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實“五個針對”工作要求,昌都這樣做……(落實五項要求五個扎實心得體會)
自第二批主題教育開展以來,昌都市以解決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為著力點,以“五個針對”工作要求,致力找準人民群眾看病就醫的“痛點、堵點、難點”問題,摸實情、找癥結、出實招,實實在在辦好惠民利民實事,努力把主題教育成果轉化為推動全市衛生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動力,讓人民群眾健康路上有“醫”靠。
▌針對看病貴、看病難,在完善衛生服務體系上下功夫。市委、市政府突出實施健康中國戰略,制定了涵蓋7大行動59項具體任務的三年行動計劃,科學合理規劃醫療衛生事業發展布局。依托醫共體建設,強化醫療改革,推進人事、資產財務、業務、績效考核、藥械供應保障、黨建“六個一體化”管理。加強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建設,實施市疾控中心改擴建項目、昌都市公共衛生醫療救治中心(市傳染病醫院)項目,成立市縣兩級疾病預防控制局,推進各縣(區)新生兒救治中心、危重孕產婦救治中心建設和鄉鎮衛生院標準化產房建設。目前洛隆縣、芒康縣、卡若區已基本完成救治中心的建設,44個鄉鎮衛生院已完成標準化產房建設。
鞏固提升“組團式”醫療衛生援藏成果。重點打造8個公共診療平臺,累計將450項內地先進技術成果“打包移植”到市人民醫院,120余項區域內醫療技術領域的空白被填補刷新,有效緩解了以往有大病必須去內地治療的問題。建立師徒雙向選擇、考核評估和表彰獎勵機制,通過“團隊帶團隊”“專家帶骨干”“師傅帶徒弟”“請進來”“走出去”等方式,精準培養本地醫療骨干430余名,幫扶本地人才獨立掌握且熟練開展的診療技術達290余項,組織400余名醫務人員到內地進行培訓進修,醫務人員整體素質得到顯著提升,留下了永遠帶不走的寶貴財富。
此外,運用“以市包縣”模式,幫扶江達、芒康、洛隆3縣人民醫院打造門類齊全的10余個學科,提升縣級人民醫院的服務能力。開展“師帶徒”專項人才培養等工作,舉行講座70余次。制定《昌都市醫療專技人員“市管縣用”實施方案(試行)》,建立市、縣兩級公立醫療機構與援藏醫院遠程診療會診機制,讓患者在當地就可以與內地專家對話,享受最先進的治療方案。
▌針對高原嚴重危害干部群眾身心健康,在普及健康體檢上下功夫。將“實現城鄉居民健康體檢全人群覆蓋”列入衛生健康民生實事,逐步形成常態化和規范化城鄉居民健康體檢長效機制,2023年全市重點人群健康檔案建檔率達到75%以上。2023年按規定下達全市干部職工體檢補貼6664.42萬元,并壓實責任到各用人單位,把體檢報告作為發放體檢補貼的硬性指標,確保專款專用。加強對體檢中發現的亞健康干部的關注,做好健康狀況跟蹤和風險提醒。根據干部健康狀況和工作地海拔高度,先后對92名干部的崗位進行交流調整,盡可能降低高原疾病對干部身體健康帶來的影響。
切實加強學生、僧尼等健康體檢工作,提高規范化管理水平。做到新生入學健康體檢全覆蓋,建立健全學生健康體檢檔案,將在編僧尼年度體檢經費納入各級財政預算,按照“應檢盡檢”的原則,采取集中體檢、上門體檢等方式,建立在編僧尼健康體檢臺賬。
此外,制定《昌都市關于建立困難群眾動態管理監測機制的實施辦法(試行)》,動態監測重大疾病患者,將符合條件的患者及時納入救助范圍。截至10月,共將522名患有重大疾病的人員納入社會救助范圍,市財政下達全市城鄉居民暨在編僧尼健康體檢補貼5316.05萬元。
▌針對包蟲病、大骨節病救治問題,在加強預防與治療上下功夫。通過廣泛開展愛國衛生運動,不斷強化健康宣傳教育,全方位、廣覆蓋深入宣傳包蟲病防治健康知識,促進群眾養成健康文明的生活習慣,嚴控包蟲病患病率。在各縣(區)建立流浪犬收容站11所,加強家畜驅蟲和疫苗接種工作,驅蟲和免疫接種率均在90%以上。2023年,包蟲病患者建檔立卡率達到98%,包蟲病人群患病率控制在1%以下,犬只感染率控制在5%以下。
持續保持消除大骨節病狀態。統籌自治區和援藏省市、公益性團體、醫療專家等各方面力量,運用5G、3D打印等現代化科學技術,合力攻堅大骨節病篩查救治工作。2023年救治大骨節病患者190人,并對不符合手術指征患者進行了免費藥物干預。通過持續開展搬遷、補硒、換糧、改水、易地育人、醫療救助、健康教育、病情監測等綜合防治措施,大骨節病高發流行態勢從根本上得到有效遏制,繼續保持全市無兒童新發病例。
▌針對兒童先心病和白內障救治工作,在篩查救治全覆蓋上下功夫。市、縣兩級醫療機構以基層巡回醫療救治工作為契機,為孕前和孕期婦女免費發放葉酸等補劑,并持續加強對農牧區新生兒出生缺陷預防知識的宣傳工作,充分利用報刊、電視、網站、微信公眾號等媒介,向社會各界和廣大人民群眾宣傳兒童先心病救治惠民政策和救治知識,切實做到應篩盡篩、應治盡治、不落一人。2023年,全市共復篩先心病患兒517人,隨訪83人,符合手術指征67人,已前往援藏省市定點救治醫院完成手術救治70人。按照政府主導、多部門協作、全社會參與的原則,鼓勵支持民營醫療機構、企業和公民個人等參與眼病防治,組建“達瓦光明”團隊,在11縣(區)開展預防兒童青少年近視、高血壓糖尿病眼底病變等眼健康知識講座,及時對患有白內障且符合手術指征的患者實施手術救治。2023年,依托援藏省市和“達瓦光明”團隊,手術救治白內障患者996名。
▌針對引發高原病的健康宣教,在改善群眾膳食結構上下功夫。注重從少年兒童抓起。持續開展在校學生營養健康監測,獲取在校學生營養生化指標、體格生長發育等數據信息,分析評估學生營養健康狀況水平,指導學生科學膳食。2023年全市享受“營養改善”計劃人數為8684人,落實營養改善計劃資金712.92萬元。深入推進實施教育“三包”政策和農牧區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普及嬰幼兒科學喂養知識與技能,改善兒童營養和健康狀況。結合慢性病綜合防控示范區建設、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開展健康食堂、健康餐廳、健康學校創建工作。2023年秋季學期教育“三包”經費標準在春季學期基礎上年生均提高90元。加大營養健康知識普及。引導各族群眾形成健康科學的飲茶習慣,大力推廣低氟茶,遏制飲茶型低氟病的蔓延。以全民營養周、“5·20”中國學生營養日、食品安全宣傳周、“三減三健”等主題宣傳活動為契機,常態化開展營養健康科普宣教活動,加強居民對食品企業的營養標簽知識指導,指導消費者正確認讀營養標簽,科學合理調整膳食營養結構。
來源:昌都發布