栗產業提檔升級
2011年,山東北山綠之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承包了魏家柳溝村北山2000畝板栗園。文疃鎮黨委積極引導該村和企業圍繞“一村一品”推進農業特色化、品牌化建設。運用“村集體 企業 商標 基地”的模式結成聯盟,將零星分散的農戶組織起來,統一管理、統一收購、統一包裝、統一商標、統一銷售。同時,通過提高市場化運營水平,積極推進農產品產業鏈提檔升級。
(大眾新聞 通訊員 陳長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